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夏邑縣開建產業集聚區,隨著集聚區紡織服裝主導產業的確定,沿海的紡織服裝企業漸次入駐。至今,82家紡織服裝企業里,活躍著數萬植棉大縣的子嗣,他們用靈巧的雙手經天緯地,把紡織服裝產業興到了前所未有。
孫文濤,夏邑縣委常委、統戰部長。4月10日,他對記者說:夏邑縣在承接產業轉移過程中,全縣120萬的人力資源優勢給紡織服裝這樣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提供了勞動力保障。
數據顯示,夏邑縣利用2012年春節前后外出務工人員集中返鄉過年的有利時機開展集中招工活動,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為產業集聚區里的紡織服裝企業招工1.2萬人,這些在家門口的就業者,從此再無“妻離子散”之憂。
夏邑縣何營鄉五里橋村35歲的王芙蓉就是這1.2萬人中的一位。她從1993年開始外出打工,先是在杭州,后是在江陰,一直在紡織行業做,其間結婚、生子,留守的孩子已經13歲了,和她在一起的時間并不多。
“年前我從江陰回來過年,鄉里、村里的干部去我家,說縣里的產業集聚區也有很多紡織企業要招工,動員我去看看。看了以后,我發現這里新建的企業規模很大,每月三千來塊錢的收入和江陰也差不多,就決定留在華鵬紡織公司,不再外出了。”王芙蓉說,他們這個年齡段的人常年不在家,單靠老人,地里的莊稼擺弄不好,孩子也教育不好,他們在外也不踏實。現在下班就能回家,還能輔導孩子寫作業。
在家門口就業的好處遠不止王芙蓉說的這些。夏邑縣2010年就制定了《夏邑縣產業集聚區企業用工優惠政策》,在養老、家電下鄉、農機補貼、子女入學、法律援助、購房入戶等16個方面為在本地就業者提供優惠待遇;同時還在政府層面上完善了工齡補貼、工作環境、勞模評定、大病救助等11項保障措施。
依托勞動力資源優勢,夏邑縣產業集聚區目前已經從“招商”階段進入到“選商”階段。
段玉忠是夏邑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副縣長。這個經常詩興大發的省作協會員,對產業集聚區紡織服裝整個產業鏈條上的每個節點都了如指掌。“紡、織、印染、制衣,在這個全鏈條上,目前我們缺少的是印染。不是沒有相關企業愿意進入,而是我們日處理6萬噸的污水處理廠還沒有完工,不過我們已經與多家印染企業進行了實質性接洽,我們會把最先進的印染企業選進來。”段玉忠說,不匆忙讓印染企業上馬,也是為了落實建設中原經濟區“不犧牲環境”的指導思想。
如果把夏邑縣對王芙蓉們的態度理解為“親民”的話,對錢春東們的態度就是“親商”了。
錢春東,32歲,河南大洋紗線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這個錢氏家族縫紉線制作企業,原址在張家港,2010年底在夏邑縣完成產業轉移,一期工程的規模即與張家港的大小比肩,二期工程完工后,夏邑縣就是全球最大的縫紉線生產基地了。
去年11月,省委書記盧展工來到了大洋紗線公司,鼓勵公司要在夏邑縣創出“世界第一縫紉線”的奇跡。盧展工書記的囑托,以及商丘、夏邑方面對企業的關心與支持,增加了企業做大做強的信心。而錢春東這個企業高層,自述過去在老家的企業里還真沒見過像盧書記這樣的高官。
建設產業集聚區必然要占地,地占了,糧食怎么保?
孫文濤介紹說,為了產業集聚區建設,夏邑縣和24個鄉鎮的用地指標實行城鄉掛鉤,采取節約集約用地、加大土地整理力度等措施,確保了全縣土地占補平衡,確保了全縣在土地使用上握緊拳頭干大事。另一方面,由于大量青壯年返鄉就業,精耕細作成為可能,夏邑縣依舊是產糧大縣,保糧穩糧的目標依然可以實現。
難題破解,大商有道。據統計,第一季度夏邑縣產業集聚區完成營業收入46.5億元,同比增長116%;實現利潤1.7億元,同比增長109%。紡織服裝作為主導產業,截至3月底,該縣紡織規模發展到150萬錠,服裝加工能力達7000萬件。同時,一些企業已經開始著手培育自己的棉花種植基地。
150萬錠是個什么概念?有關人士給出這樣的答案:比鄭州國棉一廠到六廠紡紗量的總和還要多一點。
如此,說夏邑紡織產業經天緯地并不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