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鄉招商網訊:馬鈴布依族苗族鄉成立于1984年8月,距離花溪區政府所在地27公里,東與惠水縣毗鄰,南抵長順縣,西與平壩縣接壤,北與燕樓鄉交接。鄉域東西長14公里,南北寬9公里,全鄉總面積81.08平方公里,中低山地貌,最高海拔為1577米,最低海拔為999米。現有耕地面積9657畝,其中:田面積3125畝,土面積為6532畝,森林面積為29366畝,覆蓋率為34%。全鄉轄8個行政村,77個村民組,2264戶,8863人,其中農業人口8863人,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67%;現有勞動力6830人,占總人口的77%。全鄉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2010年,全鄉農業人均純收入4938元,屬省級二類貧困鄉,市級一類貧困鄉。
一、鄉情定位及發展思路
馬鈴布依族苗族鄉以“走科學發展路,建生態文明鄉”為發展定位。以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貫徹落實市委八屆六次全會、區委九屆六次全會精神,緊緊圍繞鄉第十次黨代會確定的“十一五”期間的目標任務,搶抓中央擴大內需“十項”政策的機遇,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集中精力解決“三農”問題,突出農業鄉特色,加快產業協調發展,推進“生態文明鄉”建設進程。
二、資源情況
(一)生態資源
馬鈴布依族苗族鄉具有與生俱來的生態資源優勢:
1、水資源
水資源是馬鈴布依族苗族鄉生態立鄉的基礎。鄉境內水資源較為豐富,有馬鈴河、凱倫河、鹽井龍灘和革約龍耳朵等。水源豐富、水量充沛、水質清澈是馬鈴布依族苗族鄉水資源的特點。鄉境內的水源主要用于飲用水源及農田灌溉。近年來,有投資商看準馬鈴河流域水資源的商機,在此發展冷水養魚項目,已獲得較好的收益。
2、氣候資源
馬鈴布依族苗族鄉氣候溫和,屬亞 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并且有明顯的高原氣候特征。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冬暖夏涼,光、熱、雨同季,年平均氣溫15.1℃,日照時數為1222——1248小時,全鄉地貌特征為東低西高,海拔在999——1500米之間,平均海拔1200米,地域內山間盆地、洼地、谷地呈串珠狀分布,常見地表斷頭河與地下河貫通,生態植被保護完好。因此,具有適宜生活居住、休閑度假、發展綠色生態農業等特點。
3、礦產資源
馬鈴布依族苗族鄉礦產資源種類繁多、儲量大、品質高,有煤、鎂、硅、大理石、鐵、水晶石和高嶺土等礦產。煤質為無煙煤,礦床資源厚度1.6——3.7米,據化驗,發熱量為5579——7449千卡/公斤,現已探明儲量8666萬噸;鎂礦含礦富集帶十余平方公里,多為高品位礦,含量在96%以上:大理石品種繁多,有馬鈴花、端需、墨玉等,儲量為2780萬立方米;水晶石初步探明礦化面積0.3平方公里,熔煉水晶為主,原生礦可洞采,砂礦可露天開采。
(二)旅游資源
馬鈴布依族苗族鄉環境優美,氣候宜人,山青水秀,具有原生態優勢和淳樸的民族風情,主要旅游景點有馬鈴河峽谷,位于馬鈴布依族苗族鄉境內,全長約7公里,具有較高旅游開發價值;鹽井龍灘,位于青巖——林卡公路旁的鹽井村民組,龍灘與地下暗河貫通,可驅船入內,具有較高的科學研究價值;龍耳朵龍灘,位于革約村,該灘與白云山紫金灘朝暉相映,民間傳說建文皇帝“上管紫金灘,下管龍耳朵”就是此處。風洞,位于青(巖)——林(卡)公路中寨段北側,全長1.5公里,洞內鐘乳石林立,千姿百態,頗為壯觀是喀斯特地貌與自然界的完美融合,是旅游、科考、探險的好去處;古堡,位于馬(鈴)——團(茶)公路東側的仲元山上,古堡城墻保護完好,地勢險要,具有較好的考古價值;長順白云山:位于鄉域南部邊境上,距馬鈴集鎮7.5公里,屬貴州明清時期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民眾朝拜圣地。
(三)農副特產品
馬鈴布依族苗族鄉農副特產品較為豐富,盛產西瓜、辣椒、香菇、沙紅桃、花生、百香果等。汁多味甜的革約西瓜、風味獨特的凱壩辣椒、個大鮮香的谷增香菇,在貴陽市頗有名氣,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從2007年始種植的千畝無公害次早菜生產基地,目前主打冬豌豆和春季黃瓜兩個品種,目前,種植范圍已擴大到4500畝(次),冬豌豆種植已具規模并不斷成為農戶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徑.
(四)民族文化風情
馬鈴布依族苗族鄉人口居住呈星點狀分布較為分散,在轄區八十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著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等少數民族,生產、生活保持著原有的民族風格特性:猶如馬鈴村水車壩盧姓布依族家族,保持著從江西遷徙過來時居住在山青水綠之地,家庭管理還存在族老、寨老當家的習俗,寨上的大事小事,都須經過他們的同意,才能在寨中得到更充分的落實。
境內相當盛行嗩吶、蘆笙等民間樂器,大多是苗族男子演奏,嗩吶演奏多用于喪葬,蘆笙演奏多數是外出參加苗族節日慶典
山歌是境內布依族、苗族反映勞動、時政、愛情、婚姻、生活等諸多內容的特有形式。山歌多傳唱流行于七、八十年代,特別是在“四月八”、“六月六”等民族傳統節日里更為流行。
(五)文物古跡
境內現今遺留下來的古跡,歷史久遠的只有水車壩與鹽井兩座石拱橋,鹽井石拱橋無從考證,水車壩石拱橋旁立有碑刻文,該橋建于乾隆二十六年,由群眾集資修建。據史書考證,明朝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于戊寅年四月十五日,以今青巖鎮進入馬鈴寨,西行至水車壩,過木橋(今石拱橋處)向南進入白云山(傳說為建文帝避身之所)。
二、農口工作完成情況
1、危房改造。年初實施的149戶省級危房改造試點工作全面完成。“整鄉推進”危房改造1314戶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動工率100%,竣工1156戶。舊院組村莊整治試點工作已完成24戶房屋立面改造、串戶路、排污溝、香菇基地加工房建設等工程。
2、523口改廁工作動工100%,竣工279口,竣工率為53%。
3、實施完成馬鈴村沖頭、韋隊2公里串戶路建設工程。
4、在革約、馬鈴、谷增、中寨四村實施完成2008年度4500畝次殼豌種植項目和500畝黃瓜示范種植項目,殼豌豆因遭受3月份的霜凍災害,經市、區有關部門現場認定九成絕收。該項目已于6月5日接受市、區驗收。
5、全面完成了3000畝優質雜交玉米種植。西瓜種植2000畝,優質辣椒種植1000畝。春耕生產的不錯節、不錯季。當前,全鄉正處于水稻種植的繁忙季節,3450畝優質雜交水稻種植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
6、全鄉嚴格按照森林防火的工作要求,按照“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要求,積極開展森林防火宣傳和設卡、巡邏守護工作。
7、認真組織開展集體林權改革工作。按照鄉村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方案的工作安排和工作步驟,實施完成了發證階段的各項工作。
8、扎實抓好疫情疫病的防控工作,有效杜絕了豬流感等疫情疫病的發生和流行。
三、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基礎設施不完善。馬鈴鄉的特殊地理位置,造就了馬鈴鄉交通、信息的閉塞,危房改造工作任務艱巨,新農村建設進展緩慢。目前,“青—馬”公路受損嚴重,車輛通行困難;進村組公路通行條件較差,還有一大部分村民組不通公路。人畜飲水、排污、衛生等基礎設施較差。
2、城鄉差距較大,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經濟發展過分依賴農業,農民的文化素質偏低,對運用科學技術發展種養殖業的認識和實施力度還不夠,勞務輸出組織化程度低,勞務經濟質量和效益不高。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緩慢,二產和三產發展滯后,缺乏二、三產業大項目帶動,稅源單一、總量有限,一次性稅源所占比重很大,加上要償還歷史欠賬,導致鄉本級缺乏資金自主啟動發展項目,甚至需要區財政匹配資金的項目都難以得到落實。嚴重影響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3、招商引資的成功率不高,招不進商、引不進資的問題還非常突出。我鄉雖然在招商引資工作上積極地作了大量的工,但收效甚微。招商引資環境還需要進一步優化,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與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還需全面協調。
4、政府行政能力和政府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執行力有待進一步加強,機關工作作風需進一步轉變。
四、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馬鈴鄉生態環境、氣候、歷史、民族文化資源為馬鈴鄉社會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條件。下一步,全鄉將認真在區四大班子的正確領導和支持下,在鄉黨委的堅強領導下,以生態文明新農村建設為主題,具體抓好以下工作:
(一)發揮“四大優勢”,創造條件發展鄉村旅游。
以“生態文明新農村”建設為切入點,進一步整合馬鈴“少數民族文化底蘊濃厚、生態植被良好、氣候環境和水資源豐富”四大優勢,依托青巖古鎮和長順白云山風景區,發展民族文化旅游產業,繁榮文化市場,推動本地少數民族與外界的交流和發展,把民族文化產業變成現實生產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更好地為馬鈴的經濟社會發展服務。進一步挖掘和包裝本地民族文化,鼓勵以凱壩、水車壩為核心的民族村寨繼續做好“凱壩村新農村建設民族文化節”和 “水車壩布依歌會”,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打造馬鈴民族風情的品牌。積極做好谷增村鹽井片旅游業的開發,以此帶動全鄉農家樂和鄉村民族文化旅游的發展。
(二)千方百計抓投資,保持經濟又好又快增長。
以擴大內需項目的實施為契機,加強機關軟環境建設,不斷改善招商引資環境,確保大項目落戶,加強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確保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一是實施好平山村大坡及大坡頂兩塊共500余畝土地開發工作,完善新增土地相關手續并投入使用。同時,積極爭取并完成1500畝土地整理項目;二是爭取小集鎮建設資金實施馬鈴中心農貿市場擴建改造二期項目工程;三是抓好“招商引資”工作,以加快礦山技改、農村建房、進組路、串戶路建設等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力度;四是開展并完成好全國第二次經濟普查工作。
(三)加強財政預算管理,提高財稅工作管理水平
加強政府的服務水平和管理水平,以建立和完善財政預算基本框架為目標,充分發揮財政在全鄉經濟發展中的宏觀調控功能。按照經濟結構調整思路,認真研究生財、聚財、理財、用財的機制和“鄉財區管鄉用”的財政管理體制,調整和規范收入范圍和支出范圍,強化聚財、理財、用財和增收節支的主體意識,并通過加快發展解決財政收支矛盾突出的問題。
(四)“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查實情、辦實事、求實效”,促進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全面落實“六有”民生行動計劃,努力提高全鄉的社會保障水平。
1、加快社會保障工作。積極推廣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政策,深入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力爭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達到93%,進一步擴大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的覆蓋面和受益面。做到低保、五保、特困群眾應保盡保,救災、救濟正常發放。同時,進一步關心農民工,逐步建立健全返鄉農民工登記、教育、培訓制度,充分做好農民工創業、就業和再就業工作。
2、著力加強醫療和衛生工作。加強衛生院管理,配合區衛生局做好鄉衛生綜樓建設和牛皮箐、中寨、平山三個村級衛生室建設,力爭在8個村級衛生室正常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服務,不斷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
3、是加快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力度。嚴格按照區委、區政府的統一安排和部署,按照“一改帶三改”的要求,堅決完成年度1314戶(含一級、二級、三級)危房改造任務。
4、進一步加快教育事業的發展。
做好“兩基”迎國檢的各項準備工作。嚴格按照區的要求,全面加強鄉“兩基”迎國檢工作部署和工作落實,確保“兩基”順利達標。
5、推進文化、體育事業發展。一是力爭開工建設鄉文化綜合樓項目,推動加快文化事業的發展;二是力爭在2010年前基本實現全鄉老百姓戶戶可以收看到電視;三是辦好各種民族民間文化活動;四是重視歷史文化遺跡的保護;五是積極開展體育文化系列活動。
6、切實加強安全生產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認真開展好對非煤礦山、道路交通、私挖盜采違法違規活動的打擊力度,加強消防和食品衛生監督管理工作, 確保全年無重特大死亡事故發生;加強綜治、維穩、禁毒工作,推進司法調解、治安巡防工作,全力維護全鄉社會政治穩定,創建“平安馬鈴”。
7、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更加做好民族宗教事務工作。
8、做好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抓好優質服務創建,推進計生服務上水平、上臺階。
9、關心支持老齡、關協、工會、共青團、婦女、兒童工作。
10、做好民政、殯改、武裝、民兵、預備役工作。
11、做好項目、國土、村鎮建設規劃管理工作。積極引導農戶依法、合理、規范建房,力爭土地流轉工作有突破,并認真完成全省第二次土地祥查工作。
人口總數:8863人 農業人口:8863人 非農業人口:/人
行政區面積:81.08畝 耕地面積:9657.0畝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 發展口號:走科學發展路,建生態文明鄉
所轄村:革約,馬鈴,牛皮箐 生產總值:8110.0
主要經濟產業:蔬菜,玉米 名特產品:冷水魚,香菇 辦公所在地:馬鈴村
自然條件:馬鈴河 資源:煤礦,硅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