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鄭州5月10日電 (記者余嘉熙 通訊員王基名)本以為作為街道辦事處定點接待飯店能夠“旱澇保收”,卻不料7年拿到86.2萬元“白條”,最終只好關門了事——家住河南鄧州市新華路的肖靜,每次回想起開辦餐館的經歷都深感痛心與無奈。
2001年10月,肖靜和丈夫開起了名為“鐵西快餐”的餐館。一開始,該餐館主要對外營業,到了2003年“非典”期間,鄧州市古城街道辦事處把這里當成了定點接待飯店。
肖靜稱,出于對“公家”的信任,起初她并沒有把“白條”看得有多嚴重。當時辦事處也并不欠賬,每三五千元就會結算一次。但從2005年起,欠賬數額越積越大,到2012年1月,辦事處欠下86.2萬元。
巨額“白條”使得餐館資金周轉日益困難,外加房租上漲,“鐵西快餐”于2012年初關門。
隨后,肖靜開始討債。2012年,她一共從古城辦事處討回欠款13萬元。“每要回一筆錢,至少要去三四趟,難得很!”
一位當地媒體記者透露,該辦事處拖欠的不僅是肖靜一家。隨著此事的曝光,不少餐館經營者前往“要賬”。該辦事處已與肖靜達成“諒解協議”,先一次性償還20萬元,余下欠款分期償還。
這種說法得到了古城街道辦事處的證實。該街道辦宋主任今天在接受本報記者電話采訪時說:“問題已經解決,簽了協議,昨天給了20萬元,其余欠款3年內分期還清。”
宋主任表示,確實存在拖欠一事,但這屬于歷史遺留問題,在此期間街道辦事處換過3任書記、4任主任。他強調,這些費用都是公務加班、公務接待的正常費用。至于辦事處對外究竟拖欠了多少餐飲接待費用,他也不清楚。
記者調查發現,在河南的一些鄉鎮和基層單位,對外接待用餐時一般不馬上付賬,而是在用餐后由單位會計到餐館結算記賬,很少現金結算,一些餐飲單位因此“債臺高筑”。
目前,河南一些地方已實行“公務灶”制度,即定點用餐、定額支出、定員陪同。例如在商丘,推行“公務灶”的地方和單位,2012年的接待費比2011年減少606.53萬元,節約比例27%。
“除了建立‘公務灶’,還應及時公布招待費的賬目。”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史璞教授說,推動基層單位財務公開,是治理公款吃喝打“白條”的最好方法。如果每一次吃喝費用、吃喝者和菜單等信息都能“曬”到公眾面前,如果每一筆財務預算及報銷都能在陽光下透明運行,“白條”就不會那么猖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