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西鎮招商網訊:蘭西鎮,原名“雙廟子”。清道光至咸豐年間(1821—1861年),始有移民遷入,建立了屯落。1867年(清同治六年),道士毛機云于此地修筑關岳廟,后又附修一娘娘廟,遂稱此地為“雙廟子”。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鎮邊軍馬隊一營駐守雙廟子,呼蘭厘捐局于此設厘捐分卡。1905年11月(清光緒三十一年十月),確定雙廟子街為蘭西縣治所,創修衙署,1907年7月(清光緒三十三年六月)新建衙署落成。中華民國以后,1922年修筑縣城城墻,周長8000米,高2.1米,厚1米,東、西、南、北各設1城門,城內修建東西、南北兩條大街。1929年蘭西縣分設6個區,縣城為第一區。東北淪陷后,1938年將縣城劃為蘭西街。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后,1946年為縣城區,1949年改為第一區。1955年改設蘭西鎮。1958年8月,改稱紅星人民公社。1960年改為蘭西鎮公社。1962年將鎮郊農村劃出,成立城郊公社。1980年恢復蘭西鎮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