大陸客搶購奶粉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香港的其他矛盾
3月2日下午,剛飛到北京的香港記者江迅一下子就被口水和板磚包圍了。
他說,在當晚的餐敘上,一幫北京朋友對港府的禁奶令頗為憤憤不平。有人恨恨地說,奶粉限制也就限制了,可為何還要監禁兩年?以入刑威脅大陸背奶族,既無良心,也沒道理。還有人說,香港以立法形式限購奶粉且處以重刑,嚴重損害了香港自由港的市場形象。
這場口水討伐源自上月末香港特區政府的一個決定:從3月1日起,16歲或以上人士每人最多可帶1.8公斤奶粉出境,以一罐0.9公斤的奶粉換算,即相當于兩罐奶粉。任何人若違反有關規例,即屬犯罪,一經定罪,可罰款50萬元及監禁兩年。
3月1日法令實施第一天,香港海關共截獲10宗違規個案,涉及53罐奶粉,被捕者包括8名香港人和2名內地人。消息傳來,網上輿論立刻炸了鍋。網民壓倒性的意見是:香港隸屬中國版圖,大陸的孩子缺奶了,香港同胞送一批奶粉過來都是應該的,居然還出臺如此不近人情之法律,實在令人不快。
言下之意,面對區區幾罐奶粉,特區政府未免小題大做了。
在江迅看來,香港限奶和自由經濟完全扯不上關系。因為不僅僅是香港,甚至歐美等國都限制中國大陸人購奶,難道它們也破壞了自由經濟之法則?“其實,很多人沒有到過上水和粉嶺,對情況完全不了解。”
江迅提到的“上水”,位于香港新界北區,是香港最北面的市鎮,鄰近深圳羅湖。這個地方他去過幾次,每次看到都擠滿走私奶粉的“水客”,幾乎人人一個旅行箱,箱里塞滿了奶粉,“人山人海,走路連插腳的地方都沒有,當地居民叫苦連天。”
除了上水,在毗鄰的粉嶺、將軍澳等區,也有水客聘請老年人通宵在店鋪前排隊搶購奶粉,掃貨后運往深圳,高價銷往大陸市場。
而奶粉“水客”現象的背后,是經濟利益的驅使。各大品牌的進口奶粉在香港市場的售價約為內地市場的80%,而“水客”運回大陸通過網店銷售的差價卻大得離譜。以“金裝美素佳兒”(六個月大嬰兒用)罐裝奶粉為例,香港市面售價為283港幣(約227元人民幣),而在大陸淘寶網上,該品牌的水貨奶粉最高售價標到500元人民幣,價格翻了一倍多。即便如此,由于香港銷售的奶粉配方一般與歐盟相同,很多內地媽媽不惜高價購買。
“水客”的猖獗,導致香港奶粉供應緊張,不少香港父母擔心孩子斷奶,為買奶粉四處奔走。一些商販趁機抬高物價,有些搶手洋品牌加價逾四成依然供不應求。不少港人喊出“港人港奶”的口號表達不滿。
與香港一水之隔的澳門也面臨同樣難題。今年1月28日,澳門特區政府啟動嬰幼兒奶粉配售計劃,持有登記卡的一歲以下嬰兒家長每月最多可購五罐奶粉,以解決因“水客”掃貨而引發的奶粉供應緊缺問題。
大陸客搶購奶粉在一定程度上還激化了香港的其他矛盾。江迅說,一些所謂“泛民主派”政治團體借機大掀風浪,進而挑動市民反對內地與香港的融合。特區政府擔心港人不滿情緒進一步積累,弄得局面無法收拾,只好讓大陸孩子受委屈了。
媒體人王志安在個人微博上指出,目前國內乳制品行業和國外的差別主要在原料奶上,數據有兩項:一是蛋白質含量,二是菌落數。前者和飼料有關,中國人均草場的數量少得可憐,不可能如新西蘭那樣飼養奶牛;后者和散養模式有關,取奶后如果直接灌裝冷藏,菌落數就低,散戶取奶后再送到奶站菌落數就高。這兩項暫時都無法根本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