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縣歷史悠久,始見文字記載可上溯4280多年。《尚書禹貢》載:帝堯七十二年(前2286),禹治水導河至于衡漳(今邱城東南)。黃河歷史上兩次流經邱境共歷時1982年。早在帝堯時,縣境即有先民在黃河兩岸聚居,漁獵拓荒,繁衍生息。漢宣帝地節三年(前67)置平恩侯國,治在今邱城西,屬冀州魏郡。繼而更名延平縣、平恩縣、平恩鎮。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立丘縣,清雍正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726.1.29)上諭,為避孔丘之諱,加“阝”為邱。先后隸屬冀州廣平郡、武安郡、沼州、山東堂邑、東昌路(府)、臨清直隸州等。抗日戰爭爆發后,初隸魯西北,后歸冀南區。1944年5月26日,邱縣全境解放,8月縣治北遷馬頭鎮。建國后一直隸屬邯鄲市(專區、地區)管轄。
邱縣地理位置優越,縣名源于平丘山。《山海經》敘:“平丘在三桑東,愛有遺玉、青馬、視肉、楊柳、甘粗、甘華、百果所生。”《山海經校注》云:“其地望在國之東北方,顓頊葬其近,猶神丘,沃野、樂園之屬。”邱縣雖為袖珍小縣,然自古被稱為“形勝之地”。商周時即位居南北水陸交通要沖。黃河上古有大梁橫水,史稱巨橋,為中國。域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