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江臘香豬是以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歷史悠久的名貴特產——環江香豬為原料(每頭重7公斤左右),采用民間臘制工藝和現代科學技術精制而成。環江香豬原稱“宜北香豬”,它歷史悠久,始自明朝。歷代當地官府均把香豬作為貢品來進貢朝廷,民間更為廣泛,凡款待貴客、饋贈佳賓均以香豬作為最珍貴佳肴和禮品。
環江香豬屬中國珍稀豬種,歷代當地官府均把香豬作為貢品來進貢朝廷。該豬主食山藤野菜,薯雜豆類,從而保持正宗香豬的原汁原味。環江香豬味道清甜濃香,百食不厭,對人體健康非常有益,可延益壽。環江香豬作為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的特產,宴席上的珍饈,以其獨特的鮮香風味而飲譽大江南北,名揚五湖四海。
環江香豬屬中國珍稀豬種,2003年10月27日通過國家原產地地理標志注冊論證。產于桂西北部九萬大山區域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境內的明倫、東興、龍巖等鄉鎮高寒山區,地處崇山峻嶺、青山綠水之中,無工業污染,無其它豬種雜入,農寨自然放養,該豬主食山藤野菜,薯雜豆類,從而保持正宗香豬的原汁原味。集這里山水之靈氣而形成的環江香豬。若引入他鄉,哪怕是一山一水之隔,也難保持其原有的風味。 環江香豬含有人體所需的氨基酸20種之多,含量均比普通豬多兩位以上:如谷氨酸含量是普通豬的8倍,能使人聰明的卵磷脂含量是普通豬的4倍多,蛋白質含量17.82%,為普通豬之首;脂肪含量4.3%,比普通豬含量少4倍多,使其食之清甜濃香,味道可口,百食不厭,對人體健康非常有益,可延益壽。 聞名遐邇的環江香豬是餐席上的美味佳肴,是逢年過節期間親友團聚的饋贈佳品。
環江香豬何以成為宴席上的珍饈,膾炙人口,令外地客商不遠千里趨之若鶩?從它的三大特色便可明了其中緣由: 環江香豬
——獨特地理環境的產物。據民間流傳,香豬在環江安家落戶始自明朝,可謂歷史悠久。環江一帶的明倫、龍巖、馴樂等鄉,地處九萬大山腹地,屬環江縣的邊遠高帶,大部分是海拔500-800米的峰叢峪地,土石山區地面日照時間短,作物生長期長,交通閉塞,山路遙,在這樣獨特的環境條件下,導致了這個微型地方豬種的形成。60年代以來,由于科技不進步,人們以解決溫飽為目的,傾向于飼料養體型大、生長快的良種豬,把體型矮小、生長緩慢的香豬品種打入冷宮,致使這一珍種從那以后數量大減。1978年暨南大學實驗動物所與環江縣畜牧部門合作,重新挖掘正宗品種,立項研究,借助于宜北那悠閑的青山綠水和宜人的氣候,用富有的雜糧豆類和集山川靈氣而成的山藤野菜,作為香豬的主要飼料,再配以適量的、獨在而珍稀的香糯、香粳喂養,以圈養為主,日喂兩餐。經過幾年的合作開發,終于成功。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講究營養美食的飲食轉向,從而使這個豬族中的“名門貴族”重新博得人們的厚愛,并獲得較快的發展。 環江香豬除了生活存于獨特的生態環境和享受用獨有的飼料外,還由于“世代相襲”的閉鎖繁殖手段,杜絕外血統的導入,從而造就了“黑珍珠”、“肥冬瓜”的特異體貌:一是矮小,一般二月齡體高19厘米,體長40厘米;二是體黑,從頭到腳一身黑,就連堅硬的蹄子和細細的毛尖,也都油黑光亮;三是皮薄,乳豬為0.05厘米,成年豬為0.16厘米;四是骨細,僅占體重的7.9%;五是輕型,雙月斷奶重4-8公斤,成年體重60公斤左右;六是耐勞,調運乘車兩天兩夜,經受千里饑渴,很少昏亡。香豬以上的特有種質,遺傳基因都已十分穩定,沒有變異。 環江香豬一般6公斤左右宰殺最為理想。燙去毛后,用糯米稻草燒燎至皮呈金黃色。其肉或燒烤或清煮均可。燒制的清脆可口,香氣四溢;白切的鮮嫩可口,清香飄逸。兩者均無腥味,多吃不膩。但佐料不可缺,白切香豬食用時必須制作一碗配有醋精、馬蹄香、生姜、辣椒、香蓼、蔥白、蒜泥、豆腐乳、餅干粉末、香油等佐料的鹽蘸,使其味更美。年節宴會,助你食欲大進,酒興陡增,若不自我克制,將是“家家扶得醉人歸”。 環江香豬不僅肉嫩味美,而且營養成分也獨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