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臺山市,始建于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原稱新寧縣,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改名臺山縣,1992年4月17日,經國務院批準撤縣設市。
臺山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東鄰珠海特區,北靠江門新會區,西連開平、恩平、陽江三市,南臨南海。毗鄰港澳,幅員遼闊,陸地總面積3286平方公里,是廣東省面積最大的縣市之一。現轄廣海灣工業園區、16個鎮、1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華僑農場,共分313個村(社區)委會,3655條自然村。市內常住人口98.4萬人;有130多萬臺山籍華人華僑、港澳臺同胞僑居92個國家和地區,故素有“中國第一僑鄉”、“內外兩個臺山”之美譽。臺山人出國追溯到清乾隆39年(公元1774年),已有230多年歷史。
臺山境內,海(島)岸線長649.2公里,海灣、港灣119個,川山群島大小島嶼265個,其中上川島156.7平方公里,下川島98平方公里。有山地、丘陵、平原、灘涂,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物產豐饒,是珠江三角洲著名的“魚米之鄉”。
改革開放以來,臺山僑鄉面貌巨變。經濟發展迅速,2008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達181.27億元。工業初步形成以電能源、機械制造、鋁型材、汽車配件、紡織制衣、電子電器、五金、化工、醫藥、建筑材料、皮革、紅木工藝、食品、桌球(臺)等行業為主的工業體系。農業初步建立起優質稻米、海水養殖、淡水養殖、蔬菜、水果、禽畜、花卉、林業、甘蔗、花生等十大生產基地。自1996年以來,每年水產品產量一直雄居廣東省縣(市)首位,2008年達36.08萬噸。臺山是廣東省最大的鰻魚養殖基地。臺山旅游業發展迅速,2008年接待國內外游客達301.3萬人次,其中涉外賓館接待住宿旅游者148.96萬人次。“海島、溫泉、漂流、僑鄉”散發著遐爾聞名的獨特魅力。省級旅游度假區——上下川島和富都溫泉度假區,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三合溫泉、富都溫泉、康橋溫泉等三大溫泉,北峰山漂流、鳳凰峽漂流、龍潭峽漂流等三大漂流遠近聞名。
臺山投資環境良好。(1)氣候:屬亞 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2.2℃,年平均日照1854.9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968.4毫米。(2)交通:水陸交通方便。公路四通八達,通車里程2745.45公里。臺山是廣東省擁有高速公路最長的縣級市,縱橫市境東西南北的新臺、沿海兩條高速公路共139.87公里。全市已基本實現“一小時生活圈”的交通建設目標。曾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條最長的僑資民辦鐵路——新寧鐵路于1920年3月20日通車、全長133公里。水路距澳門48海里,距香港87海里。北部潭江有客貨運口岸公益港,南部海濱有10萬噸級泊位的臺山電廠煤碼頭和即將建成萬噸泊位的魚塘港(國家一類口岸、僅距國際航道12海里)。此外,上川島南部和烏豬島可建20~30萬噸級碼頭,上川島大灣海及廣海灣可建5~10萬噸級碼頭。(3)電力:臺山水、火、核、風電俱全,2007年11月被中國能源協會授予“中國電能源產業基地”稱號。規劃裝機容量為900萬千瓦的臺山電廠是亞洲目前最大的火力發電廠,一期工程裝機容量共300萬千瓦的5臺機組已于2005年投產發電,二期工程2臺各100萬千瓦機組正在建設中;規劃裝機容量為600萬千瓦的臺山核電站是廣東省“十一五”計劃重點工程,預計2013年首期兩臺各175萬千瓦的機組將投入營運;裝機容量為20萬千瓦的川島風電項目一期工程預計2009年底試產。臺山又是中國南方電網目前唯一的直購電試點地區,而且是中國唯一的“點對多點”試點地區。近年來,農網改造工程加大投入,2008年止,共有35KV 、110KV、220KV等變電站23座。(4)通信:臺山是全國電信五十強縣(市)之一,程控電話、移動電話、傳真通信、互聯網、寬帶網等公用數據通信業務發達。全市擁有程控電話裝機容量43.74萬門、移動電話用戶46.5萬戶、互聯網用戶7.25萬戶,電視有線網絡基本實現“村村通”目標。(5)供水:淡水資源優質豐富,全市水庫庫容量達51173萬立方米。市區供水能力達12萬噸,水質超過國際標準。(6)城鎮建設:市區——臺城(史稱寧城)歷史上享有“小廣州”之稱,規劃控制面積35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23.4平方公里。以臺山碧桂園、僑雅花苑、六福山莊、華僑花園、東方豪苑、海駿達花園等為代表的時尚高雅、綠色生態商住小區越來越多。2007年,臺城污水處理廠已建成投入使用。
華僑、港澳臺同胞多,是臺山的一大優勢。他們桑梓情深,發揚“開拓開放,愛國愛鄉”的“臺山人精神”,為家鄉的經濟社會繁榮作出了重大貢獻。改革開放以來,他們捐款贈物、興學辦醫、修橋筑路、扶貧濟困的項目多達1.83萬多宗,捐款額15.05億港元;他們還積極投資辦實業、做貿易,為家鄉經濟建設出謀獻策,牽線搭橋。1995年9月20日,臺山與澳大利亞亞拉臘市結成“友好城市”關系。
臺山又有“文化之鄉”之美譽。市區文化館、青少宮、博物館、圖書館、科技館、影劇院、書畫院、文化休閑和體育健身廣場等文體場所,全面展示了臺山的現代文明氣息。全市有32家僑刊發行世界各地。“臺山廣東音樂”、臺山浮石飄色先后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10多年來,先后榮獲“中國文化先進地區”、“中國體育先進市”、“中國綠化先進市”、“中國衛生城市”、“中國曲藝之鄉”、“中國民間藝術(飄色)之鄉”等榮譽。全市學生共12.6萬人。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建立了從幼兒園、小學、普通中學、職業和特殊教育、中等專業至電視大學一條龍的教育體系。全市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70個、床位1826張、衛生技術人員2775人、執業醫師698人。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全市有體育館(室)、桌球室、排球場等2000多個。歷史上臺山就有“中國排球之鄉”之美譽。排球運動自1914年傳入臺山后,即成為群眾性的體育運動,臺山排球隊曾多次在全國比賽中獲獎,青年、少年排球隊曾數次代表國家參加國際大賽并獲獎,曾被周恩來總理贊譽“全國排球半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