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高新區始建于1996年9月。2008年,高新區在占全市不到0.6%的土地上,實現工業總產值2249.78億元,同比增長17.60%,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14.19%;高新技術產品產值2134.07億元,同比增長17.51%,占全市高新技術產品產值的23.36%;工業增加值490.33億元,同比增長22.99%,占全市工業增加值的13.55%;出口112.31億美元;實現稅收119.78億元。高新區每平方公里工業總產值196億元、高新技術產品產值186億元、工業增加值43億元。規劃面積11.5平方公里,是國家“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的六家試點園區之一,是“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標準化示范區”。 落實科學發展觀,高新區堅持自主創新,和諧發展。營造產業生態、人文生態、環境生態“三態合一”的綜合環境;倡導“敢于冒險、勇于創新,寬容失敗、追求成功,開放包容、崇尚競爭,富有激情、力戒浮躁”的創新文化;初步形成了“官產學研資介”相結合的區域創新體系。高新區已成為“創業的沃土,成功的家園”。
特色之一,自主知識產權占據主導地位
高新區企業研發生產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的產品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成為深圳市自主創新的主要特征。僅2008年,專利申請量為7701件,其中發明專利5618件,占深圳市發明專利申請量的30%。
特色之二,不斷完善的高新技術產業鏈
高新區已形成了從移動通信、程控交換到光纖光端、網絡設備的通訊產業群;從配件、部件到整機的計算機產業群;從IC設計、嵌入式軟件、應用軟件到服務外包的軟件產業群;從診斷試劑、基因疫苗、基因藥物到醫療器械的醫藥產業群。全區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步增長,涌現出了一批產值超過百億元的企業。
特色之三,多元化、專業型、互動式孵化器群
由政府興辦的深圳軟件園、國家IC設計深圳產業化基地、深圳國家電子工試中心、生物孵化器;由深圳虛擬大學園創辦的院校孵化器;由政府、留學生協會共同興辦的留學生創業園構成的孵化器群已經形成,為“創業板”和“新三板”市場培育了一批優質的企業資源。“深圳高新區孵化器聯盟”進一步聚合創新資源,推動區內中小科技企業快速成長;高新區“創業投資服務廣場”正在為高科技企業提供投融資與創業服務。
特色之四,名校匯聚高新區
深圳虛擬大學園匯聚52所海內外著名院校,經過十年的發展,在深培養碩士以上研究生25220余人,孵化企業532家,促成校企合作項目1036項,由101個國家級科研機構組成的“深圳虛擬大學園重點實驗室平臺”正在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支撐;“深圳虛擬大學園國家大學科技園”正在建設中。虛擬大學園依托大學的有效人才、有效技術,在有效環境下形成有效貢獻,已成為高層次人才培養、重點實驗室建設、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基地。
特色之五,國際化的科技園區
作為國際科學園協會成員單位和亞太經合組織科技園區,深圳高新區設立了“深圳國際科技商務平臺”,深入貫徹實施市委市政府“走出去”戰略,目前已有25個國家和地區的36家海外機構入駐國際平臺,在促進深圳對外科技經濟交流與合作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使我們的技術進步不斷融入到國際科技發展的大平臺上。 2007年,“深港創新圈”合作協議正式簽署。深圳高新區正致力于“深港創新圈”的建設,以國際領域有影響、國家戰略有地位、區域發展有貢獻為定位,籍此促進兩地資源共享、教育同構和交流便利,共同探討、構筑深港區域創新體系的新模式。 2009年3月,深圳高新區與香港科技園共同成立深港互動基地,加強兩地企業的交流合作,共同開拓海內外市場。
面對新機遇,迎接新挑戰。市委市政府規劃建設的高新技術產業帶,承擔起“拓展產業空間,完善產業鏈條,優化產業結構”的歷史重任。2008年,高新區在占全市不到0.6%的土地上,實現工業總產值2249.78億元,同比增長17.60%,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14.19%;高新技術產品產值2134.07億元,同比增長17.51%,占全市高新技術產品產值的23.36%;工業增加值490.33億元,同比增長22.99%,占全市工業增加值的13.55%;出口112.31億美元;實現稅收119.78億元。高新區每平方公里工業總產值196億元、高新技術產品產值186億元、工業增加值43億元,規劃建設了一批科技企業加速器及專業園區,初步實現了土地資源的集約、節約利用及動態配置,為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和“深港創新圈”提供了堅實保障。 讓我們從全球視野、國家利益、區域發展、產業趨勢的高度,努力建設一個更具生命力、競爭力、吸引力的世界水平的科技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