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里市位于貴州省東南部苗嶺山麓、清水江畔,全市總面積1306平方公里,城區規劃面積88平方公里,轄10個鄉(鎮),5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42萬人,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74%,其中苗族人口占63%,是一個以苗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的城市。
苗嶺新都——凱里,設治已有500年歷史,早在明清時期曾有“小京州”的美稱。1951年成立凱里苗族自治區,1956年7月確立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1983年8月19日撤縣建市,是全州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是首批被國家民委、國家體改委批準為民族自治地方改革開放試驗區黔東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龍頭。
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經過長期辛勤建設,凱里城鄉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一個偏僻小鎮,發展成為以電子、輕紡、建材為支柱的新興工業城市。全市共有170多家企業,其中以磁材、電子、輕紡、建材、煤炭、造紙、冶金、制革、制藥等為主體的骨干企業有30多家,為凱里資源開發和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凱里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城區高樓鱗次櫛比,街道寬闊,綠樹成蔭,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輻射功能日益增強。市場繁榮,貿易活躍,已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全方位開放的大格局。貴州凱里經濟開發區,基礎設施完善,形成了較強的工業生產能力,成為凱里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教育、科技、文化、衛生事業方面,已形成了從幼兒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體系,市內有大專院校4所、中專8所、中技4所、中小學校211所,有醫療衛生單位112個,其中國家“二甲”醫院3個,各類科研單位近90個。全國公開發行報刊3家,電視臺兩家,有線無線電視網絡遍及城鄉各地。
凱里氣候宜人,資源豐富。凱里屬亞 熱帶溫潤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境內生物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僅藥用植物和野生動物種類就多達400余種,擁有煤、鐵、鉛、鋅、重晶石、鋁礬土、石英石、硅石巖等礦藏,其中硅石中的二氧化硅含量高達98%,名列西南之冠。
凱里山青水秀,景色迷人,被譽為“苗嶺明珠”。民族民間文化豐富多彩,素有“百節之鄉”的美稱,民族傳統節日多達135個,盛大的民族節日主要有爬坡節、蘆笙節、斗牛節、吃新節、苗年等,每個節日都包含著美麗的神話和傳說。凱里以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古樸濃郁的民族風情和豐富獨特的民族文化,被確立為貴州東線民族風情旅游中心。境內有雄偉的“黔陽第一山”香爐山,景致奇特的漁洞溶洞,回歸自然的平良古峽,風情別致的鐮刀灣風光,古樸濃郁的民族風情,風格獨特的苗族吊腳樓,以及堪稱民族工藝一絕的挑花、刺繡、織錦、蠟染、銀飾等,無不閃爍著東方文化的光彩。具有民族特色的苗族飛歌、蘆笙金曲、斗牛、斗鳥、賽馬場面,使成千上萬的中外游客流連忘返,贊不絕口。已有數千年歷史的凱里酸湯魚更是風靡全國,成為回味無窮的美味佳肴。
凱里地理位置優越,區位優勢明顯。它是連接中原地區和西南邊陲的樞紐,是西南經濟區通往華中、華東地區的重要通商口,湘黔鐵路和320國道貫穿全鏡,清水江航運直通洞庭湖進入長江。國家重點建設項目株(洲)六(盤水)電氣化鐵路復線及西南出海大通道重慶至南寧高等級公路正在建設,凱里至麻江高速公路已開工;市內有10路公共汽車和數百輛出租車運行,交通十分便利;杭—福—貴—成光纜橫貫境內,國內國際程控電話和無線尋呼及移動電話業務均可開通,投資近20億元4×12.5萬千瓦,總裝機容量50萬千瓦的凱里火力發電廠,年發電量在30億千瓦時以上,為凱里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凱里投資環境寬松,投資政策優惠。凱里作為全州改革開放試驗區的前沿陣地和“龍頭”,市委、市政府充分發揮“龍頭”優勢,制定了一系列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外游客和投資者來凱里觀光游覽和經商辦企業。目前已有部分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前來凱里洽談經貿合作項目。1999年,凱里被貴州省人民政府列入首批全省重點扶持的20個經濟強縣之一,凱里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充分利用全市有利條件,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良好的投資環境,更加優惠的政策,更加優質的服務,加速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開放的凱里,竭誠歡迎海內外客商前來投資開發,洽談貿易,共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