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招網訊:春秋戰國時代,今通州地屬燕國。燕昭王(公元前311至公元前79年)時開拓北疆,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時漁陽郡當轄及今通州地。秦仍屬漁陽郡地。西漢于今區境置路縣,屬漁陽郡。治所在今區城東八里古城村處。王莽篡漢,改路縣名通路亭,屬通路郡。東漢建立后,廢莽新所改,恢復西漢舊稱,但改“路”為“潞”,始稱潞縣。三國時,潞縣歸曹魏版圖,改屬燕國。西晉十六國因之。北魏潞縣治在今三河縣西南城子村處。屬漁陽郡。隋潞縣還治今區城東八里古城村處。開皇三年(583),屬幽州。大業三年(607年)屬涿郡。唐武德二年(619),潞縣為玄州治所。貞觀元年(627年),廢玄州,潞縣屬幽州。天寶元年(742年),幽州改為范陽郡,潞縣仍屬。乾元元年(758年),范陽郡復稱幽州,潞縣所屬亦隨之而改。唐遷縣治于今區城。遼一代,潞縣先后為幽都府和析津府屬縣。遼圣宗太平年間(1021--1031年)在今牛堡屯鄉筑城置縣,因縣城在漷河之南,取縣名曰漷陰,并析潞縣南境為其轄土。金初,潞、漷陰二縣隸析津府。至貞元年(年1153年)漷陰縣直屬于中都路大興府。。天德三年,潞縣為通州治所。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通州及所領潞、三河二縣隸屬于大都路。至元十三年(1276年)八月。升漷陰縣為漷州,割大興府之武清、香河二縣歸州管轄。另外,遷漷州治于武清縣境之河西務,至正元年(1341年)四月,“罷漷州河西務”,漷州治所因此而北遷于今區東南之漷縣村處。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明將徐達又攻占元大都,改名北平,并改元大都路曰北平府。同時省潞縣入通州,從此潞縣之名變成歷史地名。通、漷二州俱隸北平府,十四年(1381年)二月,漷州降格為漷縣,改隸通州。至此,通州領有三河、武清、香河、漷縣四縣,屬北平府不變。永樂元年(1403年)正月,以北平為北京,改北平府曰順天府。此后通州及所領四縣均屬順天府。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省漷縣入通州,時通州領三河、武清、寶坻三縣。雍正六年(1728年)改三河、武清、寶坻三縣直屬順天府,通州遂為散州,不再領縣。民國元年(1912)改順天府為京兆地方,通州改名通縣屬之。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京兆,通縣直屬河北省。1948年底,通縣全境解放。初于通縣城關設通州市,通縣人民政府遷駐張家灣。1949年通州市改為通縣鎮,為通縣專區駐地。1953年11月撤銷通縣鎮,改設通州市,由通縣專區代管,仍為通縣專區駐地,與通縣同屬通縣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