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經濟技術開發區創建于1992年4月12日,規劃面積為14.9平方公里,現已建成6.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達3.2萬人。固定資產投資43億元,各類進區項目1083個,累計完成GDP43億元,實際利用外資9850萬美元,實現利稅8.3億元。建區以來,緊緊圍繞省、市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強力實施“工業富區、商貿興區、科教強區、文化旅游活區”發展戰略。突出以發展特色工業,發展特色城市,特色農業為重點,以“二次創業”為載體,調整產業結構,催生和培育了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對增強開發區綜合經濟實力,對促進地方經濟協調發展和對外開放以及工業化、城市化進程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工業,堅持引進“三高一外一無(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利稅、外資企業、無污染)”項目為主,發展特色工業。目前形成的三個支柱產業在周邊地區的輻射力和競爭力以及對相關產業的帶動效應日漸凸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加值的30%,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0%以上。“三農”問題,堅持農業向工商業轉變,農村向城市轉變,農民向市民轉變,實現農村經濟組織公司化、農村經濟實體合作化、農村經濟成份技能化,積極調整農業經濟結構,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總體轉化率70%以上。商業,著眼于培育和建設規模大、層次高、輻射力強的批發市場,采取擴建、定位、調整的方式,把開發區的市場做大、做活。現有的八大專業市場工商戶2000余家,從業人員1.8萬人,年銷售額達10億元以上。城市建設,堅持“高質量、新款式、有特色”的原則,以經營城市的手段加快城市建設步伐,突出城市功能區布局,求精不求大,以精為主,板塊組團,功能類別清晰,把工業區、商業區、綜合經濟區、文化區、生活區、旅游區的特色充分體現出來,營造可持續發展空間。招商,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充分利用會議招商、中介招商、網上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等各種行之有效的招商手段,堅持“走出去謀劃立區項目、引進來培育龍頭企業”的指導思想,與外界建立更加廣泛、直接的信息交流與聯系網絡,加強對外宣傳,更高層次地參加對外交往;以真誠招商,以服務親商,以效率助商,以政策扶商,樹立開發區對外形象,吸引更多的客商及人才來開發區投資、創業。近年來,主要經濟指標連續保持28%—50%以上的高速運行態勢。其中:地區GDP增長32%,限額以上工業增加值28.2%,實現利潤增長46.4%,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增長25%,入庫稅金入庫稅款增長3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9%,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增長140%,財政收入增長45%。國民經濟與社會事業繼續保持了持續、穩定、快速、健康的發展局面。2005年元至七月份,GDP增長32%,工業規模以上增加值3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3%,非公有制經濟入庫稅金增長42%,出口創匯同比增長32%,地方財政收入增長52%,引進項目捷報頻傳,新上工業項目12個,總投資3.2億元,其中3000萬元以上項目6個,完成投資額2.8億元,占年計劃的87.5%。目前,開發區正在圍繞可持續發展觀、強力實施“二次創業”,加大擴大開放,依托提升,項目帶動力度,立足把開發區建設成為觀念新、發展快、后勁足、環境好、實力強、創業文化氛圍濃,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區域經濟的增長點,經營城市的示范區,技能創新和科技產業化培育外向型企業的基地,三個文明建設的模范區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