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區成立于1988年3月,梅江區是廣東省梅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梅州市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下轄東山、城西、江南、五洲、金山5個市區街道辦事處及市郊東郊、西郊、長沙、城北、三角5個鎮,共有60個村民委員會和50個居民委員會。梅江區是在1988年1月實行市管縣體制后,于同年3月成立的梅州市直轄縣級區。是梅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下轄長沙、三角和城北3個鎮及金山、西郊和江南3個街道工作委員會,共54個村民委員會和38個社區居民委員會。總面積298.4平方公里,2001年末總人口30.8萬人,其中非農人口23.7萬人,另有流動人口6萬多人。
梅江區是“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的中心地帶,被譽為“客家之都”。1997年在全市率先實現農村小康達標。2001年在全市率先實現城鄉初級衛生保健達標。轄區內有梅州商業學校等中專學校和嘉應學院本科院校,區屬中小學校68間。1990年在全市率先實現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達標。全轄區每10萬人口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高中(或中專)文化程度、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數均為全市之首。梅江區有20多萬海外華僑,分布在40多個國家和地區。他們一貫熱愛祖國、情系桑梓,關心支持家鄉經濟建設,熱心社會公益事業,慷慨解囊。至2001年底,華僑及港澳臺同胞捐資興辦文教、衛生和社會各項公共事業累計達1.43億元。
梅江區地處粵東山區,位于北緯24度,東經116度附近。交通便利,轄區內有梅縣機場,直飛廣州、香港等地;205、206國道、廣梅汕鐵路和梅坎鐵路連結成溝通閩、粵、贛的交通網絡;水泥道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實現村村通四級公路,其中65%的村實現水泥硬底化,公路密度達每百平方公里74.2公里。通訊發達,實現村村通程控電話,可直拔國內國際長途;市區圖文傳真、寬帶傳送方便快捷;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信號覆蓋全轄區。
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煤炭、石灰石、鉛鋅礦、鎢礦和花崗巖等。境內名勝古跡眾多,有建筑獨特的黃遵憲故居和客家圍龍屋,有泮坑旅游度假村和千佛塔景區,還有休閑鍛煉的好場所百歲山和正在建設的天鵝山公園、金山公園等。
梅江區發揮優勢做活“城”字文章 “ 四業”齊進發展城市經濟。
梅江區充分發揮地處城區、交通便利、人氣旺盛、商貿活躍等優勢,做好做活 “城”字文章,積極引進、鼓勵、支持民營資本投資第三產業和城郊型農業等,大力發展城市經濟,壯大縣域經濟。近年來,該區的商流業、餐飲業、城郊農業、旅游業均取得了長足發展,促進了財政收入的有效增長。在該區新引進的 290 個項目中,第三產業占六成以上。
為了增強商品集散能力,梅江區近年來集中力量建設環市北路市場區,先后建成了運興、太興批發市場等大型綜合批發市場 7 個,各類專業市場一大批,其中僅汽車銷售公司就有 30 多家,使這一帶成為梅州乃至閩、粵、贛周邊地區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和物流配送基地。該區還注重引導同類產品集中經營,成行成市,在赤岌崗、升華街、義化路和江南等地建設的摩托車、廉價商品、服裝、品牌專賣店、電腦城等特色商品專業街銷售旺暢。
梅江區發揮城郊優勢,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標,重點建設生豬、蔬菜、花卉、水果、水產五類優質農產品基地,大力培育扶持規模較大、帶動能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至去年底,該區已建成多個優質農產品加工基地,其中金柚基地 12 個、臍橙基地 2 個、甜棗基地 2 個、油茶基地 2 個、百畝連片蔬菜基地 12 個、百畝連片花卉基地 3 個(高檔花卉基地面積達 1000 多畝)、生豬生產基地 15 個,培育市級農業龍頭企業 5 家。此外,該區的水產養殖業不斷發展,目前有養殖面積近萬畝,其中休閑垂釣成為該區漁業發展新亮點,已形成黃坑水庫、溫坑水庫、碧峰庵水庫等連片觀賞休閑垂釣漁業帶,面積近 3000 多畝。
旅游業加快發展,開展以“文明新韻”、“夕陽紅激情廣場”等為主要內容的“梅江與‘創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同行”系列活動。大力推進江北孔廟公園建設,積極配合市委、市政府搞好凌風路商業步行街、黃遵憲公園建設,理順千佛塔風景區管理關系;推進泮坑、天鵝山、小密水庫等旅游景點的開發;進一步改善旅游發展環境,促進旅游業發展。
2001 年 5 月市委、市政府調整區領導班子后,區新班子帶領全區廣大干部群眾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認真貫徹 “ 三個代表 ” 重要思想,解放思想,開拓創新,面對現實,真抓實干,正視困難,迎難而上,確定了 “ 以改革求生存、上項目促發展,抓管理增效益 ” 的發展思路,掀起了一場轉變觀念、改進作風、敢想敢闖、真抓實干的思想解放熱潮,實施了一系列創新體制、加強管理、優化環境的改革措施,開創了一個以行政區建設推動老城改造,促進投資消費,帶動各行業發展的經濟工作新局面,全區上下形成了一個團結奮進、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各項改革全面推進,全區面貌煥然一新,經濟發展速度明顯加快,效益顯著提高。
梅州有條母親河--梅江。梅江從梅州城的中間穿城而過,形成了山中城、城中水、“山、水、城”相融共生的美景。滾滾向東流的梅江河畔碧水藍天,景色宜人,沿江兩岸風景如畫。
梅江是梅州人的母親河,梅州城就是依著這條江的兩岸建造的。過去梅江河常常起水患,幾年前,梅州下大力氣對梅江的兩岸河堤進行了成功的規劃整治,既提高了梅江的防洪能力又美化了城市建設,“一江兩岸”的改造工程被中國國家水利部稱為是堤防建設的“梅州模式”,并獲得了2002年中國國家建設部“人居環境范例獎”。人們高興得給改造后的河堤取了個美麗的名字--“沿江金岸”。
梅江區轄3個街道(金山、江南、西郊)、3個鎮(長沙、三角、城北)。
南朝齊(公元479-502年),析海陽縣置程鄉縣。南漢乾和三年(945年)于程鄉設敬州,領程鄉一縣。北宋開寶四年(971年)改稱梅州。明代撤梅州復設程鄉縣。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升為直隸嘉應州。民國元年(1912年)撤州改設梅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仍稱梅縣,1983年改設梅縣市,1988年撤市分置梅縣和梅州市梅江區。
1999年,梅江區轄5個街道、2個鎮、3個鄉:金山街道、五洲街道、東山街道、江南街道、城西街道、三角鎮、長沙鎮、東郊鄉、城北鄉、西郊鄉。
2000年,梅江區轄5個街道、5個鎮。總人口313821人,各街道(鎮)人口: 東山街道 27471 金山街道 18639 城西街道 17109 江南街道 72418 五洲街道 21758 東郊鎮 34320 西郊鎮 23980 三角鎮 50564 長沙鎮 10320 城北鎮 37242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2年,梅江區轄5個街道(城西 五洲 金山 東山 江南)、5個鎮(長沙 三角 城北 東郊 西郊),60個村委會、55個居委會。
截至2003年5月16日,梅江區轄3個街道(金山 江南 西郊)、3個鎮(城北 三角 長沙),共有38個居委會、54個村委會,769個村民小組。面積298.2平方公里,人口29萬,其中城市人口25萬。
2003年8月,梅江區調整行政區劃:將東山街道辦事處和東郊鎮并入金山街道辦事處,撤銷城西街道辦事處和西郊鎮,設西郊街道辦事處,將五洲街道辦事處并入城北鎮,鎮、辦事處由原來的10個減少為6個;村委會和社區由原來的116個撤并為92個。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梅江區轄3個街道(金山、江南、西郊)、3個鎮(長沙、三角、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