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陵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約8000年前,先民們便在此繁衍生息。周初封為鄢國,東周周平王初改為鄢陵,漢初置縣,至今已有2000多年,鄭伯克段于鄢、晉楚鄢陵之戰、唐雎不辱使命,李白訪道安陵(古鄢陵)等著名歷史事件均發生于此, 文物古跡遍布,主要有乾明寺塔、尹宙碑、曹操議事臺,曹彰墓、許由隱耕處、許由墓、醉翁亭碑、興國寺塔、甘羅古柏等。 周為鄢國,東周平王初改為鄢陵、因城筑在一南北向土陵上,故名。面積872平方千米,人口61.37萬。年平均氣溫14.3°C,年降水量為700毫米,無霜期215天。區域內已形成了釀酒、紡織、水泥、造紙等為主體的工業生產體系。花卉為其特產,古有“花都”、“花縣”之稱,是我國北方最大的花卉產銷基地。旅游景點是曹操議事臺、興國寺塔等。 鄢陵物華天寶,文化底蘊十分豐厚。這里既有許由隱居牧耕的古老傳說、鄭伯克段于鄢的歷史記載,又有唐雎不辱使命的留風遺韻。其花卉種植歷史悠久,始于唐,興于宋,盛于明清,素有“鄢陵蠟梅冠天下”之美譽。這里地處亞 熱帶和北溫帶的過渡區,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泉甘土肥,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優勢,是我國“南花北移、北花南遷”的天然馴化基地。早在盛唐時代,鄢陵境內就出現了大型綜合園林植物的栽培,北宋時期更有皇家園林在此落戶。李白、蘇軾、范仲淹等歷史文化名人,曾多次蒞鄢尋古賞花,留下千古傳誦的絕唱。清代詩人汪琬曾有詩云:“鄢陵野色平于掌,也有江南此景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