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縣位于中國福建省東南沿海。屬漳州市。1990年人口73.44萬。漢族為主,有畬族等其他少數民族1.86萬。面積1981平方千米。唐垂拱二年(686)置漳浦縣,“漳”取自漳江、“浦”意為水濱。開元二十九年(741)懷恩縣并入。明嘉靖九年(1530)析置詔安縣 。礦產主要有玻璃砂、花崗巖、玄武巖、硅藻土、輝綠巖、高嶺土、鋁土、稀土。土特產主要有對蝦、剪紙、金鐘荔枝酒。名勝古跡主要有威惠廟、黃道周紀念館、趙家堡、海月巖。
漳浦縣轄17個鎮、2個鄉、2個民族鄉:綏安鎮、佛曇鎮、赤湖鎮、舊鎮、杜潯鎮、霞美鎮、官潯鎮、長橋鎮、前亭鎮、深土鎮、六鰲鎮、古雷鎮、盤陀鎮、馬坪鎮、石榴鎮、沙西鎮、大南坂鎮、南浦鄉、赤土鄉、湖西畬族鄉、赤嶺畬族鄉。
全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5.00億元,按現行價格同比增長7.8%;其中第一產業增長5.4%;第二產業增長8.4%;第三產業增長8.8%;財政收入2.03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1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5.7%和24.1%。
工業經濟。全縣實現工業總產值59.8億元,增長9.1%,新增規模工業企業13家,規模工業總產值18.89億元,增長17.6%,全縣工業用電量增長36.1%,實現工業稅收8438萬元(含調庫2016萬元),增長38.3%,其中規模工業稅收6587萬元,增長29.4%。全縣完成工業生產性投入5.6億元,增長38%。彩露華化妝品、華福石英砂、前垣紡織、益利光電等60個項目竣工投產,大唐六鰲風電場、正吉塑料、富全橡塑、太慶輕工等48個項目開工投建。新批外資項目75個,注冊資本7614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7167萬美元,增長8.7%,其中,辦理增資企業16家,增資3204萬美元。新開工投產生產性外資企業28家。凈增外貿出口企業25家,總數超過100家,出口創匯首次突破1億美元,達到1.31億美元,增長34.1%。民營經濟較快發展。全年新批注冊50萬元以上的民營工業企業83家,其中開工投建76家,投產50家,占全縣新投產工業總數的69.2%。
農村經濟。全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4.98億元,增長6.4%。糧食生產總產量22.3萬噸,增長2.5%。水產品總量達34.8萬噸,花卉出口創匯450萬美元。營造速生豐產林1400公頃。新建農產品加工企業30家,新辦專業合作社3家,帶動各類基地4000公頃。盈豐公司完成集團組建,天福、盈豐、閩南花卉成為全省第三批重點龍頭企業,全縣實現農產品加工產值6.5億元,自營出口2856萬美元。霞美楊梅、仁寶食品獲得綠色食品標志,沙西榕樹獲原產地保護認證,六鰲紫菜獲得福建省用戶滿意產品稱號,盈豐食品、天福茶葉、聯僑食品獲省著名商標。對外農業合作繼續拓展。全縣新批農業外資項目21個,合同利用外資2139萬美元,注冊資金1345萬美元。
第三產業。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36.71億元,增長11.2%。實現社會商品零售總額27.34億元,增長11.1%。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01億元,增長13.2%,房產交易面積12.95萬平方米,增長1.9倍,實現房地產稅收853萬元。前亭濱海火山國家地質公園開園,舉行趙家堡建堡400周年慶典,天福石雕園榮獲國家級農業觀光示范園區,石榴東山溫泉度假區項目動工投建,首屆漳浦旅游推介會在廈門成功舉辦。全年接待游客突破100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68億元。
固定資產投資。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9億元,增長10.6%,其中,45個省市縣重點項目完成投資6.6億元,增長7%。(1)交通建設全面推進。投資1.2億元,完善縣鄉交通網絡。鋪設農村水泥路面171.1公里,完成投資1.02億元,山舊線、白赤線、深六線、程長線等交通主干道完成投資1460萬元,鋪設水泥路11.5公里;漳東線新完成投資860萬元,鋪設水泥路12.5公里。古雷杏仔陸島交通碼頭、華福5000噸級碼頭建成投入使用,六鰲橫嶼陸島交通碼頭動工興建。(2)農業設施不斷改善。共投入資金1.5億元,開展水利基礎設施和農業生態環境建設。完成村級供水工程39個,解決農村飲水困難6.9萬人;除險加固中小型水庫12座;完成節水灌溉工程666.67公頃,建設山地水利工程69個,改造中低產田1280公頃,完成沙杜片土地整理一期工程236.8公頃,新增耕地23.67公頃,營造高速公路、國道綠色通道和沿海防護林工程1093.33公頃。浦南灌區骨干工程、初級水利化縣、農業綜合開發科技推廣項目通過國家、省驗收。
社會事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46元,增長4%;農民人均純收入4250元,增長6.2%。完成省市科技項目成果驗收9個,榮獲福建省科技進步先進縣和第一屆福建省科普先進縣稱號。高中階段教育快速發展。投資600萬元創辦漳浦一中分校,建成7200平方米的教學樓;投入200萬元擴建丹山中學綜合教學樓,丹山中學升格為普通高中學校。完成高中階段招生9392人,毛入學率從31.9%上升到52.5%。全縣有18個危改項目建筑面積近2萬平方米完成驗收。取消全縣農村學區制,撤并8所小學。漳浦文廟、清泉巖、海月巖等10處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達96.7%,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01‰,全國計生系統信息化建設先進單位通過驗收。成立縣勞務派遣公司,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1.3萬人,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達1895元,增長8%。低保制度全面實施,10983名農村困難居民和2397名城鎮困難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實現應保盡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