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刺激汽車消費,松綁限購政策正在醞釀之中。據媒體報道,一份名為《進一步擴大汽車、家電、消費電子產品更新消費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2019-2020年(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在業內傳播。
《征求意見稿》稱,推動節能環保和新能源汽車更新消費,將破除乘用車消費升級制度障礙。嚴禁各地出臺新的汽車限購規定,已經實施汽車限購的地方應加快由限制購買向引導購買轉變,根據路段擁堵情況合理設置擁堵區域,細化交通管理措施,科學引導車輛出行,對擁堵區域外車牌核發不予限制。已經實施限購的地方2019年和2020年車牌增量指標數量在2018年的基礎上分別增加50%和100%,取消對無車家庭購車的限制,對小客車更新指標的申請不得設置數量限制。
《征求意見稿》還要求各地不得對新能源汽車實行限行限購,已經實行的必須取消。破除地方保護,各地對新能源產品一律發放專用號牌,并給予同等優惠政策。燃油車車主更新購買新能源汽車后,仍享有再次更新購買燃油車的權利。
2018年,汽車市場出現28年以來首次負增長。2019年年初,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等聯合印發《進一步優化供給推動消費平穩增長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方案(2019年)》。但政策利好并沒有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中汽協數據顯示,2019年一季度,國內乘用車共銷售526.28萬輛,同比下降13.72%。此次《征求意見稿》提出松綁限購政策,無疑將對汽車行業產生重大利好。
汽車限購政策被一些地方認為是治理城市交通擁擠和大氣污染的有效舉措,但該政策的實施也引發了爭議。反對者認為,雖然汽車限購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城市交通擁堵和大氣污染,但依靠行政命令強制性控制汽車總量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治標之策。此外,隨著新能源汽車逐步取代傳統燃油汽車,限購政策治理大氣污染的目的已經不成立。
從政策實施的效果看,實施汽車限購的城市擁堵狀況并沒有得到明顯改善,卻人為加劇了車牌資源緊張,造成空前低的搖號中簽率,結果擠壓了居民的正常買車需求,加劇了外地無證車牌、個人私下轉讓和4S店出租車牌等違規行為。并且,靠行政手段控制車輛總量的限購政策也容易誘發權力尋租。
事實上,國外很多大城市汽車保有量比中國還多,但交通擁堵狀況比中國要輕。比如,日本東京汽車的保有量比北京多,但并沒有像北京那樣的嚴重堵車,這是因為東京的公共交通很發達。目前東京擁有34條地鐵輕軌,這些線路幾乎遍布整個東京,不管去哪里,都能乘坐地鐵到達,因此絕大多數上班族都選擇乘公交車或者地鐵。
應該看到,城市擁堵問題是城市規劃不合理、區域功能不明晰、基礎設施不完善所造成的,而不是因為汽車保有量過多。目前,汽車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產業鏈長、涉及面廣、就業帶動作用強,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此外,購買汽車是民眾的一項合法權利,應該得到尊重。
對此,城市的決策者需要將他們的著眼點從“購車”轉向“用車”,通過大幅提高停車收費、開征擁堵費等經濟杠桿,引導民眾選擇公共交通出行,并將收取的費用用來改善公共交通,完善智能交通管理體系,進一步緩解交通擁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