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輿縣位于河南省東南部,駐馬店地區東部。地處北緯32°44′~33°10′、東經114°24′~114°55′之間。東與新蔡縣、安徽省臨泉縣毗鄰,北與上蔡縣、項城市接壤,西與汝南縣相連,南與正陽縣交界。縣城居古槐鎮,距行署駐地駐馬店市60公里。縣境東西長46.8公里,南北寬45公里,土地面積1282平方公里。2010年,轄楊埠、東和店、廟灣、射橋、西洋店、陽城、郭樓、李屯、萬金店9個鎮,高楊店、十字路、萬冢、辛店、老王崗、雙廟、玉皇廟7個鄉,古槐、清河、東皇3個街道辦事處,221個村行政村(民委會),總戶數23.5萬戶,總人口9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87.4萬人。有漢、回、苗等18個民族,漢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9.4%,回族人口占少數民族人口的97.7%。
平輿歷史悠久。平輿夏商為摯國,西周、春秋為沈子國,戰國時屬楚國,平輿邑。秦置平輿縣,治所在今平輿縣射橋鎮古城,屬潁川郡。漢至晉因之,屬豫州汝南郡。南朝宋廢,北魏復置,北齊再廢,至隋大業二年(606年)又置平輿縣,屬豫州。唐貞觀元年(627年)廢平輿縣,轄地并入新蔡縣。武周天授二年(691年)復置,屬河南道蔡州。至元廢縣,轄地并入汝陽縣,屬河南江北道汝寧府。明、淸襲之。民國二年(1913年)汝陽縣易名汝南縣,平輿屬汝南縣。1951年4月復置平輿縣,屬信陽專區。1965年,信陽、駐馬店分治,平輿屬駐馬店專區。平輿是沈姓、冉姓、摯姓、汝南周姓的發源地。文物古跡主要有沈子國故城遺址、摯地遺址、月旦亭遺址、陳蕃墓、普照寺塔、安成故址等。
平輿人杰地靈。平輿自古多名賢。夏朝摯國國君奚仲,任夏禹王的造車官,造出太平車,被尊為車輛鼻祖。因車稱“輿”,又因這里地勢平坦,以“平”字冠名,稱“平輿”,平輿也因此被稱為“車輿文化之鄉”。殷商時期摯國國君任成的次女太任嫁給周公的兒子季歷為妻,她孕期“目不視惡色,耳不聞淫聲,口不出穢言,食不進異味,足不履是非之地”,開胎教先河,孕育了姬昌——周文王。文王姬昌承母賢德,開創了天下諸侯半歸西岐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周朝八百年基業。東漢太傅陳蕃,自幼胸懷大志,處世剛直不阿,雖為佞臣所害,但英名彪炳青史。東漢名相袁安,一生功勛卓著,家族四世五公,德望垂范千秋。東漢時期平輿縣令張熹,焚身求雨,舍身為民,美名世代流傳。漢末平輿人許劭、許靖兄弟,每月初一評論天下時事,在亂世之中為時政點評人物、舉薦人才,稱“月旦評”。他們對人物的評論不虛美,不隱惡,不挾私情,礪俗擊濁,聲名遠揚,時稱平輿“二龍”,留下了點評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千古評說。眾多的文物遺跡和歷史典故表明,平輿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中原文化的支脈——天中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
平輿地處淮北平原,地勢平坦,西北略高于東南,海拔在39~47米之間,坡降1/4000~1/6000。淮河支流小洪河和汝河流經縣境,小洪河縣境內長50.2千米,流域面積939平方千米,占全縣面積的73%,汝河縣境內長20.54千米,流域面積290平方千米,占全縣面積的22%。氣候屬于大陸性季風氣候區,處于亞 熱帶向暖溫帶的過渡地帶,兼有兩種氣候帶的氣候特征,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氣候溫暖,雨水較為充沛。年平均氣溫15℃,1月份最低平均氣溫1.5℃,7月份最高平均氣溫27.8℃。年平均降水量904.3毫米。年平均日照2016.3小時,無霜期230天。自然資源豐富,農業優勢突出。自然條件適宜多種動植物的生長,盛產小麥、玉米、芝麻、大豆、油菜、棉花、花生、煙葉、蔬菜、瓜果等。相傳神農氏炎帝嘗百草時曾來到平輿汝河畔,品嘗平輿芝麻,驚其異香,稱之為“百谷之首”。平輿白芝麻常年種植面積在2.7萬公頃左右,素有“中原百谷首,平輿芝麻王”之稱。以廟灣一帶生產的槐山羊皮為原料加工的皮張統稱“廟皮”,“廟皮”曾是歷史上深受國內外客商歡迎的漢口路皮革之一。平輿年產皮革50萬張,是江淮流域著名的皮革產地,東和店鎮皮毛交易市場有“中原皮都”之稱。水資源總量年平均為29.25億立方米。縣城區25平方公里以內的深層地下水為鍶和偏硅酸復合型優質飲用天然礦泉水,儲量達30億立方米,開發前景廣闊。勞動力資源豐富,可提供農村富余勞動力20余萬人,每年輸出到全國各地的建筑防水防潮大軍達10萬多人。這些防水防潮大軍遍布全國,他們中的帶頭人,不僅成為平輿勞務輸出和勞動致富的領軍人物,也為所在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有的還當選為所在地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為當地的“三個文明”建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防水防潮已經成為平輿叫響全國的一大勞務輸出品牌,平輿也因此被譽為“中國建設工程防水之鄉”。
平輿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全國東西合作示范縣、國家小企業創業基地縣、國家優質小麥生產基地縣、全國優質白芝麻生產基地縣、白芝麻原產地域保護縣、芝麻加工產業化示范基地、全國防水防潮之鄉、中國車輿文化之鄉、國家衛生縣城、省級園林城市、省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先進縣、中原最具投資價值縣。近年來,該縣始終堅持全部工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建設以項目建設為重點,項目建設以工業項目為主導的工作導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執行中央和省市戰危機、保增長的各項重大決策部署,齊心協力,開拓進取,克難攻堅,取得了保增長、保態勢、保民生、保穩定的重大勝利,經濟社會建設取得了全面進步。
項目建設成效顯著,工業經濟飛速發展。全縣新上和續建固定資產投資5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25個,完成投資7.6億元。3個市屬重點項目、41個縣屬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0.87億元。其中惠成皮革、永盛皮革、精彩同方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均在3000萬元以上。爭取上級政策性投資項目108個,資金1.48億元。啟動產業集聚區南區基礎設施建設,先期開發面積1450畝,6條主干道路已全部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正在抓緊施工。2009年,全省項目建設工作會議把我縣產業集聚區列為唯一縣級產業集聚區觀摩點,我縣在全省產業集聚區工作會議上介紹了經驗。深入開展企業服務年活動,加強運行調節,促進了工業經濟快速增長。全縣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30.3億元,增長13.6%;實現稅收1.27億元,增長65%。初步形成了以康博匯鑫、百緣面業、麒豐食品為主體的農副產品加工產業,以瑪雅、冰王、永仁為主體的化工產業,以惠成、富成、東旭為主體的皮革加工產業,其中年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13家。
建設與管理并重,城鎮化進程明顯加快。縣城新區建設進展順利,規劃建設了縣城南區、西區,20多個行政事業單位遷入新區辦公,6個商住小區已經竣工,公園、學校、醫院等配套服務設施相繼建成,城市框架明顯拉大。城區基礎設施有了新改善,完成了縣城北環路、東皇大道等6條道路新修改造工程,新建4座垃圾中轉站,垃圾處理場二期建設工程基本結束,新建改造了3個市場,新綠化道路8條,新增小游園2處、園林式單位16個。推行環衛體制和園林綠化管理體制改革,提高了清掃和管護水平,保持了縣城的綠、美、亮、潔,順利通過了國家衛生縣城年檢。全縣服務業蓬勃發展,新上和續建服務業項目119個,新增固定資產投資10.5億元,服務業增加值占全縣GDP的比重提高到30.2%,對地方稅收貢獻份額提高到65%。特別是房地產業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勢頭,新開工及續建工程61項,建筑面積59.4萬平方米。
“三農”工作得到加強,農村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全面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共發放糧食直補、綜合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等各項惠農資金1.46億元。糧油生產再獲豐收,糧食總產和單產連續6年保持增長。畜牧工作取得新進展,全縣新建養殖小區15個,籌建高標準奶牛養殖小區1個,全縣畜牧業總產值13.1億元,增長9.1%。林業生態縣建設扎實有效,新植幼樹680萬株,造林2.62萬畝,新建和完善農田林網72萬畝。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實施抗旱水源、防洪除澇、灌溉配套等項目建設,新打機井2792眼,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積6.8萬畝,新增旱保田3.6萬畝。新農村建設進展順利,10個示范村的道路、戶戶通、下水道等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新型農村住宅社區建設示范點射橋鎮單老村初具規模。進一步加大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力度,共開展職業技能培訓1.3萬人次,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7.7萬人。以河南省天地建筑防水公司為依托的建筑防水產業逐步做大做強。
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發展活力日益增強。交通規費征稽和公路通行費收費人員實現了有序轉崗。林權制度改革深入開展,納入林改范圍林地15.5萬畝,已明晰產權面積14.8萬畝。農村住房建設改革全面啟動,全縣200多個行政村都確定了新型農村社區居民點。積極推進融資體系改革,成立華嘉信用擔保有限公司,辦理信用擔保貸款1599萬元。堅持以東西合作為載體,借鑒沭陽、宿遷經驗,進一步強化招商措施,完善獎懲機制,有力推動了大招商活動開展。積極參加全國農產品加工業博覽暨東西合作投資貿易洽談會,簽約項目87個,已實施項目86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3.7億元。境外勞務輸出35人,出口創匯120萬美元。
統籌協調力度加大,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大力發展科技事業,專利申請量、授權量、發明專利申請量和發明專利授權量均居全市第一位,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8%,被國家科技部命名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教育事業全面發展,全縣90%以上學校的教學、體育和現代遠程教育設施基本達到省定一類標準,民辦教育迅猛發展,職業教育攻堅取得突破性進展,被授予“省兩基工作先進縣”。公共文化服務扎實進行,新建了3個文化站和30個農家書屋;縣志修編完成初稿;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和職工活動中心正式啟用,興建了30處農民健身設施,全民健身活動廣泛開展,榮獲“省全民健身先進縣”稱號;開通陽城、萬冢等13個鄉鎮的有線電視,新增農村有線電視用戶3.7萬戶。加強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了廟灣等5個鄉鎮衛生院的門診樓、病房樓建設任務,縣人民醫院婦外病房大樓已交付使用;積極開展白內障無障礙縣創建工作;落實各項防控措施,有效預防了甲型H1N1流感的發生蔓延和公共場所衛生事件發生。繼續保持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95‰。加大節能減排力度,惠成皮革治污中心建成投運,縣城生活污水處理廠第二條生活污水處理線通過省市環保部門驗收,節能減排任務全面完成。交通事業快速發展,完成農村公路建設171公里,改造危橋10座,公路超限超載集中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果。城鄉供水、供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得到改善。認真做好基本農田保護工作,保持了全縣耕地總量占補平衡。完成了第二次經濟普查任務,為科學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提供了準確的信息支撐。
民生工程順利實施,群眾得到更多實惠。就業再就業工作進一步加強,全縣新增就業人員5492人,零就業家庭基本消除,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1.9%。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保障標準不斷提高,覆蓋面持續擴大,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失業保險金和城鄉低保金按時足額發放;全面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參合率、參保率分別達到94%、90.99%,新農合補助分級不分段的做法在全省推廣,新農保工作得到國務院督導組的肯定;敬老院建設得到加強,五保集中供養率達到40%。保障性安居住房建設穩步實施,先后開工建設廉租住房3萬平方米,180戶住房困難家庭入住第一期廉租住房,成為全市首個廉租房入住縣;發放租房補貼1149戶,167萬元。群眾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全面完成了19個貧困村整村推進和2.05萬人的脫貧任務;解決了農村4.7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對農村800戶困難家庭按戶均5000元給予建房補助;新發展農村沼氣7200戶,完成了1000戶農村改廁項目工作任務;銷售家電下鄉產品22.8萬臺;艾滋病家庭貧困戶醫療救助、貧困大學生助學、中小學生孤兒關愛幫扶等活動扎實有效。
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深入推進,社會大局和諧穩定。認真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持續推進政府機關“兩轉兩提”,服務效能和工作水平進一步提高。堅持依法行政,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支持政協履行職能,共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230件,辦結率達到100%。切實加強政府系統廉政建設,嚴格實施行政過錯責任追究,行風政風明顯好轉。健全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全縣沒有發生重特大責任事故。全面加強食品藥品監管工作,保障了人民群眾的健康安全。扎實推進平安建設,不斷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嚴厲打擊各類犯罪行為,現行命案偵破率達到100%。堅持依法信訪,較好地解決了群眾反映的實際問題,再次榮獲“省信訪工作先進縣”稱號。切實加強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公民道德水平和城鄉文明程度不斷提升,成功創建省級文明縣城。高度重視國防后備力量和人民防空建設,認真做好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和軍民共建工作,軍政軍民團結進一步鞏固。人事、審計、氣象、外事僑務、民族宗教、檔案、紅十字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