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市位于廣東省西南部,全市總面積327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377萬畝,耕地面積80萬畝,現有人口160萬,轄23個鎮和5個街道辦事處。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高州城,始建于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為歷代州、郡、路、府、道、專區的治所,曾是粵西的經濟、軍事、文化中心,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高州市自然資源豐富,境內礦產資源品種多、儲量大,其中高嶺土的蘊藏量多達7000多萬噸,其數量和質量居廣東省首位,花崗巖總儲量達20億立方米以上。水電資源豐富,水能蘊藏量達9萬多千瓦。高州作為文化古郡,人才輩出,文化遺產豐厚。被周恩來總理稱為巾幗英雄第一人的冼夫人、唐代名宦高力士、新中國首任中國農科院院長丁穎,以及著名畫家丁衍鏞等均為高州人。境內有文化遺址250多處,其中寶光塔為明代全國第二高塔,潘仙祠、觀山寺、冼太廟、貢泉等古跡聞名遐邇。
改革開放以來,高州市堅持走農業起步,以農促工,以工帶農,全面發展的經濟發展路子,使全市國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曾獲全國首屆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百強縣(市)、全國第四屆豬牛羊肉總產量百強縣(市)、全國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百強縣(市)、全國郵電百強縣(市)、全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全國明星市(縣)等13項國家級殊榮。農業總產值連續8年名列廣東省各縣(市)第一,山地畝產值居全國之冠,被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李長春贊譽為廣東省山區綜合開發的一面旗幟。2000年2月19日至2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同志親臨高州視察,在高州市領導干部三講教育會議上作了重要講話,首次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并對該市農業綜合開發所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親筆為該市題詞搞好山區綜合開發,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勉勵該市人民繼續作出新的成績。江總書記的親切關懷和殷切期望,給該市干部群眾極大的鼓舞和鞭策,形成了巨大的發展動力。近兩年來,高州市干部群眾認真學習、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振奮精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扎實工作,使高州兩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績。2004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38.6億元(2000年不變價),比上年(下同)增長8.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1.6億元,增長8.6%;第二產業增加值41.8億元,下降7.3%;第三產業增加值55.2億元,增長23.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完成18億元。在崗職工年人均工資收入11600元,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4530元,分別增長9.8%和4.1%。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80.4億元,增長8.6%。全市經濟實力增強,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
一、三高農業發展迅猛。改革開放以來,高州市從本地實際出發,發揮自然資源優勢,實行品種名優化、種植區域化、生產標準化,大力發展以水果為龍頭的高產、高質、高效農業。一是品種名優化。荔枝以榮獲中國第三屆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稱號的白糖罌、白蠟、黑葉和桂味荔枝為主。2000年2月19日,****總書記在根子鎮觀荔亭前手植的中華紅荔枝樹,就是從榮獲廣東省早熟優質第一名的白糖罌荔枝中篩選出來的新品種;龍眼以榮獲全國首屆農業博覽會金質獎的儲良龍眼和榮獲中國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稱號的石硤、雙木龍眼為主;香蕉以榮獲全國首屆農業博覽會銀質獎(香蕉類第一名)的遁地雷香蕉為主,全市荔枝、龍眼、香蕉名優品種種植率達95%以上。二是布局區域化。該市根據各地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實行區域化布局,基地化生產。先后建成了東部4.5萬公頃的荔枝生產基地,西部3.2萬公頃的龍眼生產基地,中部1.8萬公頃的香蕉生產基地,北部1萬公頃的黃欖生產基地。三是生產標準化。高州市嚴格按照作物的種植規程,對荔枝、龍眼、香蕉等實行標準化生產,確保水果優質、安全無公害,被國家質量技術監督總局命名為國家級荔枝標準化生產示范區和國家級龍眼標準化生產示范區。白糖罌牌荔枝、馬頭牌儲良龍眼、長恒牌香蕉等一批名優水果被中國綠色食品開發中心認證為無公害的A級綠色食品。這樣,全市先后建成了水果、蔬菜、糧食、淡水魚、肉蛋雞、生豬等10大農業商品生產基地。其中以荔枝、龍眼、香蕉、甘欖為主的水果生產基地種植面積達11.5萬公頃,被譽為全國水果第一市。
二、工業穩步增長。高州市進一步強化工業立市思想,確立建園區、辦民營、引外資、興科技、舞龍頭、創特色的十八字工業發展新思路,大力推進工業化建設進程,促進了工業穩步增長。形成了輕工、化工、機械、紡織、建材、電力、煤炭、電子、礦產開采及食品加工等十大工業體系和果菜食品加工系列、橡膠制品系列、皮革制品系列、竹制品系列等工業產品系列。去年全市實現工業總產值96.7億元。其中皮手套出口創匯2.4億美元,約占全國同類產品出口量的一半。民營企業不斷興起,新辦民營企業198家,新增工業產值6.8億元。
三、第三產業蓬勃發展。一是積極搞活農產品流通。大力引導農民、外地客商和個體商業戶參與流通,通過國有、集體、聯合體、個體四輪齊轉,地方軍(本地購銷商)、遠征軍(本地到外地推銷商)、外援軍(外地購銷商)三軍聯動,積極搞活流通。全市建立起一個由1000多個代購商,下聯數以萬計的小商販,上聯全國20多個省100多個大中城市擁有3萬多人的購銷網絡。二是建設一批大商場和農產品批發市場。全市擁有5家大型商場、50多個總面積18萬平方米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和1000多個沿公路設立的產區購銷站(點)。三是深化國有商業企業改革,大力發展個體、私營商業,促進市場繁榮。去年全市社會商品零售總額52.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6億元。四是大力發展旅游業。近年來高州市著力營造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冼太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電白郡城遺址、南朝女英雄冼太夫人安營扎寨的高涼嶺,及有百鳥浮澤國美譽的高州水庫、根子觀荔亭、荔枝貢園等一批旅游景點。前來參觀旅游的各地游客絡繹不絕。
四、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高州市堅持多渠道籌集資金,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集中力量抓好一批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在擴改境內的國道、省道的基礎上,又開通了東部荔枝路和西部龍眼路。公路交通網絡日臻完善,全市公路通車總里程達2018公里,公路密度為63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市各鎮基本實現通二級公路,各村委會實現通上等級公路。全市程控電話交換機容量達10.8萬線,城鄉全部通電話,建成數字移動通信基地站35個,移動通信網絡覆蓋全市城鄉每個角落,市區開通移動電話(小靈通)。
五、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明顯進步。近年來,高州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推動了全市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一是文化事業健康發展。文化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市新建了圖書館、電視發射塔、電影院等一批文化娛樂設施,各鎮(街道)都建立了文化站。文化市場管理進一步加強,廣場文化、校園文化、企業文化活動十分活躍,城鄉節日文藝活動豐富多采。廣播電視的覆蓋面不斷擴大,廣播人口覆蓋率達98%,電視人口覆蓋率達90%,被定為粵西地區唯一一個全國文化先進縣試點。二是科技教育事業不斷進步。近幾年,全市投入大量資金,新辦學校11所,新建一批教學樓,中小學校園面貌煥然一新。全市先后有7所中小學被評為省一級學校。學校教育質量不斷提高,去年全市高考上省專線以上11656人,創歷史最高紀錄,居茂名市各縣(市、區)之首。市、鎮、村、自然村四級科普網絡健全,還擁有民間專業技術研究會336個。全市擁有各類科技人員17016人,其中高級職稱328人,中級職稱4754人,初級職稱11934人。三是衛生事業蒸蒸日上。全市愛國衛生運動和創建省級衛生城市活動深入開展,醫療、衛生、防疫和保健水平不斷提高。市人民醫院和市中醫院達到國家二級甲等醫院標準。市人民醫院還被評為全國百佳醫院。四是體育事業取得較好成績。全市廣泛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向上級輸送了不少優秀體育人才,被授予全國體育先進縣(市)和全國田徑之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