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8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發布會上,有媒體提問,自從5月份開始,相關的出口數據下降到50%以下,但與此同時,出口總量好像又有增長。在出口的價值和數量上好像數字存在一些不匹配的問題,應如何解釋?此外,現在出口的需求好像正在收縮,很多公司也感覺到了壓力,內需相對來說也比較薄弱,下半年有什么措施能夠應對這樣的挑戰?
對此,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制造業PMI中的新出口訂單指數主要是反映企業對海外需求狀況的一種預期,是反映預期的指標。同時,貨物出口總額是反映企業向境外出口的總金額。一個是預期指標,一個是實際的出口狀況。由于企業從接到出口訂單到組織生產,再到出口貨物的運輸和報關,然后到完成出口,有一個過程。從歷史經驗來看,PMI的新出口訂單指數對于出口具有一定的先行性。
付凌暉表示,也要看到影響企業出口的預期因素很多,制造業新出口訂單指數和實際出口實質的關系并不穩定,有時也會出現一定的反差,這都是正常的。比如,今年以來隨著世界經濟逐步恢復,海外的生產供給逐步增加。一些企業就會有所預期,由于國內去年有很多出口是出口替代性的,因此預期今年國內生產替代效應會減弱。但從實際情況來看,由于今年以來有一些變異病毒傳播超出預期,海外經濟體的生產受到了較大限制,市場的需求還存在,反而拉動了國內的出口增長。這會造成企業預期和實際出口之間的一種反差。
付凌暉表示,從國際情況來看,8月份全球制造業PMI新出口訂單指數為51%,連續3個月下滑,但8月份WTO公布了最新的貨物貿易晴雨表指數是110.4,是該指標公布以來的最高水平,這兩個指標實際上也出現了一定的反差。因此,分析判斷出口形勢,要采用多種指標綜合分析,由于經濟社會現象比較復雜,各種指標之間的變化也不是完全一一對應的,這都需要全面看待、客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