嶄新的晉江人才樓
晉江,福建省縣域經濟首強,全國縣域經濟十強。改革開放以來,從“晉江制造”到“晉江品牌”,從“資本晉江”到“智造晉江”,晉江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經濟社會發展的奇跡,創造了獨具特色的“晉江經驗”。
這些成就的取得,關鍵一點,就是晉江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人才優先發展戰略,把人才工作作為縣域發展的“第一資源”、“第一推力”,特別是被省委組織部確定為人才強市試點后,晉江市委、市政府圍繞把晉江建設成為“國內外優秀產業人才高度集聚的創業創新樂園”這一目標,創新推行“四優”工作法,舉全市之力強力實施試點方案,項目化運作推進5類26個重點項目,充分發揮人才對經濟社會發展重要支撐作用,為晉江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鞍l展轉型,必須人才先行。當前,晉江正全力以‘五城同創’打造晉江升級版,正是用人之際。我們將以被列為全省‘人才強縣’試點為契機,創新推行‘四優’工作法,即以‘優先的發展戰略開發人才、優選的培訓模式提升人才、優越的事業平臺吸引人才、優質的綜合環境集聚人才’,吸引集聚各類人才到晉江創新創業創造,全力打造晉江人才高地。”晉江市委書記陳榮法說! x江市委、市政府始終把人才發展放在優先位置,大力構建與完善黨管人才機制,健全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成立全省首個縣級人才辦,按正科級常設機構設置,建立部門協商和督查落實機制,構建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用人單位發揮主體作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人才工作格局,合力推進全市人才工作! ∈胸斦O立1億元人才專項資金、3億元產業投資基金和創投引導基金,引進5億元興業證券戰略性新興產業基金,積極探索代辦股份轉讓系統試點和股權融資交易市場建設,打造多元人才融資平臺! ×⒆憬ㄔO“民營企業人才聚集區”,試點先行開展泉州市“365”民營企業人才工作機制,引導人才向民營企業集聚,推動民營企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集聚發展、縣域經濟做大做強。 引才——政策先行、優化環境,吸引各類人才服務晉江 吸引人才,晉江政策先行! 槲黝愘t才匯聚晉江,晉江市著力完善人才工作政策體系,編制《晉江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先后制定出臺《關于加快引進優秀人才的若干意見》、全國縣級市首份《優秀人才認定標準》和金融人才、工業創意設計人才以及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等10多份相銜接、相配套的扶持政策,以津貼、購房補貼、創業啟動資金等多種形式,吸引高端人才來晉江駐扎。與此同時,破除“文憑+職稱”的傳統思維,使用多元要素評價人才,建立高端型與實用型并蓄的六類優秀人才認定體系。目前已組織認定優秀人才740名,熟練技工占148名。引才政策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全國縣級市屈指可數,去年以來,市財政就撥出1000多萬元人才津補貼、715萬元人才購房補貼、1500萬元人才保障住房補助! ∥瞬,晉江還致力優化人才服務環境,營造重才氛圍,讓人才留得住! ∪灮司迎h境,相繼啟動“九大組團”、“五大片區”建設,推進大規模城市更新,建設陸?砧F立體交通網絡,規劃建設一批文化娛樂設施,打造“文明城市”、“品牌之都”、“愛心城市”,逐步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努力為晉江吸引和聚集人才締造宜居宜業環境。 積極優化人文環境,發揚晉江海納百川的海洋性格和開放包容的人文特質,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濃烈氛圍。幾年來,先后推薦400多人(次)各類人才參選參評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勞動模范、榮譽市民等社會榮譽! x江還首創人才工作與非公黨建共享機制,構建市鎮企三級人才工作服務網絡,推行每月一次溝通聯系、每季度一次沙龍交流、每半年一次走訪服務、每年一次健康體檢的“四個一”服務機制,建立198家企業行業人才聯系點,建設3000㎡的人事人才公共服務中心和2000㎡的專家活動中心,開展“一站式”貼心服務,不斷優化人才服務環境! 育才——自我造血、開發提升,打造人才培養成長高地 聚集人才,既靠引進,也靠培養。晉江堅持人才“輸入”和“自我造血”二者并重,啟動晉江民企“111”人才培養計劃,在育才模式上突出“外引內聯”,在育才內容上堅持分類施教,先后舉辦多期北京大學、香港大學總裁研修班、青商才俊班、鞋服領軍人才東華大學研修班、晉江大講堂、財智論壇、博士后講壇、HR職業經理人沙龍、企業精益管理培訓班、麥肯錫領導力中心晉江教學點,開展各類人才培訓! ⊥瑫r,在育才主體上實現多元化。政府主導,積極發展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依托本地六所高等、中等職校,開設晉江產業急需的服裝設計、鞋類設計與工藝、動漫設計與制作、玩具設計與制造、物流管理、機電一體化技術等專業和培訓項目,構建與產業發展需求相銜接的人才培養體系。 晉江民營經濟發達,品牌企業眾多。晉江市鼓勵企業參與職業技術教育發展,扶持金龍、恒安、安踏、潯興等一批企業投資興辦了泉州輕工學院等,配套引進臺灣職教老師和辦學模式,與臺灣首府大學等合作辦學,開了晉臺人才培養合作的先河。校企聯辦,推進高校與企業人才合作,先后有216家企業與83所高校長期開展人才合作,部分企業還與高校聯合辦班。如“恒安管理學院”、“七匹狼商學院”、“利郎營銷學院”、“361°勇者學院”、“潯興拉鏈學院”等。 聚才——搭建平臺、創新載體,創造“人盡其才”的事業依托 平臺是集聚人才的重要載體,也是企業創新發展、產業轉型的重要推力! x江著力為人才搭建發展平臺,為人才施展才華創造廣闊的天地。政府層面,投入巨資,規劃建設晉江市創意創新創業園、洪山文化創意園、紡織服裝人才培養與研發中心、生產力促進中心,運用先進理念和運作模式,重點建設科技孵化器、加速器、綜合性配套基地等,引進創業中介服務機構,為人才創業提供融資、市場、管理等方面的扶持! 〗y計顯示,近兩年來,晉江圍繞打造“智造名城”,先后引進6家國字號科研機構,7家海外高校、科研管理機構落戶晉江,與8家國內著名高等院校簽訂戰略合作,設立2個國字號、5個省級人才交流平臺,擁有23家國家級科技創新型企業和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形成了多層次、全方位、實用管用的四大類平臺。 先后與上海東華大學、福州大學、北京服裝學院、四川大學、閩江學院等高校院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成功引進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國家紡織服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中國皮革和制鞋工業研究院在晉設分支機構,引進中科院海西研究院裝備制造研究所、動力研究所、院士交流站落戶晉江,投建福建省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構建完善的公共研發服務平臺! x江市致力為企業和人才提供優越的創新條件,如扶持企業設立研發中心、重點實驗室、院士工作站等創新平臺,鼓勵行業推行產業創新戰略聯盟和主導標準研制。目前,晉江市現有國家級技術中心6個、實驗室5個,省級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21個,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試點企業103家,院士工作站4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2個,國家或行業標準起草單位55家,聚集各類創新人才6000余名。 此外,晉江還通過設立全國首家縣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設中國海峽(晉江)人才市場、舉辦海外人才與項目對接活動以及首創校企人才合作峰會、“晉江知名企業”組團跨省聯合招聘、開辦網上人才家園等活動,著力引進各類型、各層次的急需緊缺人才。僅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先后引進博士后68名,主持或承擔省級以上項目63個,獲發明專利17項。 晉江還要積極引進國家“千人計劃”人選、省“百人計劃”人選、產業發展領軍人才和資本運營人才;成立全國縣級市首個博士協會,聚合海內外博士人才的智慧和力量,助推晉江的科技進步、文教繁榮和經濟社會發展;以紡織服裝人才培養和研發中心為依托,建立一批政產學研平臺,吸納一批產業創新人才。(何金 陳文經 黃建華 文/圖) 創新“四優”工作法 全力打造人才強市“晉江經驗” 人才是縣域發展的第一支撐力。在福建省縣域經濟首強縣晉江,人才工作被列為頭等重要的大事之一。圍繞如何育才、引才、用才、聚才,晉江市多措并舉,全力推動人才工作上新臺階,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 ∪ツ暌詠,晉江市緊抓省定人才強市試點契機,創新推行“四優”工作法,即優先的發展戰略開發人才、優選的培訓模式提升人才、優越的事業平臺吸引人才、優質的綜合環境集聚人才,舉全市之力強力實施試點方案,項目化運作推進5類26個重點項目,充分發揮人才對經濟社會發展重要支撐作用,為晉江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四優”工作法,晉江市全面實施人才強市試點工作,把人才資源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持續提升區域核心人才競爭力,走出了一條具有晉江特色的人才強市之路。全國縣級市屈指可數的人才優惠政策和首份優秀人才認定標準、全國首個縣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國首個縣級博士協會,全省首推優秀人才保障住房等等,一系列新舉措、好做法備受關注,廣獲贊譽。與此同時,國家紡織服裝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晉江分中心、中國紡織新材料工業技術晉江研究院等一批科研項目相繼落地啟動,創意創業創新園、洪山文化創意園等一批引才載體建設有序推進,帶動集聚了一批創業創新人才! ∪瞬攀峭七M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是吸引資本、激發活力的關鍵因素,是彰顯優勢、推動發展的重要支撐?咳瞬,晉江連續12年穩居全國百強縣(市)5-7位;靠人才,晉江形成了紡織服裝、制鞋、陶瓷建材、食品飲料、紙制品等一批全國領先的產業集群;靠人才,晉江打造了中國鞋都、中國傘都、世界茄克之都等14項地標性區域品牌……一連串驕人的成績,印證著“抓人才就是抓發展,強人才就是強實力”的硬道理?梢哉f,人才與經濟的互動發展、傾情演繹,就是“晉江經驗”最鮮活、最生動的實踐! 人才支撐發展,發展依靠人才。當前,面對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的挑戰,晉江正加快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全力以“五城同創”打造晉江升級版,在這關鍵節點,晉江市創新推行“四優”工作法,舉全市之力實施人才強市試點工作,不斷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加快人才引進培育,推動人才資源轉化,初步形成了以才興業、以業聚才、人才輩出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