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區地處長江、嘉陵江交匯處,兩江環抱,形似半島,山水相依,水天相映。全區水陸域面積23.71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18.54平方公里,轄12個街道辦事處、76個社區居委會,戶籍人口60萬,常住人口70萬,日均流動人口30萬人次左右。2007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9.5億元,完成區級財政收入16.3億元,實現商貿銷售總額729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07.5億元,二、三產業比重9.1:90.9,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按戶籍人口計算)突破5000美元。作為重慶都市發達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渝中區具有“四中心、兩高地、一樞紐”地位。
渝中區是重慶的金融中心。區域內聚集了全市90%以上的市級金融機構、匯集全市90%以上的金融資產。金融市場主體日趨多元化,形成了以三大金融監管機構的派出機構為核心,國有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重慶市分行為主體,證券期貨公司、保險公司和其他金融機構共同發展,功能輻射全市及周邊地區的金融組織體系。經過多年的培育發展,已形成集律師、會計、審計等服務金融業發展的完整配套。2007年全區金融業實現GDP44.8億元,創造了全區23.66%的區級稅收收入,實現了全市20.16%和39.48%的存、貸款余額,是全市金融活動最活躍的地區。
渝中區是重慶的商貿中心。區域內商業網點密集、業態豐富,匯聚了重慶商社集團、美美時代百貨、太平洋百貨、重慶百貨、新世紀百貨、王府井百貨等一批知名商貿企業,朝天門綜合交易市場等一批專業市場的影響力、輻射面不斷擴大,區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占全市1/ 8強。
渝中區是重慶的信息中心。區域內集中了重慶電信、重慶日報報業集團、重慶出版集團、西南信息中心等全市主要的郵電通信、新聞媒體、網絡媒介、出版機構,以及一大批行政機構,是各類信息資源的富集之地,同時,信息要素市場體系日臻完善,連接到戶、輻射四方的信息高速公路初具雛形,政務信息化、商務信息化、社會信息化走在前列,在全市信息匯集、交流、擴散中的地位作用突出。
渝中區是重慶的文化中心。作為重慶的“母城”,三次建都、四次筑城,歷史悠久,是巴渝文化、抗戰文化、紅巖文化的發源地,是重慶文化的“根”和“源”。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湖廣會館、通遠門古城墻遺址公園、市規劃陳列館等標志性文化設施傳承城市文脈,解放碑CBD周末音樂會、人民廣場全民健身等群文活動豐富多彩,文藝演出、文化交流精彩活躍,文化市場繁榮規范,文化產業快速發展。
渝中區是重慶的基礎教育高地、醫療衛生高地和水陸客遠交通樞紐。全區學前三年兒童入學率達到98%,高質量高水平“普九”,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保持100%,高中階段教育基本普及,普通高中全部進入全市聯招學校行列,教育事業均衡化、優質化發展。基本形成以預防、醫療、教學、科研、培訓為一體的區域性醫療衛生高地,各類醫療機構406家,其中市級以上醫療機構13家,三甲醫院9家,占全市三甲醫院的1/2;平均每千人擁有床位9.93個、醫護人員23人。區域交通網絡便捷快速,重慶火車站年客流量達2000萬人次以上,重慶汽車站是全市最大的公路客運中心,朝天門港是長江上游最大的客運港。
當前,在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314”總體部署和重慶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設立的大背景下,重慶迎來了空前的發展機遇,渝中區將按照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把握重慶實施“一圈兩翼”戰略的重大機遇,堅持服務強區、創新活區、人才興區、實干立區的指導方針,大力推進效益渝中、魅力渝中、活力渝中、和諧渝中建設,努力在重慶建設長江上游金融中心的同時,全力打造重慶的金融核心區和總部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