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毛衣菜,又叫龍須菜。大多生長在北方的田邊地壟,葉子細長,針狀肉質,用開水焯熟,涼拌,很好吃的。北方人叫它豬毛菜。
“龍須菜”的傳說
清道光年間,惠濟區花園口鎮六堡村西有一片皇家園林式建筑,青磚綠瓦、雕梁畫棟、金碧輝煌、頗為氣派,名叫“上南廳”。這里住著一位四品大員,人稱河臺大人,據說是當時管理河務的最高官員。
在那皇權大如天的封建王朝時代,什么樣的荒唐事都會發生。有一年,道光皇帝竟然派自己的小叔叔——一個八、九歲的小王爺來視察黃河,途經“上南廳”。這下可忙壞了河臺大人,黃沙鋪地,蘆席照頂,張燈結彩,恭迎這位小王爺。八抬大轎落地,河臺大人一干人等齊刷刷跪了一地,等候王爺下轎,可是左等右等卻不見王爺下轎,打開轎門一看轎內空無一人,只有王爺的頂帶花翎、官服朝靴。這可嚇壞了河臺大人,趕忙派人四處尋找,結果發現小王爺穿著便服正跪在草叢中捉蛐蛐呢。河臺趕緊將王爺請上大廳,洗漱完畢,盛宴款待。飛禽走獸、山珍海味上了幾十道,河臺大人斟酒挾菜、大獻殷勤,可是小王爺看看這個,瞅瞅那個,卻連連搖頭。這可急壞了河臺大人,慌忙下跪,“王爺,我的小祖宗,你到底要吃什么?”王爺說:“我要吃我沒有吃過的菜,你弄的這些菜我在皇宮都吃膩了。”河臺無奈來到后廚,對廚子們說:“你們做的這些菜,王爺都在皇宮吃膩了,就不會弄點別的什么菜叫王爺嘗嘗鮮!”廚子們不敢怠慢,急得團團轉,絞盡腦汁也想不出王爺沒吃過什么菜。這時一個剛從農村來的雜役說:“有一種菜,王爺肯定不曾吃過。”廚子忙問什么菜,雜役說:“豬尾巴菜(當地也有叫豬毛衣菜的),這種野菜狀似豬尾,葉呈針狀,碧綠如絲,味道甘美,性涼去火,莊稼人多用來充饑。”廚子們從來沒有做過這種菜,又怕王爺怪罪,誰也不敢做這道菜。雜役說:“我來做,出了事我擔著。”于是,他來到后院在墻邊揪了幾把豬尾巴菜,洗凈,在八九十度的清水里焯過,并說:“焯這種菜不能用滾開水,也不能蓋鍋蓋,否則菜就變顏色了。”然后,他把焯過的菜放在冷水里稍浸一下,擰干、加料、裝盤,端入大廳。雜役單膝跪地雙手送上:“王爺,請品嘗小的這道菜。”出于好奇,王爺拿筷子挾菜入口,果然味道非同一般,清涼爽口、脆而不膩,連稱“好吃”,問道:“這是什么菜?”雜役答道:“王爺,此菜名叫龍須菜。”王爺說:“好!好!此菜名好,菜也好吃,來人,賞他白銀五十兩。”從此龍須菜的美名傳遍了黃河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