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溝縣位于豫東平原,黃泛區腹地,距省會鄭州120公里,西臨許昌,北靠開封,南接周口,全縣轄16個鄉鎮(場),總面積1173平方公里,耕地114萬畝,人口72萬,是一個典型的平原農業縣。扶溝古稱桐丘,西漢時置縣,已有2100多年的悠久歷史。早在仰韶龍山文化時期,扶溝先民就在這里漁獵農耕,繁衍生息,是黃河古文化發祥地之一。這里物華天寶、人杰地靈、風云人物輩出,著名的有明朝嘉靖年間尚書劉自強,弘治年間著名文學家“前七子”之首李夢陽,抗日民族英雄吉鴻昌等。境內名勝薈萃,古跡眾多,除戰亂和洪水遭毀的以外,目前尚有鳳凰崗遺址、古城遺址、宋代理學家程灝任扶溝知縣時所建的大程書院古建筑群,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所建的文廟大成殿,以及由****總書記題寫館名的“吉鴻昌將軍紀念館”等。
改革開放20多年來,特別是近年來扶溝加快改革開放步伐,縣域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社會各項事業都取得了輝煌業績。先后被授予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黃牛改良示范縣、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優質棉出口基地縣、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縣、可持續農業發展試點縣、科技先進縣、基礎教育先進縣、特殊教育先進縣等稱號,是全國果蔬十強縣、綠色農業示范區建設單位,被河南省委、省政府樹為全省農業戰線的十面旗幟之一。
農產品資源豐富。小麥總產量達到36萬噸,皮棉總產量5萬噸,“銀山”牌棉花為全國棉花行業十大知名品牌之一,瓜菜總產量126萬噸,水果產量5萬噸,食用菌產量3萬噸,農作物秸稈120萬噸;盍帜拘罘e量162.4萬立方米。黃牛存欄20萬頭,年出欄12萬頭;生豬存欄42萬頭,年出欄50萬頭;羊存欄18萬只,年出欄16萬只;家禽存欄300萬只。
工業呈蓬勃發展態勢。立足自身資源優勢,全縣工業形成了以食品、紡織、機械、皮革、化工、釀造、建材、服裝、飼料、木材加工為主體的十大行業生產體系,利用小麥資源優勢,以年加工小麥16萬噸的奧威特食品工業有限公司為龍頭,組建了小麥加工集團,年加工轉化小麥50萬噸。眼下,全縣面粉加工規模以上企業7家,年生產能力已達45萬噸,生產的“豫鷹”牌、“雪山”牌、“樂濤”牌面粉暢銷省內外。利用棉花資源優勢,以中方棉業為龍頭,形成了棉花種植、收購、紡紗、紡織、棉籽油脂、棉籽蛋白加工企業群體,共有棉紡織企業15家,已達20萬紗錠生產規模。油脂加工企業5家,年加工生產能力3萬噸。20多種氣缸蓋產品暢銷海內外,其中6135系列氣缸蓋產銷量占國內配件市場的80%以上。利用林業資源優勢,以豫鑫木業有限公司為龍頭,形成了板材加工群體,年加工能力達20萬立方米,其中年產5萬立方米的中密度纖維板產銷兩旺。皮毛、腸衣制品出口亞歐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7.2平方公里的縣工業園區初具規模,在建的總投資上億元的項目十多個,上千萬元的項目100多個。
交通四通八達,郵電通訊便捷,信息傳遞現代化。電力供應充足,建有2座110千伏的變電站和10座35千伏變電站。城鎮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服務功能逐步增強,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商業網點星羅棋布,市場活躍,貿易繁榮;涉外服務機構齊全,實行“一站式”服務,對外來投資企業實行掛牌保護。
今日的扶溝,春潮涌動,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加速發展,強力打造棉紡織業、蔬菜生產與加工業、機械制造業、食品加工業、畜產品加工業、木材加工業和花木產業“七大板塊”經濟,力爭在3-5年內工業產值突破100億元,利稅達到10億元,實現由農業大縣向經濟強縣的飛躍。
開放發展的扶溝,笑迎四海賓朋到這片熱土上投資興業,共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