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招商網訊:每遇婚喪大事,過去的定西人,家家普遍以粉湯為待客的膳食,粉湯不知從何時起,成了備受定西人青睞的飯菜,還有待于考證,單就粉湯的做工和特色來說,實屬別具一格的佳肴。
標準的粉湯,是由雞湯燴制的豆粉粉片墊底,上面擺放著雜燴、丸子、雞肉塊、紅燒肉等,湯中漂浮著幾片木耳、數段金針和紅綠相映的辣椒絲蔥絲,香飄四溢。待客時,掌盤人一端上桌面,頓會使人食欲大作。粉湯作為定西人家喻戶曉、老幼皆知的吃食,具有“名”、“優”、“特”三大特點。名者,享用的人數居多。1949年前,不管貧富人家,一般皆以此食待客。不象定西的大菜“雞肘席”,雖屬定西傳統的大菜,只有少數殷實人家,在有重大的喜慶活動時,才備此席待客(當今的人不同了)。當然享用的人多了,就出名了;優者,指制做精細,味道鮮美,集湯、菜于一體。做菜的料以豬肉和雞肉為主。制做雜燴、丸子的肉,必須精選豬腿瘦肉和少許肥肉,燉湯需母雞,食肉要公雞。燴制出來時,雜燴片兒上黃白兩色的蛋凍亮麗如玉,燉的酥爛的紅燒肉塊光澤奪目,瘦肉和肉皮燦艷似紅霞,肥肉晶瑩若瑪瑙,酥嫩的雞肉散發著撲鼻的香味。一碗粉湯,中國菜的“色”、“香”、“味”樣樣俱全,何況又是分餐而食,非常符合衛生要求,豈能說不優;特者,在定西的周邊各縣,有著跟粉湯相似的飯菜,但做法和用料都不同,所以叫法也不同。會寧、隴西叫做“燴菜”,蘭州人叫做“大菜”,通渭人叫“五花菜”,惟獨定西人叫“粉湯”。因為它擁有周邊各縣飲食中所缺乏的獨特主角——“雜燴”,顯示了它獨具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