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橋縣位于河北省東南部冀魯交界處,地處北京、天津、濟南、石家莊四大城市、一大港口(黃驊港)的中心地帶,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便利,京滬鐵路、京滬高速公路、京福公路、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一小時可以“上天”(距濟南飛機場僅150公里),一小時可以“下海”(距黃驊港135公里),兩小時可以進京(距北京300公里),是連接我國南北尤其是北京、上海的交通要道。全縣總面積603平方公里,轄5鄉5鎮1 個城區辦事處、473個行政村、28萬人口。吳橋是馳名中外的雜技之鄉。悠悠運河古道,孕育了千年雜技文化,吳橋以民間雜技最興盛、人才培養輸出最多、群眾基礎最廣泛、國內外影響最大,被公認為中國雜技藝術的發祥地、世界雜技文化的搖籃。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漢代。
1958年,吳橋縣小馬廠村出土的南北朝東魏時期的古墓就有描寫雜技表演的壁畫。明朝萬歷年間,吳橋籍吏部尚書、東閣大學士范景文回鄉探親,寫下了《游南園記》,真實記載了當時表演“百戲”的盛況。早在一百多年以前,就有2000多名吳橋雜技藝人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足跡遍布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對世界雜技藝術的交流與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吳橋雜技經過久遠的歷史傳承,形成了在中國乃至世界雜技界絕無僅有的地域文化現象。基礎廣泛。素有“上至九十九,下至剛會走,吳橋耍雜技,人人有一手”之說。全縣473個行政村,村村都有雜技藝人,達到50戶以上的雜技專業村就有110個。茶余飯后、勞動間隙處處可見一溜跟頭、一溜頂演練雜技的場面。發展迅速。
1992年與香港國旅投資1億元合資興建的吳橋雜技大世界集千年雜技藝術于一苑,具有神奇、絕妙、新穎、獨特的民族文化特色,被確定為國家首批AAAA級旅游景區,列入國際旅游線路和2008奧運旅游線路,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近百萬人次;雜技教育產業日益興起,到目前全縣己發展各類雜技學校42家,在校學員1800余人,其中,吳橋雜技學校被文化部批準為國際少兒雜技藝術培訓中心,己成功為6個國家培訓了兩批留學生;雜技演出產業蓬勃壯大,全縣現有各類演出團體100余家,其中40人以上的76家,從業人員上萬人,年演出收入5000萬元以上;以吳橋命名的“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已成功舉辦了9屆,成為與法國巴黎明日與未來雜技藝術節、摩納哥蒙特卡羅國際馬戲節齊名的三大賽場之一,被稱為世界東方國際大賽場。隨著雜技藝術的不斷升溫,帶動了雜技魔術道具開發、旅游紀念品開發、餐飲、照像、休閑、娛樂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直接和間接帶動從業人員1萬余人,年實現綜合收入上億元。
吳橋是聞名全國的糧棉生產大縣。吳橋有著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境內棉山糧海,林茂果香,是著名的國家商品糧基地縣和全國棉花百強縣。特別是棉花生產歷史悠久,距今已有630多年的歷史,常年植棉30萬畝,單產皮棉70公斤以上,素有“銀吳橋”之稱;近年來,圍繞發展棉花產業化,延伸棉花產業鏈條,新上棉花加工企業134家,年棉花加工能力超過15萬噸,棉花產業已形成從種植、皮棉加工、榨油到紡紗、織布、棉副產品加工鏈條比較完善的產業體系,成為華北地區重要的棉花生產加工集散地。
吳橋是發展中的工業新縣。全縣現有工業企業417家,主要涉及機械、化工、鑄造、五金工具、服裝、食品、抽紗、地毯、造紙、建材、油棉加工等11大類,靜電復印墨粉、海泡石電纜管、導熱油爐、抽紗制品、五金工具等一批名優產品暢銷國內外。吳橋是國務院批準的全國首批對外開放縣,建有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開發區東起京滬高速公路,西至京杭大運河,總體規劃面積15平方公里,現已開發建成4.11平方公里,今年新入區的企業達到13家。
圍繞打造雜技文化旅游名城,我們大力實施了“工業強縣、開放興縣、環境立縣”三大戰略,全力推進“一區(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兩鎮(桑園鎮、鐵城鎮)、三大產業(雜技旅游、棉花、林果蔬菜)”建設,經濟和社會事業已步入良性發展軌道,吳橋大地處處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吳橋縣地處黑龍港流域中部,位于河北省東南邊緣,滄州地區南端。東與山東省寧津縣、陵縣毗連;南與山東省德州市為鄰;西隔南運河與景縣相望;北與東光縣接壤。總面積582.9平方公里。
全縣位于東經116°19′—116°24′,北緯37°29′—37°47′之間。縣城所在地桑園鎮。位于東經116°22′,北緯37°37′。縣境東西橫距22公里,南北縱距34公里。縣治桑園鎮,西距省會石家莊市173公里,北距首都北京市253公里,東距寧津縣界17公里,至寧津縣城37公里,至陵縣縣城37公里。西至景縣縣城13公里,南至德州市界14公里,至德州市21公里。北至東光縣界12公里,至東光縣城32公里。
吳橋地處冀魯交通咽喉,縣境位于京滬鐵路和京福公路的東側;桑(園)寧(津)公路橫穿縣境;南運河沿縣境西側縱貫南北,交通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