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主動靠前“認”親戚。為了解扶貧戶家庭情況、生產生活、收入現狀、致貧原因等相關信息,確保幫扶對象的真實性,讓幫扶的信息更精準。局全體干部職工利用夜晚和周末休息時間走村串寨深入幫扶對象家中“認親戚”“打伙計”。向他們宣講黨的惠民政策,了解家庭信息情況,找準貧困原因、共謀脫貧路子,做到走訪摸底不漏一戶,精準識別不落一人。
二是精準識別“找”窮因。“家中有幾口人,今年收成咋樣,家里還有啥困難?下步有何打算,想發展什么產業?”這是局干部職工與幫扶對象最經常聊的話語。走訪中與他們促膝面談、拉家常、話發展、送政策。通過邊走訪、邊匯總、邊分析,認真填寫各類摸底調查表,逐戶分析致貧原因,因戶而宜,分門別類地算好精準脫貧明白帳。
三是一心一意“謀”發展。在走訪過程中幫扶戶想說的話和想發展的產業太多太多。大到國家產業政策調整、小至種菜種蒜養雞養鴨脫貧。干部職工認真耐心聽取他們發展意愿,并結合實際共同梳理下步發展思路,商討制定精準脫貧計劃,謀劃脫貧致富路子。交談中,一句句掏心窩子的話兒,一個個發家致富的好點子,讓幫扶戶心里暖乎乎的,確保幫扶措施真正扶到關鍵處、幫到點子上。
四是千方百計“解”難題。親戚“認”了、窮因“找”了,思路“謀”了,關鍵的就是如何實施才能產生效益?在實施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問題。在困難面前,工作組與幫扶戶不等不靠,精準把握節點,及時協調予以解決。幫扶對象唐向能已發展烏龜(種龜)養殖多年且市場前景良好,打算再帶領部分村民共同發展,做大做強產業。但因養龜水池較小需要擴建,苦于缺少資金,長期以來仍處于“小打小鬧”狀況。得知這一情況后,工作組便積極幫助協調解決水泥10噸修建了比原來擴大一倍的水池;幫扶戶王祖成一家人打算發展蔬菜種植,但苦于缺少技術和優良菜種。工作組便通過網上查找購買到相應的菜種送到農戶手中并親自作相關技術指導;因紅星村地勢海拔高度比較適合種植藥材黃秋葵,工作組便主動邀請貴州華春惠民公司到紅星村考察。由公司出種子、技術指導并負責回收藥材,從而多渠道拓寬群眾增收致富路子。最終實現“精準扶貧、不落一人、決戰貧困、同步小康”的工作目標。(莫太利 蒙正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