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縣概況
來源:網群國際 瀏覽:次
文安縣隸屬河北省廊坊市,地處京、津之間。古為燕趙之地,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取“崇尚文禮,治國安邦”之寓意得名。近年來曾先后被命名為全國雙擁模范縣、全國民政工作先進縣、全國村民自治模范縣、全國生態示范縣、全省發展民營經濟先進縣、農業產業化先進縣。年均氣溫11.8°C,年均降水量594毫米。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地處華北平原中部,土地資源豐富,是華北人均土地資源最多的地區。文安縣隸屬河北省廊坊市,面積1028平方公里,總人口43萬,轄13個鄉鎮,5個國營農場,383個行政村。文安縣轄12個鎮、1個民族鄉:文安鎮、新鎮鎮、蘇橋鎮、大柳河鎮、左各莊鎮、灘里鎮、史各莊鎮、趙各莊鎮、興隆宮鎮、大留鎮鎮、孫氏鎮、德歸鎮、大圍河回族滿族鄉。
歷史沿革
文安縣
本數據來源于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文安西漢置縣,距今已兩千余年。歷經滄桑,源遠流長。 周武王伐紂滅商,建立周朝。周分封諸侯國,召公?#93;被封為燕國(今河北北部和遼寧西端)君主,建都薊(今北京城西南)。文安地屬幽州燕國。戰國時代,韓、趙、魏分晉自立為諸侯國后,文安地屬趙國。 按:“文安”之名,始于戰國,系今文安縣城北7.5公里處水潭名,與勝芳的古稱“武平”相對應,命名時間亦大致相侔。蓋由于當時各諸侯國連年戰爭,水患頻仍,民不聊生,人們渴望止戈弭兵、消除水患、祈盼政治清明、社會安定而名之。秦并六國統一華夏,把全國分成36郡,文安地屬巨鹿郡,治所在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 西漢高祖五年(前202)置文安縣,當時的縣治在今大柳河東側(遺跡已堙沒)。屬渤海郡(在浮陽,今河北滄縣東南)。明代郭子章所撰《郡縣釋名》載:(文安縣)“以文安潭名,潭在縣北一十五里。” 據《讀史方輿紀要》載:大業七年(611)煬帝征高麗經此,以其地處三河合流之處,詔令割文安、平舒二縣置豐利縣。縣治設在今文安縣城,屬河間郡(今文安縣城戰國時已形成村落,名為“太陽”)。 唐貞觀元年(627),以豐利、文安兩縣相近,遂省豐利入文安,縣治由柳河東側遷至原豐利縣城。此即文安縣城之始。從唐朝初期至中華民國時期,雖朝代更替,州、郡有別,文安縣治駐地始終未變。 民國元年(1912),文安縣屬直隸省順天府。民國三年,撤消順天府,置津海道,文安縣屬直隸省津海道(治所在今天津市)。民國十七年(1928),直隸省改稱河北省,文安縣屬河北省津海道。 1938年,抗日戰爭爆發后,5月文安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8月,又隸屬冀中區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以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簡稱“行署”)。翌年三月二十日,日軍侵占了文安縣城,建置日偽文安縣公署。從此出現同一縣境存在兩個敵對政權的局面。期間,文新、四聯、新雄縣幾度分并,多次易名,文安縣城一直為縣治駐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文安縣屬天津專署。1958年11月,撤消文安縣建置,與任丘、大城縣合并,名任丘縣。1961年6月1日從任丘縣析出,恢復文安縣建置。(當時文安縣仍含原大城縣,同年12月,大城縣又從文安縣析出。)隸屬河北省天津專區專員公署。 1967年11月28日,天津專區改為天津地區,文安縣屬天津地區革命委員會。 1974年4月1日,天津地區更名廊坊地區,屬河北省。文安縣屬廊坊地區革命委員會。 1978年8月10日,文安縣屬廊坊地區行政公署。 1989年4月1日,廊坊市(地級市)建立,文安縣隸屬河北省廊坊市。 文安縣卡在太行山和渤海灣之間,北面一百多公里既是燕山,東北方少數民族南下中原或是中原北上都要經過這里,因此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歷史上曾是兵家爭奪的重地。著名的楊家將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現在很多村鎮的名字都與當年的戰爭有關。比如黃甫鄉有個“夸大口”村,當年楊家將與遼兵在文安縣 一帶對峙,遼兵總部就駐扎在今“夸大口”村附近。遼兵揚言要三日內拿下楊家將,但是三日后遼兵并沒有取勝,倒是楊家將占了上風,于是人們就嘲笑遼兵當初是在夸大口,是在吹牛。后來就跟遼兵總部駐扎的地方叫“夸大口”了,就是這個村名的由來。 縣城北有一村名“薛疙瘩”,也與楊家將有關。相傳當年穆桂英在此駐守,戰線臨產,流了很多血,就跟她生產的地方叫“血疙瘩”,后來慢慢演化,就成了現在的“薛疙瘩”。 還有一個地方叫“大圍河”,那里有條河,當年楊家將在此戍邊,沿著河岸建立公事,也就是把用樹枝等東西制作的障礙物沿著河岸堆放,防止遼兵強渡過河。因為把河岸給圍起來了,就跟那個地方叫“圍河”。后來又出現了“大圍河”“小圍河”兩個村子。 縣東邊還有個地方,叫“馬六郎”。楊六郎在此堅守不出,遼兵逼戰。為了激怒楊六郎出戰,遼兵就大罵楊六郎。后來就跟那個地方叫“罵六郎”,慢慢演化成“馬六郎”。 京劇里的四郎探母的故事也是發生在文安縣。佘太君坐鎮文安縣,楊延輝與遼國公主駐地在現在固安縣,四郎探母就是楊延輝趁夜從固安縣跑到文安縣看望佘太君的故事。
地名由來
西漢置文安縣。文安一名,當地傳為取“崇尚文禮,治國安邦”之義而得名。又據《郡縣釋名》:“文安,潭名。潭在縣北一十五里。”
自然環境
地貌
文安縣為河流堆積地貌,處于華北平原相對低下部位,平坦開闊,為多條河流下游。歷史上承接清南地區14個縣超量洪瀝水和大清河、子牙河、古洋河、潴龍河決口洪水。縣境東部、北部形如釜底,洪瀝水無下泄出路,自然形成了封閉洼地——文安洼。全縣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最高點在西部的大留鎮鎮大李村,海拔7.8米;最低點在劉么管區的馬武營村,海拔2.1米,坡降1/5000。
氣候
文安縣處于暖溫帶東亞季風區,屬亞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受自然環境、太陽輻射和季風影響,境內氣溫適中、光照充足,熱量豐富、無霜期較長。形成了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降雨集中的氣候特征。本縣累年平均氣溫為12.4℃(1971-2000年)。歷年平均最高為18.5℃,年極端最高為42.0℃;年平均最低為6.6℃,年極端最低為-25.1℃。7月份為最熱月,平均氣溫為26.7℃;1月份為最冷月,平均-4.3℃。本縣累年平均降水量為556.3毫米(1971-2000年)。歷年最多年為1114.3毫米,最少年230.3毫米,年際差達884.0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平均總量409.6毫米,占全年總量的74%,其中七、八兩個月降水量為最多,占夏季降水的34%。本縣年日照時數累年平均為2765.3小時(1971-2000年)。春季最多,為780.9小時,冬季日照最少,為578.0小時。一年中以11月至次年2月日照時數最少,各月不足200小時;其他各月在200-290小時之間,以5月最多,為288.3小時。境內季風氣候明顯,冬季多偏北風,夏季多偏南風,春秋兩季處于過度季節,沒有明顯偏多風向。境內年平均風速為2.5米 /秒,四季中春季平均風速最大,秋季平均風速最小。其中春季4月份平均風速最大,為3.4米/秒, 秋季8月份平均風速最小,為1.9米/秒。8級或8級以上大風,歷年平均21.2次。
土地資源
全縣幅員面積102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89萬畝,地勢平坦開闊,土壤類型多樣,適宜種植多種作物。五個國營農場有可利用國有土地3000公頃,開發潛力巨大。
礦產資源
境內富含石油、天然氣,到目前共開發出7個含油斷塊,控制含油面積16.7平方公里。
行政區劃
[2]2000年,文安縣轄12個鎮、1個民族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461868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文安鎮 64326 新鎮鎮 28766 蘇橋鎮 32984 大柳河鎮 34579 左各莊鎮 36006 灘里鎮 29918 史各莊鎮 22381 趙各莊鎮 41744 興隆官鎮 26040 大留鎮鎮 37610 孫氏鎮 57186 德歸鎮 20457 大圍河回族滿族鄉 29871 2002年底,文安縣面積980平方千米,人口42.20萬。轄12個鎮、1個民族鄉,10個社區居委會、383個村委會。縣政府駐文安鎮。 文安鎮 鎮政府駐二村。面積139.75平方千米,人口4.22萬。轄4個社區居委會、50個村委會:俱樂部街、戲樓街、新開路、西環路;一村、二村、三村、四村、西關、東關、南關、趙村、元里、許郭、袁郭、韓磨、趙磨、姚磨、劉磨、文莊、馬莊、張莊、阜安、吉村、房莊、留郡、大趙、小趙、曲店、黃勝莊、西光洲、東光洲、北光洲、麻各莊、董各莊、豐各莊、泗各莊、大莊子、呂公務、小京頭、大叩皂、小叩皂、前孫章、后孫章、賀曲堤、王曲堤、馬武營、前孟市、后孟市、相公莊、陳家務。 左各莊鎮 鎮政府駐福新村。面積40.25平方千米,人口1.18萬。轄1個社區居委會、22個村委會:左各莊;福新、河西、崇新、中心、東新、南陶管營、北陶管營、張管營堤、十間房、北艾頭、中艾頭、南艾頭、王淀莊、高淀莊、蘇淀莊、吳淀莊、黃淀莊、姚淀莊、西曹莊、老席店、張管營、左各莊。 孫氏鎮 鎮政府駐孫氏一村。面積139.75平方千米,人口5.68萬。轄1個社區居委會、60個村委會:孫氏鎮;孫氏一、孫氏二、孫氏三、孫氏四、孫氏五、南叩里、北叩里、東艾子、西艾子、前艾子、北三里、大三里、東南莊、朱家務、天德店、吳王董、太子務、八里莊、南史務、王家務、溫辛楊、北大有、西大有、南大有、岳辛莊、賈各莊、何家務、小王莊、彭各莊、王各莊、東牛家務、西牛家務、西代辛莊、東代辛莊、任董、杜邊、劉邊、崔邊、徐邊、慶邊、大村、西高、北史、紀屯、龍街、大董、岳村、孫莊、陳村、韓村、米莊、程子、唐村、曹莊、劉村、萬村、鄒莊、黃莊。 蘇橋鎮 鎮政府駐民生村。面積85.7平方千米,人口3.19萬。轄1個社區居委會、29個村委會:蘇橋;民生、團結、農工、界圍、西莊、官莊、苑口、王莊、民主、東升、下武各莊、大張各莊、南阜廟、急流口、崔家訪、善來營、鞏寇侯、北留寨、中留寨、南留寨、宋莊伙、魏李張、東三官、中三官、西三官、大寺莊、廣陵城、西李莊、里東莊。 新鎮鎮 鎮政府駐新鎮二村。面積43.85平方千米,人口2.79萬。轄1個社區居委會、24個村委會:新鎮;新鎮二、新鎮三、新鎮四、南舍興、北舍興、周莊子、王莊子、太保莊、西羊疃、蘆阜莊、王園子、田各莊、魯莊子、孔家務、東代莊、西代莊、西莊頭、北村、辛村、西街、北街、東街、口頭、鹿疃。 大留鎮鎮 鎮政府駐大留鎮村。面積67.75平方千米,人口3.95萬。轄1個社區居委會、25個村委會:大留鎮;大留鎮、小留鎮、韓留鎮、北富華、南富華、劉富華、王富華、巨富華、彩家務、小王東、花木廠、大齊觀、小齊觀、孟莊子、小李、大李、北李、黃李、石橋、西店、東店、小務、霍村、胡屯、靳村。 興隆宮鎮 鎮政府駐興隆宮村。面積47.5平方千米,人口2.53萬。轄18個村委會:興隆宮、小郭莊、大郭莊、付王店、回回營、河北莊、小龍華、大龍華、宋家牌、朱何、四合、北斗、張村、溫莊、賈村、店子。 灘里鎮 鎮政府駐中灘里村。面積60.5平方千米,人口2.60萬。轄15個村委會:中灘里、東灘里、西灘里、張家營、劉家營、趙家營、富管營、楊管營、西新橋、中新橋、東新橋、安里屯一、安里屯二、安里屯三、安里屯四。 史各莊鎮 鎮政府駐史各莊二村。面積38.75平方千米,人口2.08萬。轄1個社區居委會、17個村委會:史各莊;史各莊一、史各莊二、史各莊三、上武各莊、秦各莊、張各莊、韓各莊、二合莊、潘莊子、楊莊子、崔馬莊、北辛莊、南新、西疃、南疃、口上、王村。 德歸鎮 鎮政府駐東德歸村。面積116.75平方千米,人口1.92萬。轄25個村委會:東德歸、西德歸、北德歸、西柴溝、東柴溝、康黃甫、王黃甫、何黃甫、趙黃甫、李黃甫、蔡黃甫、徐黃甫、陳黃甫、東李莊、大長田、小長田、西長田、東叩崗、西叩崗、司吉城、夸大口、翟村、齊莊、北三岔口、南三岔口。 大柳河鎮 鎮政府駐大柳河村。面積110平方千米,人口3.13萬。轄35個村委會:大柳河、西柳河、馬石槽、吳石槽、西碼頭、小堡里、劉小泗、王小泗、鄭小泗、辛各莊、南各莊、富各莊、靳各莊、牛各莊、文二莊、西繳、東繳、唐頭、琉莊、北官、南官、南莊、常久、北張、西張、相村、線莊、桃園、東王、高村、苗村、孟村、李莊、潘平、褚村。 趙各莊鎮 鎮政府駐趙各莊村。面積81.5平方千米,人口4.02萬。轄39個村委會:趙各莊、朱安祖、董安祖、李安祖、田安祖、安祖店、張金韓、安祖辛莊、前趙、后趙、后于屯、前于屯、前程屯、后程屯、柏家務、荀家務、張家務、彭耳灣、范張務、劉張務、王張務、大王東、盧各莊、李各莊、郭辛莊、東營、西營、常村、尹村、大堡、小堡、楊村、前杜、后杜、趙郭、徐屯、林近、馮郭。 大圍河回族滿族鄉 鄉政府駐大圍河村。面積57.25平方千米,人口2.79萬。轄24個村委會:大圍河、小圍河、南辛莊、東羊疃、郝郭紀、畢家坊、薛疙瘩、河西淀、東鄒、中鄒、西鄒、李頭、賈頭、韓頭、高頭、蔡頭、賴頭、胡頭、前許、后許、東橋、西橋、樊莊、安里。
人口民族
2006年末,全縣總人口463638人,比年初增加4972人。全年出生人口8085人,出生率為17.53‰,死亡人口5103人,死亡率11.07‰,凈增人口2982人,自然增長率為6.47‰。 全縣共有13個少數民族成份,少數民族人口10875人,以回族、滿族為主體,分別有人口5827人和4834人,分別占少數民族總人口的54%和44%。全縣有1個民族鄉(大圍河回族滿族鄉),13個民族村(大圍河、小圍河、前許、回回營、北斗村、蘇橋民主村、善來營、南莊、西營、董各莊、賴頭、相公莊、田安祖),涉及9個鄉鎮管區。
位置交通
文安交通
文安縣地處環京津環渤海腹地,被京津保三大城市環抱其間,北距北京120公里,東鄰天津80公里,西距保定90公里,兩小時可進京,一小時可下衛,京九鐵路穿越縣境27公里,設文安、新鎮兩站;國家及省級3條公路干線縱貫全境,鄉鄉村村通公路,交通十分便利。
基礎設施
城建
投資689萬元,完成了舊文王路、鹽店北路、人保前街、行政中心北側路、白云飯店東側路、星光市場街、新立小區東西街等8條小街小巷、背街里巷改造,提高了城區道路通行質量,方便了百姓通行。
交通
投資5672萬元,完成了13.7公里的臺王東線大修、5公里柳李路大修、76.5公里的農村公路改造和里東莊橋重建等工程;并通過艱苦不懈努力,使縣境內 廊滄高速三個出口、一個服務區和29公里連接線的設計得以最終確定,實現了廊滄高速公路 對文安發展最為理想的路徑走向。
電力
建成并投運了新鎮220KV、110KV變電站,主變總容量14萬千伏安,啟動了唐頭110KV變電站建設,完成了部分鄉鎮變電站及線路更新 改造工程,使縣域整體負荷壓力和局部供電緊張狀況得到緩解。
水利
新打農用井269眼,鋪設地下管道7.28萬米,清淤擴挖河道、動土方262.5萬立方米;投資362萬元完成德歸聯村集中供水工程,供水范圍涉及德歸鎮李莊、東德歸、北德歸等10個村莊,使1萬余群眾結束了長期飲用苦咸水的歷史。
通訊
從加拿大引進萬門程控電話交換機,裝機總量達40000門,用戶可直撥全國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了交換數字化,傳輸光纖化,移動通訊系統網絡完備。
能源
文安縣天然氣工程即將全面竣工,天然氣做為高效清潔方便的新能源,必將為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的生活提供更加優質的生產生活空間,屆時,文安縣將在全國率先實現“無煙城市”。
接待
縣內有文安賓館、電業賓館、交通賓館等多處賓館,集餐飲、住宿、娛樂于一體,是貴賓下榻的理想去處。
綜合實力
縣域總面積1028平方公里,13個鄉鎮,5個國營農場,人口總數46.36萬。2006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06579萬元,同比增長14.3%,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7538元;完成財政收入44150萬元,增長26.1%;農民人均純收入5154元,增長11.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88元,增長12.5%。在2006年河北省縣域經濟發展評價中,文安縣位列縣域經濟發展綜合水平30強縣。 文安縣是河北省首批跨入小康的24個縣市之一,一二三產業發展勢頭迅猛。農業基礎地位鞏固,先后爭取立項并實施了國家商品糧基地縣、小雜糧、綠色食品基地等18個農業項目,被譽為“紅珍珠”的文安紅小豆,以皮薄肉厚、飽滿均勻、沙性大、色澤上乘而馳名中外,俏銷國際市場。縣辦工業名列前茅,其中真空開關、摩托車點火線圈、自控伴熱電纜、汽車暖風管等20余種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以6家塑料企業為主體的天龍集團公司擁有國外進口萬克注塑機5臺,生產規模和技術水平在華北首屈一指;巨龍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年利稅超千萬元。鄉鎮企業迅猛發展,勢頭強勁,形成了塑料、五金、機械、化工、磚瓦、地毯、電線電纜和膠合板為主導的8大支柱行業,其中以膠合板行業最具特色。目前,全縣膠合板廠已達一千余家,年產值約20億元,已成為我國北方最大的膠合板生產銷售基地。全縣生產各類產品560種,其中名優特產品198種,出口創匯產品23種。
財政金融
財政收入實現較快增長。2006年,全縣完成財政收入44150萬元,增長26.1%。其中:上劃財政收入27516萬元,同比增長28.1%;縣級財政收入16634萬元,同比增長22.8%。全年財政支出46266萬元,同比增長30.6%。全縣金融業穩健運行。2006年12月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645460萬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568351萬元。各項貸款余額263321萬元。12月份,全縣現金收入334138萬元,現金支出404382萬元,本月凈投放現金70244萬元,全年凈投放現金54.6億元。
城鄉建設
規劃工作
先后完成了四中北側區域、檢察院對過居民小區規劃方案和錦繡家園規劃設計,要求工程建設必須嚴格按照規劃設計進行施工;積極設計制作政通道樣板街、西環路、西大街等城區道路的規劃效果圖,認真籌備舊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工作。
市政基礎設施建設
投資689萬元,完成了舊文王路、鹽店北路、人保前街、行政中心北側路、白云飯店東側路、星光市場街、新立小區東西街等8條小街小巷、背街里巷改造,提高了城區道路通行質量,方便了百姓通行。
環衛基礎設施建設
完成了安監局南側垃圾中轉站的建設,在政通東道、南環路、西大街西段等位置擺放12個大型垃圾箱,在星光市場街改建地上垃圾池2座。
科教文衛
科技
組織參加了第十七屆全國發明展覽會,全縣有14個項目參展,層積木項目獲得金獎;科技創新能力明顯提升,獲得了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和河北省區域特色產業基地、“一縣一業一園”現代農業科技示范重點縣等榮譽稱號 。
教育
出臺了 《關于進一步改進和加強全縣基礎教育工作的意見》;啟動了職中實訓樓建設,合并了大圍河、急流口、高頭三所中學,組建了縣第六中學;出資21萬元對全縣優秀教師進行了獎勵,進一步濃厚了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積極開展救助貧困生和“控輟保學”活動,發放“兩免 一補”資金87萬元,救助貧困生15928人次,有156名輟學生重返校園。
文體廣電
文安八卦掌、里東莊音樂老會兩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已完成申報國家級名錄準備工作,文安縣西河大鼓、左各莊桿會、蘇橋飛叉入選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八卦掌”被中央電視臺拍成專題片,在CCTV—4—<走遍中國>欄目首播;組團參加了市五運會,獲得金牌總數和團體總分第六名,較上屆提升兩個位次;新增有線電視用戶5100戶,全縣有線電視用戶達到4.5萬戶,覆蓋率繼續在全市保持領先地位。
衛生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高效運轉,參合率達到85.5%,共補償4.1萬人次,補償金額1093萬元, 有效緩解了農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文安特產
地梨
地梨其地上莖稱三棱草,是文安的一種野生草本植物,一年生,在不適合其生長時又可多年不生,一遇適其生長之環境就又生長出來。莖三棱形直立,株高一米多,葉凹角狀細長與莖不相上下,莖葉均綠色,宜于淺水或濕地生長,莖、葉皮內白色條狀孔隙,有薄膜隔開。春季萌發生長,夏開黃色成簇小花,秋結三、四組黑褐色籽種;地下有須根,又生塊根(或稱地下莖),即地梨,圓形,有圓錐形尖毛,幼果近白色,嫩果紫紅色,成果黑色。每株下生幾個至十幾個不等,一般直徑1—2厘米。地梨黑皮白肉,含豐富的淀粉和少量糖份,生食熟食均可,脆硬微甜。生時去尖毛切碎曬干,可磨成粉與雜糧面粉混合食用,是一種很好的代粱食品。文安除大留鎮、大圍河、老龍崗等少數高埠地區外,各洼均有生長,城南洼、馬武營洼、界圍洼等處尤多。其地上莖三棱草抽出或割下曬干能編草鞋、蒲扇、擰蒲團、草繩、做床墊,輕松柔軟有韌性,溫暖異常。1943年,因天災人禍(日寇侵華),饑民無數,爭以打地梨為生,除本縣外有雄縣、任丘、河間、大城、固安、永清、安新、靜海等十多縣人民賴以生存。地梨的生命力非常頑強。有水時連年生長,無水時不生,無論水地旱地,不取出也不會爛掉,過一段時間表皮即脫換一次,十年二十年也不會腐爛,故人們稱之為“萬年粱”、“地下神粱”。1963年特大洪水距今已四十多年了,連年干旱,但坑河岸邊偶有生長。俗話說“文安洼三宗寶,萍蓬苲菜三棱草”。
打瓜
打瓜,系果用瓜。為本縣農業特產之一。蔓生,瓜形圓,似西瓜而小,瓜皮有翠綠、墨綠,間有條形黑紋,瓜瓤有血紅、粉紅、白、黃、橙、淡紫等顏色。主產于文安大洼地區,西部高上地區也有種植。打瓜味道甜脆微酸,多汁,清涼爽口,有的瓜瓤帶沙,甘甜醇香,為夏秋清熱消暑的優良食用瓜果。其含糖量較低,尤宜老年人食用有去火利尿功效。成熟品一般每個重量為300克至500克不等,個大的可達1500克。瓜籽炒熟嗑食,或煮熟制成五香瓜籽嗑食,還可用于糕點配料,用以饋贈親友,深受歡迎。打瓜性喜潮濕,耐瘠薄,抗鹽堿,易管理。本縣地多洼濕,適宜生長,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全縣年播種面積在3萬畝左右。農民每年種植打瓜,一是為了吃瓜瓤,二是為了收獲瓜籽,打瓜收獲后,一部分運到市場上出售,一部分招人到地里吃瓜留籽,俗稱“開園”。人們到地里吃瓜,白吃不要錢,只留下瓜籽。每逢瓜熟季節,人們成群結隊,到瓜地吃瓜。尤其是兒童,盡興飽食,嘻戲,還把瓜瓤用大個掏空的瓜皮帶回,給別人吃,已成了一種習俗。打瓜運到市上出售,價格比西瓜略低。吃賣剩下的打瓜,在地里挖坑嘔爛,然后把瓜籽撈出,洗凈曬干存放。身蔓、爛瓜瓤可用作肥料。收獲后的瓜地用作冬小麥播種,有利于小麥生長。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后,全縣打瓜播種面積逐步減少,到目前年播種面積約2000畝左右。
西打瓜
文安縣大柳河村農民李和林,經過20年不懈的努力,培育出籽大瓜甜的“西打瓜”新品種,給瓜類品種又添新成員。“西打瓜”是通過西瓜與打瓜的有性雜交、分離,選育出既有西瓜甜度又有打瓜大籽特性的后代群體,經過純合系雜交而形成的一個瓜類新品種。該項育種成功案例在全省尚屬首例。經農業部門鑒定,該品種性狀穩定,抗逆性好,產量高,耐儲存。一般畝產鮮瓜4000-5000公斤,產籽100-150公斤。單瓜均重4-5公斤,中心甜度13度左右,較一般西瓜甜度高1度,沙瓤、黑籽,瓜籽大小同本地“黑老虎”打瓜。目前已在劉么、灘里、黃甫、柳河等鄉鎮、管區示范推廣種植幾百畝。
雜糧
文安縣屬暖溫帶亞濕潤氣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無霜期長,適宜多種農作物的生長,素有“收了文安洼,糧食盛不下”的美稱和盛產“天津紅”紅小豆金三角的美譽。紅小豆的種植面積以1994年最大達到9萬畝,現在也在2萬畝左右。文安縣生產的紅小豆含有淀粉、粗蛋白、粗脂肪、粗纖維、維生素A、B1、B2及人體需要的各種氨基酸和礦物質,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多營養、多功能的營養類食品。具有“利水除濕,和血排濃,消腫解毒”的功效,主治“水腫、腳氣、黃疸、便血、癰腫”等各種病癥。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文安縣的紅小豆就開始出口日本,紅小豆出口在文安已經成為一個傳統行業。近年來,由文安縣農業局綠色食品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的“古洼綠珠”牌“AA”級紅小豆更是以籽粒飽滿、色澤鮮艷、出沙量高,純天然品質,無農藥和化學肥料殘留而遠近聞名。產品在1997年首屆河北省農業博覽會和第三屆中國農業博覽會上均被評為“名牌產品”,還曾獲得過歐共體綠色食品組織等多項認證。 目前,文安縣紅小豆出口日本的年出口量達到5萬多噸,占日本市場的70℅,一度控制了日本紅小豆的市場價格,成為日本紅小豆市場的驕子和寵兒。近年來,紅小豆加工業日益興旺,逐步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涌現出一大批特色強,發展勢頭好的加工型龍頭。 文安占祥糧油公司,年生產加工紅小豆6000噸以上,是文安縣生產、加工、銷售紅小豆的龍頭企業;以成品糧加工為主的文安縣供銷糧油有限公與中國糧食進出口總公司合作開發糧食加工、儲存、集港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出口紅小豆5萬多噸,占整個文安縣紅小豆出口量的90℅,銷售額達到1.2億元;錦義糧油公司,年加工豆沙1000余噸,產值600萬元;艷陽糧油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紅小豆精加工,年出口量5000余噸,銷售收入6000萬元。除幾家規模型企業外,全縣從事紅小豆深加工的小型龍頭已達120多家。在紅小豆市場紅透日本市場后,文安縣抓住有利時機,利用土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以紅小豆為基礎的綠豆、谷類、芝麻等小雜糧生產,在農業結構調整工作中,因地制宜、揚長避短,形成了劉么管區糧食購銷專業市場。 劉么管區糧食市場位于文安城東2公里,現有糧食購銷點26家,市場占地10萬多平方米,建筑面積4.8萬平方米,固定資產投資為5580萬元,整個市場年交易量6萬噸左右,年交易額近3億元。市場的經營方式主要以外銷,外購內銷,內購外銷等多種經營方式組成,通過中國糧油總公司,北京糧貿和天津糧油進出口公司,遠銷日本、美國、韓國等幾個國家。
歷史上的其他文安縣
西魏大統三年(537),置文安縣,兼文安郡治、在今陜西延川縣文安驛鎮。隋開皇三年(583),廢文安郡縣,改置延川縣,縣治遷建于今延川縣城。
項目合作:18361148798 或
溫馨提示:本站提供免費發布服務,但對信息的合法性、實時性、真實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名錄資源由會員為向全球展示品牌形象上傳,個人信息均經處理后發布,如有遺漏戓涉嫌侵權他人及不愿展示形象的,請將“該頁網址和需修改及刪除的內容”發至本站郵箱戓留言給我們處理。凡注冊會員并發布信息或名錄資源的,均可定期獲得全球項目參考及合作機會。本站名錄資源概不對任何第三方開放,更不提供如交換、出售及查詢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