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市位于黑龍江省最南部,市域面積7512平方公里,地貌呈“六山一水半草二分半田”分布。轄區24個鄉鎮,全市有朝、滿、回、蒙等13個少數民族,人口103萬,是黑龍江省人口第一大縣(市),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礦產資源、畜牧資源、林業資源、農業資源及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極具發展潛力的城市。
五常市政府距離哈爾濱市90公里,距離吉林市135公里,距離長春市228公里。
哈大齊工業走廊哈爾濱牛家工業園區,是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哈大齊工業走廊南部起點。北距哈爾濱市17.5公里,距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50公里,園區總規劃面積17.69平方公里。一期規劃用地5.0平方公里,其中北區用地1.6平方公里,南區用地3.4平方公里。園區主要分為醫藥開發生產區、食品農副產品加工區、高新技術產業區、機械加工區、對俄合作產業園。
哈大齊工業走廊哈爾濱牛家工業園區距離哈爾濱市區17.5公里,距離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50公里。
旅游資源
這是一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蒼蒼莽莽的群山、縱橫交錯的河流、綠云涌動的稻海、堆銀砌玉的原野,編織了中國北方這片錦繡河山。秀麗奇特的青山碧水和歷史悠久的滿族京旗文化吸引著眾多游客。五常旅游資源分為北游區。主要景區有:石刀山風景區、龍鳳山風景名勝區、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
礦產資源
五常市礦產資源豐富,現已發現和探明的礦產有20余種,金屬類有鐵、鈦鐵、鉛、鋅、金、黃銅、鉻、汞;非金屬類有石英、長石、褐煤、水晶石、石英砂、石墨、石棉、粘土、耐火土;建材類有大理石、建筑石、優質工程砂、河流石;化工原料有蛇紋石、蘭鐵等。
畜牧資源
2009年五常市肉牛存欄達10萬頭、生豬飼養量91萬頭、家禽1009萬只、山綿羊飼養量8.2萬只、奶牛存欄2.5萬頭。以鹿、袍子、野兔為主導品種的特種養殖業品種達28個,養殖數量15萬頭(只)。建設了一批規模化養殖小區、專業養殖場合專業養殖大戶。
林業資源
五常市有林地630萬畝,森林覆蓋率54%。經營面積645萬畝。用材林蓄積2570萬立方米,全市年林木采伐量為16.7萬立方米。樹木種類有300多種,其中有紅松、水曲柳、胡桃秋、橡樹等特有樹種;名貴的中草藥材人參、五味子、刺五加等300多種;蕨菜、薇菜、廣東菜、猴頭、木耳等山野菜110多種;野豬、黑熊、袍子等野生動物280多種。
農業資源
五常市現有耕地380萬畝,其中水田面積175萬畝,旱田面積205萬畝。年糧食生產總量220.8萬噸,其中年產水稻116.9萬噸,玉米88.7萬噸,大豆12.6萬噸。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全國水稻生產五強縣和十大糧食生產先進縣(市)標兵之一。
五常大米連續6年被評為“中國名牌”,是國家質監總局認證的原產地標識和保護產品,并榮獲國家級綠標產品。五常人自己培育出的水稻新品種“五優稻一號”和“稻花香二號”已被美國綠色營養品協會(A、N、N、A)認證為達標產品。2007年在五常市設立了黑龍江省大米質量安全檢驗監測研究中心。
京旗文化
清乾隆10年(公元1744年)清政府派皇族1000戶旗人移民至五常拉林地區、屯墾戎邊,發展到今,使拉林地區為京旗文化的發源地,為黑龍江流域的歷史文明增添了豐厚的底蘊。拉林地區的滿族人,至今仍操北京口音,有許多滿語詞語、文娛方式、服飾等都保留著京旗的特點。以拉林滿族鎮為中心,涵蓋4個滿族鄉鎮,24個旗屯和41個八旗窩棚(屯)有人口12萬。
金源文化
五常市金源文化發祥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區域內遍布古城遺址,是女真文字的發祥地,是全國累計出土古錢幣最多的地區之一。
民俗文化
五常市是黑龍江省朝鮮族人口最多的縣(市)之一,有1個朝鮮族鄉,23個朝鮮族村,人口4.5萬人。朝鮮族民族風情別具一格、獨具特色,其民族歌舞、餐飲文化,已經成為一種時尚。
非物質文化遺產
滿族珍珠球游戲、京旗噠子秧歌、青牛葫蘆被評為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