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位于福建沿海中部,與莆田、惠安、永春、德化、永泰等7個縣交界。瀕臨湄洲灣,挨天然良港:秀嶼港,靠肖厝港口。縣域面積18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5.5萬畝,山地203萬畝,有林地178萬畝。總人口98.16萬人,19個鄉鎮,305個行 政村,17個居委會。象征莆仙文化搖籃的木蘭溪貫穿境內63公里。整個地勢順 趨木蘭溪流,西北高東南低形成“馬蹄狀”。有沿海、平原、山區區域層次分明。 著名的東西鄉平原,是“魚米”和“蔗糖”之鄉。全境分布著“七山一水二份田”。 屬亞 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5℃-21℃,年日照1936小時,年無 霜期230-340天。年降水量1300-2300毫米。
仙游是個美麗的地方,傳說中何氏九兄弟乘鯉升天的神奇仙境!仙游地處閩中, 山川毓秀,氣候宜人,置縣1300年,素有“文獻名邦”、“海濱鄒魯”之稱。
仙游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境內已有先祖繁衍生息,春秋戰國時期屬越國地;秦時屬閩中郡;漢武帝至三國時屬會稽郡、建安郡;晉時屬晉安郡;南北朝時為梁所屬,隸屬南安郡;陳光大二年(568年)起,屬莆田縣;隋開皇九年(589年)改豐州為泉州,仙游隸屬泉州;隋大業三年(6 07年)起,屬建安郡南安縣,詔武德五年(622年)復屬莆田縣;詔圣歷二年(699年),析莆田縣西部地設清源縣,歷屬武榮洲,這是仙游置縣之始。唐天寶元年(742年)改為“仙游縣”歷屬閩泉州、南唐清源軍;宋代仙游歷屬清源軍、平海軍、興化軍和興安州。景炎二年(12 77年)10月后,仙游隸屬興化路,明、清時期隸屬興化府,民國時期歷屬福建南路、廈門道、興泉省和第四行政督察區。1949年8月25日仙游解放后,歷屬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晉江專區、晉江地區、閩候專區、閩候地區,1970年后,隸屬莆田地區;1983年9月至今,隸屬莆田市。
仙游文化源遠流長,積淀豐厚。主要有戲劇、國畫、剪紙、刺繡、雕刻、編織、十音八樂、俚歌尺唱等。源于唐宋、盛于明清的莆仙戲被譽為“活化石”。建國后鯉聲劇團曾三度晉京,《團圓之后》、《春草闖堂》、《新亭淚》、《鴨子丑小傳》等劇目,分別獲得了優秀劇本創作獎、導演獎、演出獎。周恩來、朱德等中央領導人,曾接見該團演職員。1998年該劇團第四次晉京演出和首次赴臺演出,均獲得成功。著名老劇作家陳仁鑒,被譽為劇壇泰斗。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有突出貢獻的中年劇作家鄭懷興(國家一級編劇),被譽為全國現代劇壇上的“三駕馬車”之一。其創作的《林則徐》等劇目被拍成影視,流傳海內外。特別是仙游南戲表演藝術,倍受中外南戲研究專家推崇,被譽為宋元南戲“活化石”。在1994年10月全省第十二屆藝術節上,我縣參演節目獲得三個一等獎(全省13個)。新編歷史劇《乾佑山天書》獲全省第20屆戲劇匯演創作一等獎等6項大獎。 1997年文藝創作獲省一等獎18個,新編《仙游縣志》獲全國一等獎。
崇尚武術是仙游的優良傳統。自隋朝起,境內流行“射”、“御”等健身體育活動。唐代,鳴峰寺、白石院、九座寺和龍華寺僧人武術精湛,拳術為南少林拳種最完整。宋代有6人考中武進士,其中薛奕、葉凱先后武科奪魁。明清有武舉67人。民間還有賽龍舟、舞龍戲獅等活動。50年代后,城鄉體育普遍展開,仙游的田徑運動尤為活躍。1978年后,成績更為突出,全縣向國家隊、省體工隊和各體育院校輸送優秀體育人才500多人。武術運動員王慧玲在國內外各項比賽中先后奪魁,榮獲全國“南拳王”稱號。陳澤斌榮獲第十屆亞運會十項全能金牌。林桑獲第八屆全運會女子射箭金牌。仙游曾三度獲全國“田徑之鄉”、兩度獲全國“體育先進縣”稱號。1996年被評為全國“武術之鄉”。
自宋以來,仙游畫家人才輩出,故有“畫鄉”之稱譽。李霞、李耕、黃羲等國畫家,是近代以來仙游畫派的奠基人。李霞隨清代新疆道御史、書法家江春霖到北京故宮作畫,其作品《十八羅漢渡江圖》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優秀獎章,我國著名國畫家吳昌稱他是“人物第一家”。被譽稱為“北齊南李”的李耕畫家,曾為北京人民大會堂繪制《松青鶴白東方碩紅》的巨屏,其作品備受中外名家所青睞和珍藏,印尼前總統蘇加諾曾收藏其畫品。曾任浙江美術學院教授的黃羲畫家,跟隨大畫家黃賓虹在北京故宮鑒別國畫,其國畫藝術理論頗有建樹。1985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和福建美術出版社精選了李霞、李耕、黃羲的佳作,編纂《仙游畫家》的大型畫集。該書曾被國家領導人作為訪日贈給原首相中曾根康弘的禮品。1960年,創辦了《李耕國畫研究所》,造就了孫仁英、陳毓和、李樸、蔣金讀等一批第二代名畫家。經師傳家授,全縣培養了3000多人的國畫藝術人才。青年畫家陳劍,榮獲1992年國際中國畫大賽一等獎,使仙游畫壇第三代走向世界奪了魁。農民畫家李清達的作品,被東南亞譽為神品,新加坡畫廊曾收藏其畫2幅。臺灣二度以其代表作出版年掛歷。
仙游的寺廟文化也相當發達。全縣有300多座寺、廟、庵、堂等。建筑風格和大堂壁畫都是獨具風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