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自治縣地處貴州西南部,位于東經105055/-106029/,北緯25021/-2603/。年平均氣溫15.3攝氏度,無霜期288天,年平均降雨1337.1毫米。距省會貴陽161公里,安順市區76公里。全縣國土總面積為2284平方公里。共轄5個鎮,7個鄉,223個行政區,6個居委會、1999個村民小組.全縣居住有苗、布依、漢、仡佬、瑤、彝、回、壯、侗、蒙古、白、黎、京、水族等18個民族,總人口35.17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24.07萬人,占全縣總人口數68.5%.
紫云自治縣歷史上殷周時屬鬼方瞎地,戰國屬夜郎國,晉屬夜郎郡,唐朝時期為降昆縣,宋朝時為和武洲,元朝時于今縣境火花羅黎寨置和引州,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置康佐長官司,隸安順洲。清雍正八年(1730年)于今縣城置歸化廳,置歸化工理苗府,意指苗胞多(苗族)夷胞少(布依族)。故稱歸花理苗府。后因江漢同胞寓籍日眾,名實不符,乃清光緒末年改稱歸花理民府,“歸化”二字意指使苗夷胞“歸順”“造化”。民國二年(1913年)改廳為縣,因“歸化”二字含意欠雅,遂以城西有紫云洞,改名為紫云縣。解放后,1949年——1955年隸屬安順專區,1956年——1957年劃歸黔東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管轄,1958年——1960年撤銷紫云縣,將縣城北部化歸長順縣,南部劃歸望謨縣。1961年恢復紫云縣建置.經國務院批準.1966年2月11日建立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
苗族跳花節 跳花是苗族文化的重要娛樂活動之一。正月初九日 紫云縣城周邊的青苗族開始跳花,在縣廣場中央植冬青樹一株為花樹。未婚青年男女,繞花樹成小圈無舞蹈。男吹蘆笙少年而舞。十四日, 數人為一隊,立圈內吹蘆笙跳舞,女子數十人,攜手成小圈,繞吹蘆笙而舞,至十四日集結至數百人一起繞花樹成大圈,謂之“拉羊”,拉羊時兩人為一隊,魚貫而行,前為少年二人吹奏蘆笙,腰系長帶,后由兩少女持之行,女呼之為老表。少年女郎須各自牽自己老表腰帶,錯牽必起沖突,弗能解。若有未能覓得老表者,輒以為大辱。父母亦責其不善,“玩老表”拉羊后,放倒花樹,或以贈無子之家,其有必設宴款待送花樹者,眾人吹笙合舞然后歸。跳花之義,以為求生子或求偶為一意, 更重要是祈禱預祝來年風調雨順,六畜興旺,五谷豐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