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市位于閩中偏西,東靠大田縣,西鄰連城縣,南毗漳平市,北與明溪縣、三元區接壤。因境內九龍溪與巴溪匯合于城區西,形似燕尾,故別名“燕城”,市標為“群燕騰飛”雕塑,市樹為香樟,市花為含笑。明景泰三年(1452年)設縣。抗日戰爭時期,福建省會內遷永安達7年半之久,許多名噪當代的思想文化界人士云集于此,為當時東南抗戰文化名城。1984年撤縣設市,現轄4個街道、4個鄉和7個建制鎮,設30個社區居委會、228個行政村,總面積2942平方公里,地貌特征為“九山半水半分田”,常住總人口35.9萬。
自然資源比較豐富,素有“金山銀水”之稱。森林資源集存量大,林地面積382.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83.2%,木材蓄積量2200萬立方米,居全省第一位,是我國南方48個重點林區縣(市)之一;竹林面積100.2萬畝,居全省第二位,農民人均擁有6.7畝竹林,居全國第一位。礦產資源頗具特色,現已探明的礦種有41種,其中石灰石儲量4.6億噸、無煙煤2.6億多噸,均居全省前茅,重晶石儲量1899萬噸,列全國第三位。水力資源潛力極大,境內水資源總量83億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資源2.6萬立方米,為福建省人均占有量的7.5倍,可開發的水力資源39萬千瓦,已建成水電裝機30萬千瓦。境內發現溫泉出露點7處,大多為低礦化淡水,水質優,易開采。旅游資源得天獨厚,擁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4A級風景區桃源洞—鱗隱石林,桃源洞系國家水利風景區,其景點“一線天”全長120米,被譽為全國之最,鱗隱石林被譽為“東南奇秀”,有我國第二大石林之稱;有被譽為“綠色植物基因庫”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寶巖;有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譽為民俗文化活化石的青水“大腔戲”,有享譽東南的吉山抗戰文化遺址;有堪稱清代建筑藝術瑰寶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槐南安貞堡等一系列古民居;有九龍竹海、紫云山省級森林公園;有變化莫測的普禪山風光、度假消暑的天然勝景九龍湖,還有明代古跡貢川駙馬城等。到2010年,要努力成為海峽西岸生態休閑旅游勝地。
工業基礎比較雄厚,是福建省新興的工業城市和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產基地。全市現有工業企業280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211家,其中中央、省、三明市屬企業21家,市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90家。永安的水泥、人造纖維、石灰石、重晶石產量均居全省第一。境內有永安林業、福建水泥2家上市公司,永林股份公司“永林藍豹” 牌商標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其生產的“永林藍豹” 牌中密度纖維板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永林股份生產的強化木地板、中密度纖維板獲得國家出口免驗,成為全國中纖板和地板行業中首家獲得“出口免驗”資格的企業;全市有6個國家級免檢產品,全市榮獲省級以上品牌總數位居全省山區縣(市)首位。已形成紡織、林竹、汽車及零部件、建材、化工及化纖等五大主導產業,2007年全市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31億元。到2010年,要努力成為全省工業用紡織品生產基地、林竹集成板生產基地、載貨車及專用車生產基地、新型干法旋窯水泥生產基地、化工及化纖生產基地。
基礎設施比較完善,是閩西北與閩南的交通樞紐和重要的物資中轉、集散地。鷹廈鐵路、205國道、307省道、208省道貫穿境內。努力構筑便捷通,道境內鐵路總長129.55公里,鐵路干線東到福州,西通龍巖、深圳,南達廈門,北上江西、浙江和上海等省市,開通至福州的“永安號”旅游專列;毗鄰永安的連城冠豸山機場成功試航,沙縣機場動工建設;途經永安的泉州至三明高速公路2008年底三明段可實現試通車,2009年可全線貫通;永安至武平高速公路全線開工建設;永安至寧化高速公路獲國家批復立項,今年將動工建設;全力做好永安至漳州高速公路、過境鐵路等一批重大交通項目的前期工作,爭取早日開工建設。城市南區開發、管道燃氣工程、舒展溫泉等一批重點城建項目日趨完善,正積極培育紡織、林竹及農副產品、汽車及零部件、建材及裝飾等專業市場和大型現代商業購物中心。這些重點基礎設施項目的建成,必將進一步增強永安作為海峽西岸區域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的地位。全市擁有大小客貨站14個,專用貨場9個;公路通車里程2800公里,其中國道77公里、省道59公里,99%的行政村道路實現硬化。2007年客運發送量730萬人,貨運發送量698萬噸。電力供應較為充足,擁有水、火電裝機容量75.38萬千瓦。郵電通信發達,移動電話信號已覆蓋全市所有行政村,互聯網覆蓋60%行政村,所有行政村全部開通程控電話。
城市化水平比較高,積極創建一流的城市人居環境。城市化水平較高,城市規劃區196.38平方公里,建成區18.01平方公里,城鎮化水平達57.8%;城市道路總長度125公里;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0.2%,人均公共綠地9.1平方米;城市每萬人擁有公交車9.13標臺;城鎮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25.5平方米。大力實施“南商北工”、“東擴西進”的城市發展戰略,南面南區一期規劃占地1.5平方公里,建設為人口容量2萬人的高標準行政居住休閑區,作為城市副中心和行政中心的功能初步完善,并全面啟動埔嶺汽車工業園區建設;北尼葛開發區按照“一區四園”(即尼葛工業園、大興工業園、金銀湖工業園、水東工業園)30平方公里的總體布局開發建設,其中尼葛工業園已開發用地面積4200畝,2007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6.3億元;認真抓好“四路”建設,正加快解放路拓寬建設、香樟大道拓寬改造和城市南北第二通道——燕江大道建設、高速公路南北互通口與城市連接線建設,將使城區交通環境大為改善。
四個建設取得較好成績,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取得長足的發展。經濟實力不斷增強,2007年實現生產總值107.7億元,實現財政總收入10.13億元,地方級一般預算收入5.37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9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528元,綜合經濟實力居全省十強第六位。精神文明建設碩果累累,改革開放以來獲全國教育、民政、科技、衛生、計生優質服務、綠化、體育、保險、糧食生產先進市和全國雙擁模范城等20多項全國性殊榮,還榮獲全省精神文明建設、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黨建工作、科普先進市等30多項全省性殊榮,實現全國雙擁模范城“二連冠”、省雙擁模范城“五連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