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南寧1月18日電 既具有區位優勢又具生態優勢的廣西近來頻遭霧霾侵擾。為還民眾藍天,廣西自治區政府立下“軍令狀”:2014年全年區市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的天數不少于340天。
這個關于空氣質量的要求,出現在2014廣西區人大第十二屆三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
作為環保部門的官員,廣西政協委員、廣西環保廳副廳長鐘兵倍感壓力。他說,廣西地處經濟欠發達地區,發展是第一要務。但若一味的追求GDP增速,將使當地的生態環境遭重創,廣西近期頻遭霧霾侵擾、多次發生環境污染突發事件就是例證。
他認為,廣西應該認真反思在發展中所出現的環境問題,利用行政杠桿,對經濟結構進行深層次調整。廣西高層對此問題其實已有深刻認識,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14年地區生產總值的增速僅定為10%,這是近十年來廣西將GDP增速首次定為接近個位數。廣西放下GDP增速“包袱”,意圖就是因地制宜發展經濟,保住青山綠水。
他介紹,目前廣西已在來賓市金秀瑤族自治縣開展試點,鑒于該縣地處水源地,不適宜發展工業的現狀,擯棄了以GDP考核官員的做法。
鐘兵認為,上述模式可以在廣西區內推廣,對不具備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建立工業園區條件的生態重點縣市,不以GDP的增速來考核官員,應以生態指標提拔應用干部。
廣西素以生態之省著稱,首府南寧曾獲聯合國人居獎,但近來廣西的南寧、桂林、北海、柳州等城市卻難逃“霾運”。
廣西政協委員江紅兵說:“我們不能坐等蒼天刮風下雨為我們清除大氣污染。建議調整廣西能源結構,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等。”
廣西環保廳監測處處長李新平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為了有針對性的治理各地的霧霾,2014年,廣西將在全區14個地市建成50個環境監測點,與此同時,加強環保部門與氣象部門的合作,做好環境監測分析與預警兩方面的工作,為政府治霾提供科學依據。
廣西區公共財政預算2014年支出預案(草案)顯示,擬將環境監測與監察預算增加43.4%,達到5千萬元人民幣。
鐘兵表示,政府的財政資金支持將有利于解決環境污染防控。他說,廣西將通過加大對工業園的治理力度,開展對電廠、水泥廠、燃煤企業的監督力度;對鍋爐,窯爐工業等落后產能進行技術改造;積極推進城市機動車環境管理,限制城市機動車過快增長;完善優化城市建筑空間格局等措施來應對霧霾污染問題,實現自治區政府提出的”340天“藍天目標。
此外,廣西將中緬天然氣管道延伸至各縣市的線線通工程已啟動,這會對廣西的能源結構調整產生決定性影響,也將有利于霧霾的治理。(完)
(原標題:丟掉GDP增速“包袱” 廣西誓言今年空氣優良達340天)
(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