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輝鎮招商網訊:愛輝鎮是我國50Q個農村綜合試點之一2以扣年 被授予省級精神文明先進鎮,200,年被定為 國家級大遺址保護鄉鎮,是全國建制鎮和 革命老區,2002年被授予省級綠色機關。位 于黑河市東南部,202國道和311省道相交 處,轄區總面積211平方公里.轄16個行 政村,擁有耕地16萬畝,草原2萬畝,林 地4萬畝,水面,萬畝,固定人口9394人 (其中農業人口7200人).是愛輝區農業、旅 游業、畜牧業綜合發展的大鎮。愛輝建城,始于清初。為了抗擊沙俄武裝入侵黑龍江流域,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清政府決定,設置黑龍江將軍,屯墾戍邊,“建城永戍”。翌年春夏之交,在被沙俄武裝入侵而變成廢墟的古璦琿舊址上重新筑城(今俄羅斯境內維謝雪村),歷時兩個半月告成。因其右瀕黑龍江,又是黑龍江將軍駐地,故稱“黑龍江城”。后人為區別江右(西)新“璦琿”,又稱之為“舊璦琿”。鑒于璦琿舊城僻處江東,與內地交通和公文往來諸多不便,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決定,將黑龍江將軍衙門遷至下游12里的江西,在被沙俄焚毀的我國達斡爾族屯寨托爾加城的廢墟上,重新修筑城寨,仍為“璦琿城”,即新璦琿城,亦稱“黑龍江城”。新璦琿城的內外建筑情況,據《盛京通志》記載:“內城植松木為墻,中實以土,高一丈八尺,周圍一千三十步,門四。西南北三面植木為廊,南一門,西北各二門,東面臨江,周圍十里”。黑龍江將軍和黑龍江副都統同駐一城。1690年(清康熙二十九年),黑龍江將軍衙門移駐墨爾根城,留設副都統駐守。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庚子俄亂”,沙俄侵略軍攻入璦琿城,被俄軍縱火燒毀。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俄軍撤出后,重新修筑璦琿城。1909年(清宣統元年),撤銷黑龍江(璦琿)副都統,設置璦琿兵備道和璦琿直隸廳,璦琿城為道署和廳署駐地。中華民國成立后,1912年璦琿兵備道遷往黑河鎮,改為黑河道。1913年3月,將璦琿直隸廳改為璦琿縣,遂成為縣城,1925年改為第一區。東北淪陷后,1933年9月,偽縣公署移駐黑河鎮。1936年設璦琿保,1944年1月改為璦琿村。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后,設置璦琿區,1951年改為第三區。1956年4月,撤區劃鄉,設置璦琿鄉和三道溝鄉。1958年9月,將愛輝、三道溝兩鄉合并,改稱愛輝人民公社。1983年6月,撤銷愛輝縣,并人黑河市,改隸黑河市管轄。同年7月,將愛輝公社改為愛輝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