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壽縣位于黑龍江省東南部,隸屬于哈爾濱市,地處張廣才嶺西松花江右岸,瑪延河中下游。南、東南、西南與尚志市為鄰,北和東北與方正縣接壤,西北與賓縣毗連。全縣幅員面積3,149.55平方公里,為“七山半水二分半田”的山區農業縣份。全縣轄5鎮4鄉(合并前為15個鄉鎮),107個行政村(合并前為176個行政村),486個自然屯,總人口25.9萬人。境內有漢、朝鮮、滿、蒙古、回、壯、錫伯、侗、苗、達斡爾、赫哲、黎等12個民族聚居,漢族占總人口的92.8%。
延壽縣經歷歷史的考驗,被國家定為革命老區縣。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延壽縣曾是哈東軍分區、專員公署和松江省委、省政府的駐地,是當時北滿根據地的政治中心,韓光、馮仲云、李兆麟、趙尚志等抗日將士都曾在延壽留下過戰斗的足跡;毛華初、鄒問軒等革命人士也都曾在延壽生活、工作過。延壽人民曾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過卓越的貢獻,歷史將永遠銘記。
延壽縣地勢奇偉,瑪延河從中部斜穿而過,故南、北皆向中部傾斜,中部又由西南斜向東北,鳥瞰地貌為簸箕形。大河兩岸,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沖擊平原上,湖泊沼澤星羅棋布。瑪延河手檢黑龍江水系松花江右岸一級支流,是延壽縣境內唯一的干流,在境內總長96.7公里;東亮珠河是瑪延河的最大支流,也是境內第二大河,河水經方正入松花江;瑪延河一級支流還有東、西柳樹河、大凌河、大柳樹河、黃泥河、烏吉密河等23條。境內有大、小泡澤300多個。在瑪延河右岸南部山區有套環山、雙丫山、長壽山、雞冠砬子山、石門山、馬鞍山、鷹嘴砬子山、子峰山、天臺山等;在瑪延河左岸北部山區有大青山、石城山、二紅山、團山、萬寶山、虎圈山、橫頭山等。諸山中,海拔最高的為1007.5米的套環山,是境內的制高點。縣境內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在林濤樹海之內,在山川溝壑之中,蘊有多種野生動物、植物資源,有珍貴藥材、天然山野菜,有豐富草場和地下礦藏,成為延壽招商引資、發展經濟的良好自然資源優勢。
延壽縣群山疊嶂、峰巒起伏,綿長的大小山脈,就向一條條巨龍臥伏于延壽大地上,雄偉壯觀,多姿多彩。延壽的旅游資源有:最著名的“延壽山莊”,山水相依、湖光山影,景色怡人,風光雋秀;“石城山森林公園”是省級森林公園,園內林木蔥籠,券山涓涓,清澈見石,綠蔭碧天,大小山峰林立,巨石橫生,鬼斧神工,巍峨壯觀,古對參天,鳥語花香,山溪秀美,游人幽聚。近幾年,新開發的旅游景區還有“城北公園”、“乾翔公園”、“龍山灣休閑度假村”等景區。延壽景區不僅具有山秀、石怪、水清、林幽、峰險等自然風光,還有抗聯遺址,更具有田園之魅力。
延壽縣自然條件優越,資源比較豐富,為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建國以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領導和全縣人民的積極努力下,延壽縣的資源優勢逐步得到開發利用,國民經濟持續增長,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社會事業逐步發展。2002年,全國國內生產總值實現11.1億元;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1億元;財政收入實現5689萬元;經濟結構趨于優化合理,一、二、三產業的比重分別為26.1%:46%:27.9%。
延壽縣是“七山半水二分半田”的山區,地貌多樣,雨熱同季,氣候適宜。不僅資源豐富,而且分布立體性鮮明。這種立體性,決定了該縣的一大優勢。全縣擁有耕地面積119萬畝,土地肥沃,氣候適中,易于農作物生產,是玉米、大豆、水稻的穩產區。從自然資源優勢看,境內有大小河流、泡澤,可以發展漁業生產,此外還有部分荒山、荒坡和荒灘,宜于發展多種經營生產。山巒起伏、林草繁茂的自然環境蘊育了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境內有紫貂、狍子、貉子、狐貍、灰鼠、黃鼬、野兔、馬鹿等野生動物;珍貴樹種有紅松、水曲柳、黃菠蘿、胡桃楸和樟子松等,優勢樹種是楊、椴、柞等樹木真菌類主要有木耳、蘑菇。另外,還盛產松籽、橡子、核桃、山葡萄、山丁子、獼猴桃等野果。從山川到平原,分布著200多種蜜源植物。在北部、南部山區和瑪延河、亮珠河流域,咳挖掘利用的中藥材有200余種,其中藥用和產量較大的有刺五加、滿山紅、人參、黃柏、五味子、寄生、山豆根等20多個品種,稀有名貴的有山參、鹿茸、麝香、熊膽、中國林蛙、平貝、細章等品種,是全省中藥材重點產區之一。在河流兩岸、山間谷地、林綠緩坡有豐富的草場資源,草的主要品種有建群植物小葉樟,伴有各種苔草、莎草、野谷草、山黛蘭等,抽穗前適于放牧或青割,牲畜喜歡吃。孕穗期調制成干草,營養豐富,適口性好,是本縣的優良飼草。此外,境內還有一定藏量的磁鐵礦、銅礦、鋁礦、石英、石灰巖、大理石、沸石、高嶺土等二十幾種礦物質。并已探明,油頁巖、大理石礦儲量十分豐富。從產業優勢看,延壽縣優質米、亞麻、萬壽菊、食品四大產業優勢比較明顯,并正在進一步做大做強。同時食用菌、中藥材、瓜果菜、白瓜籽、機械電子、礦業建材等產業也正在得到快速發展,“亞麻城”建設已初具規模,集中力量發展的以肉牛、生豬、山綿羊和肉蛋雞等畜牧業和特色養殖業為主的綠色畜產品開發已初具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