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縣地處福建省西部,武夷山南側,九龍溪上游,東臨永安,南接連城,西北與寧化毗鄰,東北與明溪接壤。全縣總面積1825平方公里,轄13個鄉鎮、118個村(居),總人口15.2萬。清流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清流古稱黃蓮,宋元符元年(1098年)置縣,因縣城清溪環繞,碧水縈回,故名清流。1988年,中國科學院考古學家在沙蕪狐貍洞發現舊石器時代古人類化石,使福建人類活動歷史由六七千年推進到一萬年以上,被譽為“閩人之源”。民族英雄文天祥曾途經清流寫下了“山高不礙乾坤眼,地小能容宰相身”的稱贊詩句。唐朝開國元勛丞相蕭瑀、明朝吏部尚書裴應章、我國著名的軍事防化專家黃新民、中國大提琴奠基者王連三等歷史精英祖籍都是清流。清流是客家祖地之一,客家先祖黃連鎮將巫羅俊在這里墾荒辟土,東漢黃香、唐代重臣魏征、唐代名將羅成等的后裔在沙蕪、嵩口、里田等鄉鎮繁衍生息。清流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全國22個中央蘇區縣之一,在這片紅色土地上,曾留下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戰斗足跡;1930年毛澤東同志途經清流時,寫下了著名的《如夢令•元旦》詩詞。
清流資源豐富多樣。生態資源方面,全縣耕地15.27萬畝,林業用地234萬畝,森林覆蓋率84%,木材蓄積量1200多萬立方米,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全國重點林業縣和全國農村初級電氣化縣,也是我國南方桂花重要基地和全國最大的羅漢松生產基地。礦產資源方面,已探明礦產有無煙煤、螢石、鎢、錳、鉛、鋅、石灰石等20多種,特別是煤、螢石、鉛鋅、石灰石、鎢等礦產儲量居全省前列。旅游資源方面,集聚了“奇山、溶洞、湖水、溫泉、峽谷、寺廟和紅色旅游”等特色,特別是有全省水溫最高、出露點最密集的含氡溫泉8處,是全省唯一的省級溫泉地質公園;有集湖、洞、峽和古文化為一體的九龍湖省級風景名勝區;有成功入選“海西最具潛力十大鄉村休閑游”,并列入省旅游“十一五”十大重點項目的李家鄉萬畝生態園冷泉避暑休閑度假村。目前,全縣已初步形成“一湖”(九龍湖)、“一洞”(九龍洞)、“二泉”(溫泉、冷泉)、“三山”(大豐山、靈臺山、北斗山)、“四景”(毛澤東舊居、景秀園林、玄武巖、賴坊古民居)的溫泉生態旅游格局。2007年清流榮膺“中國十大生態旅游大縣”、“中國十佳最具發展潛力的旅游大縣”和“中國自駕車旅游品牌百大目的地”稱號。
隨著“做大城區、做強產業、做優環境”三個重點工作的穩步推進及以高速公路、省道和縣道為主骨架,向周邊城市輻射高等級交通網的形成,清流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清流將為廣大海內外客商提供高效低耗、交通便捷、生活便利、服務優質的投資環境和創業平臺。清流處處充滿商機,清流這方熱土永遠是創業者的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