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獅是一座富有魅力的年輕城市,位于福建東南沿海,地處文化歷史名城泉州與經濟特區廈門之間,與臺灣隔海相望,市域三面臨海,海岸線長67.7公里,全市面積160平方公里。1988年經國務院批準建市,現轄7個鎮2個街道辦事處,常住人口30萬,外來流動人口40萬。建市以來,石獅得益于改革開放的好機遇、綜合改革試驗區的新機制,充分發揮愛拼敢贏的人文精神,全面推進經濟社會發展。2007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240.2億元、財政總收入22億元、一般預算收入11.6億元,分別比增16.5%、22.3%和23.2%,人均GDP和人均財政收入居全省前列。經濟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百強縣(市)第22位,保持全省十強縣(市)第2位,成為福建省唯一入選《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的縣級市。
石獅是一座富有魅力的年輕城市,位于福建東南沿海,地處文化歷史名城泉州與經濟特區廈門之間,與臺灣隔海相望,市域三面臨海,海岸線長67.7公里,全市面積160平方公里。1988年經國務院批準建市,現轄7個鎮2個街道辦事處,常住人口30萬,外來流動人口40萬。建市以來,石獅得益于改革開放的好機遇、綜合改革試驗區的新機制,充分發揮愛拼敢贏的人文精神,全面推進經濟社會發展。2007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240.2億元、財政總收入22億元、一般預算收入11.6億元,分別比增16.5%、22.3%和23.2%,人均GDP和人均財政收入居全省前列。經濟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百強縣(市)第22位,保持全省十強縣(市)第2位,成為福建省唯一入選《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的縣級市。
中國休閑服裝名城。石獅以服裝聞名于世,是中國紡織服裝生產基地和集散地,經過20多年精心培育,已形成了一條以服裝加工生產為核心的紡織服裝產業鏈,涵蓋紡織、漂染、成衣加工、輔料、市場營銷等各個領域,產業集群優勢明顯。全市擁有3000多家服裝及配套行業企業,以服裝為主的注冊商標達2000多個;以石獅為中心,連接晉江、泉州等周邊地區而形成的福建服裝板塊,共有紡織服裝企業1萬多家,年產值達500億元,是我國乃至世界重要服裝板塊。石獅服裝50%出口,許多國際知名服裝品牌,如鱷魚、啄木鳥、周織、卡丹奴等都在石獅進行原料采購、定單生產。石獅已成為全球性服裝加工貿易產業鏈的重要一環,同時也成為中國五大服裝跨國采購基地之一。于2003年動工興建、總投資15億元的國際性服裝物流配送中心、亞洲最大的服裝專業市場——石獅服裝城,2005年開業至今,已迅速躋身中國十大服裝批發市場和中國十大創新市場。以海峽兩岸紡織服裝博覽會暨休閑服裝博覽會為平臺,以石獅服裝城為中心,連接鴛鴦池布料市場(全國四大布料市場之一)、塔前服裝輔料市場、洋下服裝輔料面料綜合市場及塔前服裝機械市場,構成了石獅獨具特色的紡織服裝商貿區。近年來,隨著一批大型紡織服裝上游項目相繼進駐石獅,如總投資22.38億元的 PTA、總投資12億元的協盛協豐5萬碇紡織等項目,進一步加快了石獅紡織服裝產業優化升級。
工貿旅游港口城市。石獅工業已形成以紡織服裝為主導,以五金機械、印刷包裝、鞋業鞋材、體育用品、食品飲料、電子信息為支柱的產業體系。總投資2500萬美元的王老吉順利投產,帶動了彩印、易拉罐、制蓋和包裝等相關行業的發展。港口一直是石獅經濟最活躍的地帶,目前石獅擁有石湖、祥芝、永寧3個深水良港,形成了以國家一類口岸石湖港為龍頭,以占地面積20平方公里石湖港工業區為重點的港口經濟帶。石湖港年貨物吞吐量已超千萬噸,集裝箱吞吐量超60萬標箱,占泉州地區集裝箱總吞吐量的半壁江山,躋身中國港口內貿集裝箱碼頭五強。石獅是全國漁業百強縣市和福建省漁業十強縣市,水產品產量居全省第2位,主要海產品有200多種,淺海灘涂面積8183 公頃,擁有祥芝、東埔等國家級漁港,初步形成以華寶化工、明祥食品為龍頭,以新沙堤鮑魚育苗、永寧海水網箱養殖為特色,以祥芝水產品批發市場為輻射帶動的藍色產業基地。石獅人文歷史悠久,海浪沙灘和海蝕地貌構成的絢麗濱海風光與海絲文化、服飾文化等特色文化及舞獅、燈謎、南音、潑水節、踩球舞等民間文化相互融合;以石獅服裝城為主的工業和購物旅游與以黃金海岸、紅塔灣為主的濱海旅游互相促進;以姑嫂塔、六勝塔、林鑾渡、虎岫寺、朝天寺、城隍廟、洛伽寺為主的名勝旅游與以靈秀山森林公園、寶蓋山生態公園為主的休閑旅游交相輝映,構成獨具特色的旅游體系。成功舉辦了國際和全國帆船冠軍賽、首屆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等各類活動。
著名僑鄉、對臺窗口。巍峨高聳的姑嫂塔、石湖塔就是當年海上導航的標志,從這里出發,石獅人隨鄭成功去開發臺灣,隨洋船遠渡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家。如今全市旅外華僑和港澳同胞近30萬人,祖藉石獅的臺胞30多萬人。廣大僑胞和港澳臺胞素有愛國愛鄉的優良傳統,熱心于家鄉的建設和發展,幾年來捐辦教育、醫療衛生、基礎設施等公益事業的資金達7億多元。建市以來,石獅充分發揮僑臺優勢,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做活對臺經貿這篇文章。至2007年底,全市累計批準外商投資企業2057家,投資總額45.1億美元,外商實際到資25.2億美元。2007年企業自營出口5.8億美元,比增58.6%,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日臻完善的基礎設施。全市進行新一輪城市總規修編和岸線規劃,加大城鄉規劃建設力度,全面加快舊城改造和新區建設,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擴大至29.72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9.85平方米。先后建成220KV變電站2座、110KV變電站5座,3座110KV變電站在建,實現通往福州、廈門的雙回供電線路的架設。建成日供水20萬噸和7萬噸的自來水廠各1座,實現向全市轄區供水,總投資2億多元的引水工程竣工通水,總供水能力達35萬噸/日,人均供水量全省第一,日供水量全省第三;緦崿F全市村村通公交車,村村通自來水。建成可靠的郵電通訊網絡,全市城鄉電話用戶30多萬戶,移動電話用戶近27萬戶,有線電視用戶5.4萬戶,互聯網寬帶用戶2萬多戶。同時,建成了沿海大通道、沿海防潮防洪工程、城市垃圾焚燒處理廠等一大批重點項目,總投資58億元的鴻山熱電廠建成后將淘汰服務區所有燃煤鍋爐和導熱油爐,進一步增強了石獅發展后勁。
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石獅堅持以人為本,大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全面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全市擁有高等職業學校3所、中專1所、中學15所、小學70所,教育水平居泉州市先進行列;建成市生產力促進中心、海峽兩岸科技孵化基地,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推進政府、企業、社會信息化進程,率先在全省建成第一個一體化的縣級市電子政務綜合辦公平臺。全力推進文化體育事業發展,先后建成市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體育場(館)、游泳館、老干老齡活動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等一批公共設施。不斷完善醫療衛生設施,華僑醫院、婦幼保健院和“120”急救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投資3億元的石獅市新醫院正在抓緊建設中。
建設博士后工作站,加快引進人才步伐,切實關愛外來員工。加快建設和諧社會步伐,深入開展平安創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成效顯著,社會保持安定穩定。通過不懈努力,石獅先后榮獲了全國體育先進市、全國科技先進市、全國文化先進市、全國衛生先進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市和福建省教育先進城市、文化先進城市、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城市、首屆平安縣(市)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