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北街道招商網訊:水北街道辦事處地處市區富屯溪北岸,東、西、北與水北鎮毗鄰,鷹廈鐵路縱貫全街。邵武火車站位于其中,是入閩第一大站。1983年11月成立水北街道辦事處,轄區內有中央、省、地、市屬單位112個,轄9個居委會,其中8個社區居委會,1個農業居委會。街道總面積7平方公里,素稱邵武的“十里長街”,是全市交通樞紐,竹木集散中轉地,糧食和燃料倉儲地。2002年7月1日水北街道黨委改建為水北街道黨工委,下設9個黨總支,8個黨支部,F有林地面積7779畝,其中國有林4418畝,集體林3361畝。耕地面積760畝,其中水稻地360畝,疏菜地400畝。至2005年全街總人口3.5萬人,其中常住人口28527人,流動人口7000余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000人。
街道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增強街道綜合實力為目標,集中各種有效資源,狠抓項目建設和固定資產投入,大力引進帶動性強,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好的生產型項目,為實現街道經濟跨越式發展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1990年街道實現企業總產值1433萬元,工業總產值520萬元,農業總產值64.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25元。至2005年底實現企業總產值34916萬元,比1990年增長23倍。工業總產值16980萬元,增長31倍。新增固定資產投資6629萬元。農業總產值1024萬元,增長14倍。農民人均純收入4655元,增長5倍。2000年以來,街道全面實施項目帶動戰略,把實施項目帶動戰略作為提升經濟發展后勁,壯大經濟總量的依托和支撐,街居上下掀起大上項目、快上項目的熱潮,項目開發工作呈現前所未有的好勢頭,引進投資100萬、300萬和500萬元以上生產型項目22個,主要工業企業有竹、木制品加工、建材等,項目建設呈現出數量多、投資大、融資渠道寬、建設質量高的特點。同時,街道還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債務問題,償還基建欠款和利息200萬元,農村合作基金會欠款350萬元。
1990年起,街道堅持既抓經濟建設,又抓社會事業發展,多渠道爭取資金,投入資金1000多萬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造解放中路舊民房2萬平方米,投入43萬元改造解放中路路燈,投入411萬元建設太保路下立交接線防洪、路面硬化工程,投入110萬元興修越王防洪堤壩和農業抗旱飲水工程,投入430萬元建設街道社區綜合服務辦公大樓,投入200萬元硬化白石前、機坪路、石化路、飛達路等10余條街道,優化了街道社區生活、創業和發展環境。
2005年街道在各級黨組織開展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另外,街道還創新社區黨建工作機制和活動載體,以街道社區黨建聯席會為抓手,建立黨員“三卡”,即聯系卡、活動卡、反饋卡管理新模式,開展“單位掛鉤社區,干部輪流駐會”活動,街道黨建“一會四聯”,即街道社區黨建聯席會,社區黨員聯管,社區經濟聯動、社區實事聯辦、社區文明聯創工作機制,在南平市社區黨建指導文集上推廣,街道社區黨建工作載體不斷實踐與創新,被南平市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
街道切實加大對科教文衛事業的投入,科教文衛事業長足發展。至2005年,9個居委會都建立和完善社區科普教育基地。群眾文化活動扎實開展,街道社區有1個綜合性文化、體育休閑中心,3個精品文化社區,有網球、羽毛球、籃球、乒乓球、健身房、門球、晨晚練等文體活動場所80余處,被評為省城市體育先進社區。教育事業全面發展,街道轄區有邵武職業中專、邵武第五中學、第七中學、水北中心小學、越王小學以及10所幼兒園。醫療衛生體系完善,有邵武第二醫院、水北衛生院和3所社區醫療所。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推進,轄區創建省級文明單位3個,地級文明單位9個,市級文明單位23個,被全國婦聯、文化部、民政部、國家廣電總局、國家環?偩衷u為“學習型家庭”創建示范社區。省委、省政府授予社區建設“示范社區”,南平市委、市政府授予“示范社區”、“文明社區”。認真落實計劃生育各項政策,社區計劃生育“全貌劃片、戶況顯示”工作機制在全市進行推廣,被中國計劃生育協會評為“全國協會工作先進單位”。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穩步推進,新增城鎮就業人員2398人,被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評為省勞動保障平臺建設先進單位。加大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力度,轉移農村勞動力446人。 “平安水北”創建活動深入開展,全街社會穩定,人民群眾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