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丘縣招商網訊:提起內丘,以前人們總是和“重工業縣”畫等號。
的確,擁有建滔、龍海、恒源等一批優勢骨干企業,內丘堪稱工業重鎮。
前些年,內丘工業經濟發展勢頭迅猛,財政收入以每年1億元的速度遞增,迅速躋身全市前列。而透視其增長路徑,并不復雜。
內丘境內礦產資源富集,鐵礦石、煤炭和硫鐵礦儲量豐富,逐漸形成以鋼鐵、建材、煤化工和硫化工為主的資源經濟結構。在我市西部山區縣中,這種經濟結構既有普遍性又有代表性。
沿著這條路子走下去,勢必陷入環境惡化、資源枯竭、發展難以為繼的尷尬境地——轉型升級迫在眉睫,結構調整刻不容緩。
尤其是在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還邢臺青山綠水,走生態發展之路”戰略部署的實踐中,內丘邁出了大步。
縣委書記劉飚說:“我們必須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手段,實現生態發展的根本轉型。”
“生態內丘”夯實轉型根基
日前,廣東一家企業老板找到內丘有關領導,提出到內丘投資2億元開發大理石,遭到婉拒。這是內丘近期擋在山門外的投資項目之一。
在投資商眼里,內丘山區是個聚寶盆。數十萬畝山場,有河北省藏量最大硫鐵礦,有豐富的銅、鈷、鎳儲藏,還有市場緊俏的優質大理石、花崗巖、板巖等。在招商引資熱的當下,內丘為啥要放著老祖宗留下的寶藏拒開發?劉飚說,是生態內丘建設門檻擋住了礦老板的進山路。
始于2009年并在去年黨代會上進一步完善的生態內丘建設規劃提出:工業出山區,項目進園區,徹底關閉山區工礦業。在現階段不具備綠色開發條件的情況下,除國家項目外,不再向山區批任何地方工礦項目,在西部丘陵山區,將重點扶持發展綠色農業和旅游業。
對照生態標準,內丘先后關閉了70多家選礦廠、石材廠。對證件齊全,有發展潛力的4家大型企業,搬遷到地處平原的縣工業園,統一管理。
由“深挖地下聚寶盆、培植地上搖錢樹”變“封礦育綠”,有人擔心山區開發會“瘸一條腿”。劉飚說,礦山開采雖養胖了GDP,但破壞山體、毀林滅綠,肥的是少數人。而生態建設謀求青山碧水綠環境,功在當今,利在后人,有前途、也會有“錢圖”。
侯家莊鄉嶺頭村是有名的采礦專業村,村民靠開采鐵礦石走上了富裕路。企業被關停,他們把目光瞄準了廣闊的山場。目前,該村已形成了優質板栗種植、生產基地,并輻射帶動了周邊林果業的發展。荒山荒坡成了村民致富的“聚寶盆”和“搖錢樹”。
更堅定內丘人對礦老板說“不”的,是他們創出的“綠品牌”能叫響全國。位于深山區的崗底村農民,牽手河北農大創綠色品牌,數千畝果園成為國家標準化生產示范項目,特級“富崗”牌蘋果一個就能賣100元,被評為“中華名果”。“富崗山莊”還由于植被覆蓋率達到95%,被認定為3A級旅游景區。
崗底農民賣了果品賣風景,讓周邊鄉村眼熱。縣政府因勢利導拿出數千萬元,扶持發展蘋果、板栗、吊柿、大棗、核桃、黃桃6個果品基地。去年全縣林果種植面積達到18萬畝,產值13945萬元,僅果品一項就人均進賬1500元。
眼看內丘“綠品牌”行情看漲,一些外地客商競相前來承包山場,搞特色種植養殖。本地40多個“失業”礦老板,也開始轉產綠色農業。眼下,山場過百畝承包大戶超400家,形成了“富崗”、“賽富”、“帥維”、“長壽崗”、“神應王”等一批響當當的品牌。內丘還適時推出自然風光游、名勝古跡文化游、生態農業觀光游等一批旅游項目,去年游客突破150萬人次。
優質果品基地取代了工業企業,成為山區群眾致富的一大途徑。碩果飄香的“花果山”被山區群眾稱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綠色銀行。發展綠色經濟已成為廣大干部群眾的自覺行動。
“一區兩園”開啟跨越之門
工業下山、項目入園,產業園區成為內丘轉型的大平臺。去年7月,內丘工業園區升格為省級工業園區。園區設“一區三園”,總規劃面積7.85平方公里。其中,南園主要產業為煤化工和生物制藥,中園主要產業為鋼及鋼制品,北園主要產業為新型化工、光伏和裝備制造等。在基礎設施上,該縣先后投資3億元,重點實施了“五縱四橫”路網結構和水、電、訊、氣等項工程,實現了“九通一平”。
縣長張輝說:“我們按照‘功能齊全、環境優美、交通便捷’的建設思路,以‘打造省級工業園區樣板,創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園’為目標,強力推進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招商引資工作,要把內丘工業園區打造成‘全省最好的工業園區’!”
內丘以工業園區為平臺,集聚優質生產要素,改造舊的、發展新的、培育好的,培育骨干企業、淘汰落后產能、提升配套能力、延長產業鏈條,促進傳統產業向產業鏈高端延伸,使有限的資源創造出更高的經濟價值。
在加力推進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內丘也在著力打破工業獨大的經濟結構,立足自身優勢,加快發展生物醫藥和文化產業,構筑綠色生態、科學發展的新支撐。該縣立足實際,提出“一區兩園”發展戰略。
所謂“一區”,指向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力爭到“十二五”末,內丘縣經濟開發區投資超400億元,銷售收入超千億元,利稅突破100億元。而“兩園”,是指內丘扁鵲文化產業園和邢白瓷文化產業園。“打破以工業為主的經濟結構,生物醫藥和文化產業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縣委副書記李同修說。
內丘加緊實施扁鵲文化產業園和邢白瓷文化產業園,著力打造“扁鵲行醫故里,中國邢窯遺址”文化名片。扁鵲文化產業園項目包括扁鵲廟規劃與調整、10萬畝鵲山中草藥種植、扁鵲中醫院名醫巡診、扁鵲文化特色游、扁鵲大道拓寬改造等“五大工程”,目前已全部啟動。該縣在縣城中心規劃了占地1平方公里的邢窯文化產業園,分古窯唐風區、繪彩流芳區、文樞瓷都區、大美內丘區、邢耀環球區等5個功能區,重點建設國家邢窯遺址、邢窯博物館,工藝品創作、交易、展銷和藝術家工作室及陶瓷繪畫藝術展覽館,現已進入詳細規劃階段。
“極效服務”助推行政提速
產業園區集聚優質生產要素的能力持續釋放,為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支撐。與此同時,內丘把優化發展環境納入重要議事日程,于去年12月成立了內丘縣極效服務督查中心。
該中心下設綜合受理組、項目管理組和效能督查組。綜合受理組負責受理群眾、企業反映的各類辦事效能低下問題;項目管理組負責了解掌握項目審批進度并建立臺賬;效能督查組負責督辦項目審批進度、全縣重點工作進展情況,以及投訴案件辦理。
縣行政服務中心也對所有進駐事項進行了梳理,審批服務事項由原來的386項壓縮到281項,精簡率為27.2%,其中,取消5項,暫停實施100項,承諾時限比法定時限壓縮三分之一以上。在審批環節上,通過合并流程、減少中間環節,即辦項目從原有12個提高到25個,精簡審批環節27個。特別是對招商引資重點項目,所有涉及到的窗口不分節假日,提供24小時全天不間斷服務。
高利節能保溫材料公司今年1月份在內丘縣經濟開發區投資2.1億元建廠,5月中旬投產。公司總經理張進昌告訴記者,環評、立項、審批、驗收,所有手續辦結才用20來天時間。
超巖建材公司利用鋼鐵企業產出的高爐礦渣生產礦渣微粉,作為水泥添加劑。企業看中內丘上游有鋼鐵企業、下游有水泥企業的有利條件,3月份決定在該縣投資建廠。公司董事長吳紹明說:“項目簽約后,縣里派專人跑辦手續,4月份就辦結注冊手續,5月份開工,這樣的速度連我自己都沒想到。”
發展環境好,事業發展快。內丘縣以“極效服務”為抓手,著力塑造“辦事效率最快、服務質量最優”的環境品牌,提速項目建設,提振企業信心,也為保增長夯實了基礎。
在科學發展的大道上,內丘把握住了主動權,轉型在持續,轉型在深入。
一個嶄新的內丘正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