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蘭地處三江平原西部,西距哈爾濱市251公里,東距佳木斯市76公里。位于小興安嶺、張廣才嶺、完達山脈三山聚首之地,松花江、牡丹江、倭肯河、巴蘭河四水交匯之處,版圖狀如楓葉,形似蝴蝶,地貌結(jié)構(gòu)為“五山一水四分田”,總面積4616平方公里,轄9個鄉(xiāng)鎮(zhèn)、132個行政村,總?cè)丝?0萬。依蘭歷史悠久,早在五、六千年前,就有肅慎人在此生活。唐代開始建城設防,遼代境內(nèi)設五國部(城)之一越里吉國(越里吉國首城為五國城,即今依蘭五國城遺址)。清雍正十年設立三姓副都統(tǒng)衙門,管轄著北至外興安嶺,東至庫頁島的160多萬平方公里的疆域。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設立依蘭府,民國二年(1913年)改為依蘭縣。1945年解放后先轄于合江省,繼隸屬于松江省,后歸合江地區(qū),1985年實行市管縣,隸屬佳木斯市,1991年劃歸哈爾濱市,是1996年省政府命名的5個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依蘭山川秀美,是旅游觀光度假的勝地。境內(nèi)有各具特色的自然和歷史人文景觀。松花江北岸的丹清河景區(qū)是省級風景名勝區(qū),保持著原始天然風貌。巴蘭河漂流被譽為“中國北方第一漂”,慈云寺、東山怪坡等為省內(nèi)著名的旅游景點,按歷史原貌復建的宋徽欽二帝坐井觀天園是我縣古跡游的新亮點。
依蘭資源豐富,全縣有耕地264萬畝,農(nóng)業(yè)人口25萬,人均耕地11畝。有天然牧草地22.5萬畝,荒草地16.4萬畝。水面總面積29萬畝,人均水資源9萬立方米。林地總面積271萬畝,森林覆蓋率34.8%?h內(nèi)已發(fā)現(xiàn)礦產(chǎn)20種,主要有煤、鐵、大理石、石棉、石英、云母、水晶、花崗巖等,其中煤炭儲量達6.89億噸,屬長焰煤,是生產(chǎn)煤化工產(chǎn)品的理想原料。
依蘭交通比較便利,哈蘿、哈同兩條干線公路和同三、依勃高等級汽車專用公路橫貫縣境,公路總里程1500公里。依蘭港為國家二級口岸,松花江明水期可以通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