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鄉招商網訊: 白云鄉位于赤水市東部,地理坐標為東徑105°48′——105°52′,北緯28°37′——28°43′,地處四川盆地邊緣地帶。政府駐地回龍山,距市中56公里。東連長沙鎮,南接旺隆鎮,西北與鳳鳴鎮虎頭鄉毗鄰,東北與篤睦小學隔河相望。2006年末,白云鄉轄3村1社區24個村(居)民組3125戶11063人,其中苗族5戶36人;非農業人口207戶313人。全鄉總面積49.6平方公里,法定耕地面積7935畝,其中田6130畝,土1805畝,林地面積46680畝。
白云鄉屬河谷丘陵地區,地勢西南高、東北低。西南部有山巒重疊的九條嶺,平灘河從南向北蜿蜒經新黔、新田、群力在四川境內與習水河匯合。境內有四洞瀑布、形如匹練騰空,珠簾倒卷,甚為壯觀。東北多為耕地。全鄉平均海拔450米,最高海拔1035.6米——幸福瞭望臺,最低海拔為與四川交界的田渡村泥灘壩216米。全鄉氣候溫和,年均溫度20℃,無霜期約300天,年平均降雨量1300毫米。地表多為紫色、黃色土壤。主產水稻,也產小麥、玉米、黃豆、油菜、薯類等。松、杉、楠竹和各種雜竹、雜木、經濟林木均適應生長。
明末清初,白云鄉屬仁懷赤水里區。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改屬仁懷縣下赤水里。民國初年劃歸習水縣,屬習水縣第一區管轄。1940年寶朝、寶鹿聯折聯保建為回龍鄉。辦公地點回龍山,1949年底解放,1950年,將回龍鄉政府改為石場鄉,辦公地點現長沙鎮石場壩。1952年劃小鄉,現平灘村為平灘鄉,辦公地點竹同井,現田渡村、白云村,為回龍鄉辦公地設在回龍山。 1956年平灘與回龍鄉合并,取名通樹鄉,辦公地點通樹坪。1958年回龍鄉、平灘鄉、石場鄉合并為東風人民公社,辦公地點石坎上。1959年以區為公社下設回龍和平灘兩個管理區。1961年回龍管理區和平灘管理區合并為白云公社,辦公地點先在嚴氏祠,后遷通樹坪。1965年11月白云公社隨長沙區劃歸赤水縣管轄。1984年機構改革為白云鄉。1987年劃分為白云鄉、平灘鄉。1991年“撤并建”將白云、平灘鄉合并為白云鄉。白云中部有一山孑然突起,直插云天,狀若猛獅昂首,常有云霧繚繞,故曰白云山,白云鄉因此而得名。
白云土地肥沃,森林資源豐富,主產糧食和竹木。解放前,受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束縛,水利設施很差,農業技術落后,農作物產量甚低。解放后,歷屆黨委和政府領導農民進行土地改革和走合作化道路,興修水利、推廣良種、防治病蟲害,特別是1979年以后,逐步推行家庭經營為主的聯產承包責任制和調整產業結構,實行“絕不放松糧食生產, 積極發展多種經營”方針,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全鄉建有正壩、河壩、青山、貫子口、山王巖等5座小(二)型水庫和31口小山塘,蓄水總量可達89萬立方米,堰渠縱橫延伸39.4公里,有效灌溉面積5000余畝。2006年全鄉糧食產量達6208噸,比解放初期增長5倍,人均占有糧食560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526元,全民享用國家電網。廣播電視覆蓋率95%以上。主要林產品有:茶葉、水果、竹筍等。境內還有20余種 珍稀動植物,如野豬、猴、貂、桫欏、羅漢松等。鄉鎮企業雖起步較晚,但從種植、養殖業逐步向工業、建筑業、運輸業、商業、服務業全面發展。1991年全鄉鄉鎮企業總產值70萬元,2006年達4479萬元,16年間增長了近64倍。既為農村剩余勞動力找到了出路,又為農村經濟的繁榮開辟了道路。
手工業歷史悠久,精雕細刻的石匠、木匠手藝,都傳承著中華文化。手工舀紙興盛時有七、八家,以平灘楠木溝土紙廠產量為最。但隨科技發展,土法造紙幾乎失傳,現代人們“燒錢化紙”全用機制“冥幣”。挑花繡朵、納鞋墊、織毛衣物,年輕人已不再欣賞,走親訪友以幣周轉為主,送實物居少,是社會發展使然。境內河道因陸上交通的發展,不再使用水力運輸。建有集中供水兩處——白云街、平灘街,小水窖419 座,80%以上居民使用上了清潔衛生的自來水。在平灘溝,建有梯級電站2座,楠洞山泉水水廠一間。
工商企業經過全面整頓和深化改革,活力不斷增強,為國家提供的稅收不斷增多。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全鄉財政收入2006年達7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57年間累計1367萬元,年均每年24萬元。建筑業和城鄉建設有很大發展,建筑技術不斷提高,1991年至2006年城鎮新建房屋竣工面積4.12萬立方米。隨著“四在農家”創建活動的開展,農村住房也在逐步改善。青山綠水間掩映的“小洋樓”比比皆是“稀奇事”,相當一部分農房風格獨特別致。
解放后,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事業均有很大發展。2006年末,全鄉共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小學3所、幼兒園3所,在校學生1077人,其中初中生252人,小學生704人,幼兒生121人,全鄉中小學在職教職工67人。農業適用科學技術推廣應用主要面向農村,兩雜良種普及,寬窄行栽培、稻草覆蓋免耕洋芋栽培、玉米單株雙行定向移栽等技術已為廣大農民群眾接受。全鄉有中心衛生院1所,分院1所,村合作醫療室8家,定點藥店2處。從醫人員28人。農村缺醫少藥的局面有很大改善。疾病防治效果和人民健康水平有明顯提高。人口自然增長率從1978年開始控制在10‰以下,2006年下降至0.2 ‰,計劃生育工作
--人口總數:11879人 農業人口:11500人 非農業人口:379人
--行政區面積:49.6畝 耕地面積:16242.6畝
--主要民族成分:漢族,苗族,穿青族,壯族 發展口號:生態立鄉、農業穩鄉、竹業強鄉
--所轄村:田渡村、白云村、平灘村、白云社區 生產總值:12000.0
--主要經濟產業:蠻洞子竹產業,毛草石斛產業,羊圈烏骨雞產業、石斛 名特產品:九嶺鮮筍,楠木溝山泉,貫子口冷水魚 辦公所在地:赤水市白云鄉社區街道
--自然條件:年平均降雨量1280毫米,無霜期315天。 資源:楠竹,雜竹,古廟,小水電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