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漢唐古鎮,兩宋名城美譽的泰寧,隸屬三明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中段東南側,東鄰將樂縣,南接明溪縣,西連建寧縣,北界邵武市,西北與江西省黎川縣毗鄰。京福高速公路于北側通過,現距三明市112公里,距鷹廈鐵路線邵武站76公里,距省會福州市287里,距南昌市282公里。正在建設中的向莆快速鐵路橫穿境內。縣域面積1539.38平方公里,全縣轄2鎮7鄉、111個行政村、6個居委會,總人口12.86萬人。
泰寧,山奇水秀,資源豐富。境內丹霞山川原水相間,旅游、農、林、工、商皆宜。有耕地11827.75公頃, 林地面積123401.43公頃。煙葉、水稻、地瓜、大豆、玉米主要農作物年年豐稔,油茶、瓜果、蔬菜、藥材稿穡綽裕,豬、牛、羊、雞、鴨、魚及奶、蛋、肉、六畜興旺,花生、蓮籽、辣椒、紅菇等地方特產品質上乘。全縣農村公路硬化298公里, 111個行政村93個村實現通村公路等級硬化,通達率達83.8 %。
泰寧人民緊緊圍繞建設海峽西岸“一流實力的旅游縣、獨具魅力的文化縣、最佳人居的生態縣、和諧發展的小康縣”。現為世界地質公園、中國十佳魅力名鎮并入選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
2006年,全縣生產總值23.54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63億元,地方級一般預算收入6380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3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520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02億元,居民儲蓄存款余額8.69億元。
特色農業穩步發展,煙葉收購量繼續保持10萬擔以上,全市第三,雷公藤3.6萬畝、錐栗5.5萬畝,培育“兩高一優”豐產竹林1.1萬畝;新培育發展漢堂生物制藥、鑫森源炭業、天順祥木業、益園農產品公司等農業龍頭企業,組建合作經濟組織32個,金湖活魚成為全省首個通過有機食品認證的魚類,金湖漁業協會成為全縣首家省級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思榮食品、尤源茶廠、金湖烏鳳雞被認證為省無公害食品基地,“狀元紅”、“甘露桂”獲省、市級名優茶稱號。
工業生產強勢推進,新批辦外資企業4家,內聯到資4.61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598萬美元,出口創匯1100萬美元,對外開放明顯加快。豐元工業園區累計開發面積1500畝,入園企業達21家;大洋坪園區一期平整土地1200余畝。全縣共實施工業投資項目58項,完成投資4.16億元,其中城市工業項目23項,完成投資2.61億元,全縣規模企業達到42家;實現縣屬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1.31億元,化工、特色林業兩大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6.24億元,重點招商項目進展順利,4項千萬元項目實現投產。
旅游產業再攀新高,全年游客接待量139.3萬人次,旅游總收入4.27億元,世界級、國家級旅游品牌增至13塊;并被納入全國黃金周假日旅游預報重點景區,正式躋身全國重點旅游區。
非常“6+3”新農村建設創建模式,當年社會總投入7000余萬元,其中縣財政直接投入570萬元;硬化通村道路15條58公里,新建農村飲水工程18個、沼氣池1032口、煙田基礎設施124項,實施土地整理3681畝。深入推進生態文化旅游城建設,新建和續建了狀元文化園、三澗園等城市景園,新增綠地2.2萬平方米,成功爭取國家開發銀行1億元貸款,泰寧古城旅游綜合開發穩步實施;靈秀商城竣工開業,金湖旅游度假區、和平中街等一批旅游配套項目開工建設,旅游城功能不斷完善。
社會保障力度加大,城鄉低保實現應保盡保;成功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縣參合率達90%,居全市第一,對全縣重點優撫對象、革命“五老”人員、農村特困家庭和持證殘疾人實行醫療救助;提高下崗失業人員社會保障補助標準,全年新增就業108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3%。教科文衛事業加快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全面落實,高考和高職單招成績繼續保持全市前列;榮獲全省科技進步先進縣,省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創建工作啟動;廣場文化、社區文化等群眾文體活動精彩紛呈,梅林戲、儺舞、橋燈、擂茶等民俗文化與旅游結合日益緊密;縣醫院醫技綜合大樓投入使用,全縣5個衛生院和28個村衛生所標準化建設順利完成。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取得實效,榮獲省級文明先進縣城,通過全省首批“平安縣”驗收,評選出泰寧首批“榮譽市民”。人口、資源與環境協調發展,人口與計劃生育、基本農田保護、主要污染物排放等工作實現省、市下達的責任目標;土地、礦產資源有序開發,國家生態示范區通過省級驗收,朱口鎮入選全省首批環境優美鄉(鎮)。
泰寧, 正敞開胸懷,歡迎四方賓客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