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東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是海南特區中亟待開發的寶地。樂東黎族自治縣位于海南省西南部,靠山臨海,東南與著名旅游勝地三亞市毗鄰,西北靠海南新興工業城東方市,總面積2747平方公里,人口48萬人,是海南省少數民族自治縣中人口最多、土地面積最大、文化較為發達的縣份。境內有聞名國內外的尖峰嶺國家森林公園,有我國南方最大的鶯歌海鹽場和正在開發的鶯歌海油汽田,有神奇獨特的毛公山自然景觀和古海遺跡景觀等。樂東黎族自治縣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縣出土文物漢代銀印朱廬執 鑒證,早在二千多年前,黎族先民就在這塊土地上勞動生息。清代《崖州志》記載,隋大業三年(607年),這里隸屬崖州;明朝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曾在抱由峒瑞仙芝山營建樂安城,并屯兵戍守;清朝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在抱由峒設立崖州樂安城軍事據點;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三月始建樂安縣,九月改名為樂東縣。
1948年6月,樂東縣全境解放,建立縣人民政府,縣城設抱由鎮(今址),隸屬瓊崖特委管轄。縣名一直沿用至1988年4月改為樂東黎族自治縣。
樂東素有天然溫室、熱作寶地、旅游勝地、綠色寶庫和腰果之鄉等美稱,是我國最大的腰果基地,海南省重要的南繁育種基地、冬季瓜菜生產基地、高位池養蝦基地、香蕉生產基地和糧油、芒果、檳榔、橡膠生產基地。
樂東自然條件優越,資源豐富。一是氣候條件好,土地資源豐富。年平均溫度24攝氏度,年降水量1600毫米,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雨量充沛,輕風無霜,農作物一年可三熟。全縣土地面積大、土質肥沃,目前耕地面積45.5萬畝,可開發利用土地面積90多萬畝。二是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方便。處于三亞旅游城市和八所工業區中間,有鐵路、高速公路(環島西線)貫通,且靠近三亞港口、八所港口和三亞鳳凰國際機場,有62.5公里長的海岸線和正待開發利用的嶺頭天然避風漁港,海運、陸運、空運都很方便。三是水利、礦產資源豐富,開發利用價值高。全縣大小河溪縱橫,水利水力資源豐足,現建有大小水庫103宗,其中長茅水庫為全省第二大水庫,庫區集雨面積256平方公里,壩頂高達164.5米,總庫容1.421億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17.3萬畝,是集灌溉、發電、養殖于一體的綜合工程。礦產資源豐富,目前已勘探查明的礦藏有鉛、鋅、鈾、鎢、石墨、瑩石、高嶺土、花崗巖、石灰石、黃金等。鶯歌海鹽場年產原鹽20多萬噸,既是食用鹽又是很好的化工原料。鶯歌海海域還藏有正在開發利用的豐富石油和天然氣。
特色農業顯優勢。樂東在致力強化農業基礎地位、穩定糧食生產、提高單產的同時,大作特色文章。以市場為取向、科技為先導、流通為動力,調整和優化了農業產業結構,按照不同地域和特點,合理安排種養業的布局,扭轉單一的種植經營格局,形成了山區作山文章,以發展熱作、水果、畜牧業為主;沿海作水文章,以養殖、捕撈業為主;平原地區作果菜文章,以發展名優特色瓜菜、香蕉為主的具有一鄉一色、一村一品區域特色的農業主導體系,確立了以反季節瓜菜生產、香蕉芒果生產、高位池養蝦業為主的三大產業,促使本地資源得到合理的配置,提高了各類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和特色農業的主體效益水平。
工業穩步發展。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樂東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樂東地方工業已從傳統型向外向型發展,逐步建立有自己特色的制鹽、制糖、電力、食品、印刷、藤制工藝品等地方工業體系,并努力開發黃金和花崗巖等資源,有些工業產品在行業競爭中崛起,成為全國知名品牌。縣腰果綜合加工廠生產的腰果仁、美味腰果仁、腰果梨汁、濃縮汁、涼果、蜜餞、腰果油等7個腰果系列產品獲得全國輕工業優秀新產品獎,美味腰果仁獲第五屆亞洲及太平洋國家貿易博覽會金獎。
財政、金融、保險業平穩上升。改革開放以來,樂東財政工作一方面多渠道、多層次、多方位籌集資金和發展帶稅農業,開拓財源,一方面加強征收,開展增收節支活動,促使財政收入逐年增長。
固定資產投資增大,基礎設施日臻完善。解放初期,樂東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很小,1962年,全民所有制單位固定資產投資額僅為171萬元。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國家對開發建設的重視,固定資產投資額逐年增加,規模越來越大。樂東交通發達,有鐵路、公路、海運通往全國各地。縣境內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全縣實現鄉鄉(鎮鎮)有公路、村村通車,海榆西線、中線和西線高速公路干線貫穿其中。全縣貨、客運量和周轉量持續增長。
全縣電力富足。1958年全縣發電量才13.85萬度,進入90年代,全縣電站年總發電量最高達3000萬度,總銷售電量2910萬度。1987年電力與全省聯網,縣電力公司年購電量3092萬度,銷售電量2570萬度,全縣622個自然村中已有390個通電,通電率達62.7%。2003年全縣發電量6172萬度,供電量10817萬度。全縣184個行政村583個自然村通電率分別達98%和80%。
科教衛、計劃生育協調發展。至1999年止,全縣擁有縣、鄉鎮、村委會、村民小組四級科普組織89個、科普示范戶3639個。改革開放以來,全縣取得69項科教成果,其中國家級、部省級有11項;2萬畝反季節瓜菜綜合豐產技術獲國家農業部頒發的全國農牧漁業豐收一等獎。1991年,樂東被確定為國家科委重點聯系縣。改革開放以來,樂東辦學規模日益擴大,教育質量穩步提高,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
文化事業出現新格局。機關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街頭文化、廣場文化、家庭文化等競相發展;剪紙、少年美術書法、交誼舞、文化創作舞蹈、蒲公英鋼琴等6個輔導基地應運而生;文化下鄉等城鄉文化活動異彩紛呈。黎族農民羊永生的剪紙作品《磨谷》在日本展出。大安鎮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剪紙藝術之鄉,縣歌舞團跳拉彈唱有特色,為城鄉群眾送歌送舞,被國家文化部授予全國文化先進集體稱號,鶯歌海鎮文化站獲國家文化部頒發的全國社會文化工作先進單位獎,黃流鎮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花燈藝術之鄉”,千家鎮被文化部命名為“海南省黎族傳統棉紡織工藝保護工程試點單位”,2003年樂東縣被國務院命名為“全國少數民族體育運動先進縣”。
市場活躍商貿繁榮。市場消費持續活躍,2003年全縣消費品零售總額達51769萬元。城鄉人民生活質量顯著提高。全縣現擁有成規模的集貿市場、批發市場和自然村市場46個,商品供應充裕,消費需求平穩增長,上市難、購物難的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城鄉人民生活質量顯著提高,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大為改觀。彩電、音響、程控電話、電冰箱、洗衣機、消毒柜、摩托車、大型汽車、小面包車、液化石油汽爐等高檔家什進入了一部分農(漁)家。山區黎苗同胞居住條件有突破性的進展,告別茅草屋,住上新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