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臺區招商網訊:因喂養多年的流浪貓在自家附近抓傷他人,喬女士被告上法庭,傷者要求賠償醫藥費、精神損失費等近3000元。
近日,豐臺區法院宣判,被告喬女士作為流浪貓的飼養人應當對流浪貓進行管理,故負70%的責任,賠償原告醫藥費及交通費共計1300余元。
“如果這樣,誰還敢有愛心,喂養流浪動物?”喬女士和家人不服原判,將進行上訴。
被流浪貓抓傷起訴鄰居
豐臺區育仁里小區4號樓,住戶喬女士這兩天把判決書逐字看了好幾遍,“好心喂流浪貓,怎么就變成了被告”。
2012年6月4日,喬女士正在自家樓門前給幾盆花除蟲,突然聽到有人喊,“這誰家的貓?”
喬女士回頭看見,5號樓的肖女士家的大白狗和一只流浪貓“黃梨花”撕咬在一起。
喬女士說,“黃梨花”被肖女士踢到一邊后,又豎著尾巴繼續與大白狗廝打,“她(肖女士)上去又是一腳,貓抓了她的腿,然后就跑了”。
隨后,肖女士和居委會人員找到喬女士,要求賠償全部損失。
對此,肖女士的家人稱,事后肖家人曾與居委會人員到喬家和解,在喬家看到傷人的流浪貓,認為傷人的流浪貓實為喬女士收養。
賠償要求被拒絕后,肖女士將喬女士告上法庭。
流浪貓“飼養”與“喂養”之爭
判決書稱,被告(喬女士)長期對流浪貓進行飼養,導致流浪貓易在被告居住地及其附近出現,被告作為流浪貓的飼養人,應當對流浪貓進行管理,并在流浪貓造成他人損害時承擔侵權責任。
法院宣判,被告(喬女士)作為流浪貓的飼養人應當對流浪貓進行管理,故負70%的責任,賠償原告(肖女士)醫藥費及交通費共計1300余元。
但喬女士認為,抓傷肖女士的貓是流浪貓,并不是自己飼養的,因此自己沒有管理義務,也不該對貓傷人的行為負責。
喬女士的愛人說,由于家里也養了一只貓,怕流浪貓傳染虱子,因此平時只用小碗裝了貓糧在室外喂養,很少讓流浪貓進屋。
對于判決書里“被告作為流浪貓的飼養人”的裁定,喬女士和家人都“不贊同”,表示將提起上訴。
■ 居民聲音
誰還敢喂流浪貓?
為證明傷人的流浪貓并非自己收養,目前喬女士正在收集鄰居簽名作證。
育仁里小區4號樓的一位居民介紹,小區周圍多為空地,早年常有老鼠出沒,流浪貓的出現讓老鼠少了很多。為了留住它們,一些居民開始自發喂養流浪貓。“黃梨花、黑貓白貓都有,我和老伴每周都去市場買雞肝,平時遛彎的時候見到就喂。”
喬女士的官司也牽動著小區內愛貓人士的心。
一位居民表示,小區內的愛貓人士都在等待法院的最后判決結果,“喂流浪貓本來屬于愛心行為,如果喂了貓就要對它負責,那以后誰還敢喂啊?小貓那么可憐,以后要看著它們活活餓死嗎?”
■ 律師說法
別讓公民愛心受傷
北京市隆安律師事務所律師尹富強認為,喂養流浪貓的行為屬于義務救助,而不是履行管理職責。法律規定,只有管理人或監護人才有義務承擔法律責任。救助喂養和飼養是兩個概念,流浪動物傷人本身屬社會范疇,而不是提供食物者的責任。本案最終應該產生的問題是:流浪動物的管理人是誰。
目前國家法律在流浪動物管理保護上存在缺失。社會職能部門未能對流浪小動物有足夠的保護和喂養規定,自然人才不得不用愛心來喂養和保護流浪動物。
司法的判決應該是引導積極向上的,而不應成為影響愛心人士獻愛心的阻礙。此類案件應引起社會職能部門的重視,加大對流浪動物的保護,別讓公民的“愛心”受傷。李禹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