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區地處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城區西南部,東與東安區毗鄰,西部、南部與寧安、海林市接壤,北與愛民區隔道相望,是牡丹江市政治、文化、商貿中心。現轄沿江鄉、溫春鎮,17個行政村,6個街道辦事處,30個居委會。到2003年底,全區總人口為2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7.9萬人,占總人口的85.2%。住有11個民族,朝鮮族居民約1萬人,是黑龍江省最大的城市朝鮮民族聚居地。現有國土面積313平方公里。地處丘陵地帶,陸地占97.6%,水域占2.4%,屬中緯度寒溫帶溫和半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36°C,降水量542毫米,無霜期130天。
山多林茂,可利用的野生動植物資源300余種,野生食用木耳、蘑菇、蕨菜等山產品、林產品資源豐富;礦產資源中火山灰、石灰石、玄武巖等儲量豐富;農副特產資源主要有瓜菜、萬壽菊、烤煙等。
工業區、鎮(鄉)、村三級工業同步發展,初步形成了以房地產開發為龍頭,以石材、木材、機械加工以及一些自然行業為主體的工業經濟發展體系。
農業全區有耕地面積7.8萬畝,人均耕地面積2.8畝,糧食總產量達到1760萬公斤。建成了優質水稻、優質蔬菜、禽蛋、生豬仔豬繁育、肉牛、河蟹等綠色無公害食品生產基地。
商貿投資現形成以綜合性和專業性批發市場為核心,以商貿、餐飲、服務、旅游為骨干的商貿流通體系。轄區內交通、通訊、電力、供水、供熱等設施齊備,能為投資者提供最優質的經濟環境。充分利用地緣優勢,實施“主攻韓國、拓展國內、兼顧日俄”招商策略,改善投資環境,開拓國際市場。
非公有制經濟以個體私營經濟為主的非公有制經濟已達到區域經濟總量的85%。實繳稅金占區地方財政收入的63.2%。
城市交通境內交通便捷,濱綏、圖佳鐵路、鶴大公路均貫通區內,距重要陸路口岸綏芬河、東寧、琿春較近。是通往我國最大、世界第二高山堰塞湖---鏡泊湖及地下森林、牡丹峰國家原始森林公園、唐代渤海國遺址等十幾處景觀的必經之地。牡丹江民航機場、火車站、長途客運站位于轄區內。
文化教育城區現有普通小學10所,鄉鎮有中心小學2所、中學1所,在校生11892人,教師819人。轄區內有大中專院校2所,初高級中學10所,各種民辦學校24所,幼兒園55所。初中入學率100 %,“兩基”鞏固率98.7%。2003年被評為省“雙高普九”工作先進區。
體育衛生全區共有醫療衛生機構5個,衛生技術人員309名,病房床位160張。體育事業不斷發展,全區有6個體育協會,先鋒街道辦事處社區體育活動在全國社區體育工作會議上做了經驗介紹。
科技普及現有各類科技人員742人,其中高級職稱38人,中級職稱272人,到2003年底,共建立民辦科研開發機構5個,實施科技項目24項,開發科技新產品15項,申請專利12項,有10項成果獲國家、省、市獎勵。
環境綠化城鄉園林綠化建設成效顯著,城區綠化面積36萬平方米。三年以來,全區共植樹11.9萬株。
特色產業綠色食品品種多,質量好,西香瓜、河蟹等享譽省內外,蘑菇、木耳菌山產品出口俄羅其斯、日本、南朝鮮等國家。
人文自然景觀地處美麗的牡丹江畔,風景迷人,城郊的老黑山、鳳凰山、龍頭山、渤洲遺址、牡丹江與海浪河匯合口等景點區自然風光秀麗;雄偉壯觀的牡丹江大橋貫通南北;在新瑪特購物廣場80米高的旋轉塔上江城全貌盡收眼底;文化廣場是全市最大的草坪廣場,是廣大市民休閑娛樂的重要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