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氏縣地處太行山東麓,河北省中南部,北距北京315公里,距省會石家莊市30公里,行政區劃為5鎮10鄉208個行政村,人口38萬,總面積668.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4萬畝,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境內交通便捷,京廣鐵路、京深高速公路縱貫南北,有3個火車站,與周圍縣市相連的公路四通八達。元氏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人杰地靈,英才輩出。戰國初元氏屬中山國,趙滅中山后屬趙國,趙王始封公子元于此,元氏由此而得名。西漢初設置為縣,迄今已有兩千余年。這里是東漢漢明帝劉莊的誕生地,是戰國名將李牧、楚漢名士李左車的故鄉。古代著名數學家李冶晚年寓居西部封龍山,潛心研究數學理論,寫出了享譽中外的數學理論專著《測園海鏡》。
“九五”期間,元氏縣國民經濟保持較快增長,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九五”未,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1.7億元,年均增長達13.8%,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分別達到11.2%、14%和15.3%。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3.6%,“九五”未突破億元大關。城鎮居民人均生活費收入和農民人均收入年均分別增長9.4%和9%。城鄉居民消費結構明顯改善,旅游、文化教育、娛樂服務、住房等消費支出增長較快,電話普及率由“八五”未的1200部發展到“九五”未的13000部。產業結構調整穩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優質糧食品種和蔬菜、林果、食用菌種植面積增加。全縣石榴基地擴展到5萬畝,面積居全省第一。全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到40%以上。
工業生產通過加大項目投入,實施資產重組,使化工總廠、熱電廠、化肥廠等骨干企業生產規模和市場競爭力不斷提高,初步形成了以化工、電子、輕紡等為特色的工業生產格局,達到了年產液氰8萬噸、尿素6萬噸、發電量1.65億千瓦時的規模生產能力。第三產業實現長足發展,三產增加值已占到國民生產總值的36%,“九五”未達11.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平均年遞增16.1%,“九五”未達到6.4億元。商貿企業特色經營成效明顯,多項指標位居全市、全省前列。
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突破性進展。共建成各種等級公路1條,通車里程520公里。萬門程控電話、無線尋呼、移動通信、網絡通信快速發展,通信條件得到優化。220KV變電站開工興建,農村低壓電網改造全部完成,供電條件明顯改善。舊城改造、縣城建設力度加大,縣城面積由原來的6.5平方公里增加到15平方公里。科技、教育、文化及各項社會事業有了長足發展。全縣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通過了國家、省“雙基”復查。縣圖書館、文化宮、有線電視臺及電影院綜合性改造工程等一批重點項目相繼建成投入使用。衛生事業健康發展,“連鎖醫院”模式受到國務院領導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