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市位于甘肅省東部,俗稱“隴東”。東接陜西省,北接陜西和寧夏,西與寧夏相連,南鄰平涼市和陜西。轄慶陽縣,華池縣,環縣,合水縣,正寧縣,鎮原縣,寧縣和西峰區,總面積2.71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44萬,有漢、回、蒙、滿等20個民族,其中漢族占98%以上,少數民族主要是回族。全市北部為黃土丘陵溝壑,東部黃土丘陵區,中南部為黃土高原溝壑。慶陽市屬內陸性季風氣候,冬寒較短,夏少酷暑,秋季多雨。慶陽,一名系沿用古“慶陽府”名稱,最早取自于宋代政和年間。后設環慶路,又設“慶陽軍”節度。慶陽之名,方見于史冊,并沿用至今。
北宋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曾任“環慶路經略撫緣邊招討使”,與其子駐防慶陽,駐城練兵,保境安民。慶陽市有著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早在20萬年前這一帶就有人類生存。五六千年前,先民就在此農耕,養殖,制陶。據《史記》載:黃帝軒轅氏在這一帶和醫祖歧伯合著《內經》。夏代,周祖不出失官率部族赴此,駐城拓荒,安邦定居。今慶陽縣城據傳就是建于此時的“不出城”,故有“周舊邦”之稱。慶陽市也是陜甘寧革命根據地的主要部分,俗稱“隴東老區”。慶陽市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地區。是有名的烤煙生產基地,作物以半干旱的小麥、玉米等為主。
慶陽市乃“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活動區域!爸艿乐d自此始”,也是周人的發祥地。曾為陜甘寧革命根據地的主要部分。遺存于區內的歷史文物古跡十分豐富。舉世矚目的“古象黃河”化石、“環江翼龍”化石和我國第一塊打制石器就出土在這里。周祖陵殿、公劉殿、秦直道、秦長城、北石窟寺,古墓葬、古城堡、烽燧、陜甘寧邊區政府舊址、抗大七分校、南梁紀念館等文化遺產,是祖先遺留下來的重要的人文旅游資源。被專家稱之為“華夏文化的縮影,民族文化的結晶,起源最早的造型藝術”的農耕文化、民俗文化、黃土文化、遺產是祖先遺留下來的另一種重要的旅游資源。被譽為民間“四絕”的刺繡、剪紙、皮影、道情就是這些文化的藝術再現。慶陽特產豐富,西峰市的小米,營養頗高。慶陽的黃花菜,質嫩味美。寧縣的晉棗,黃甘桃。鎮原縣的杏系列產品,都久負盛名。早勝牛,慶陽驢,環縣的灘羊遐邇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