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讀得太多會被洗腦
論文讀得太多,會被洗腦,優秀的學生變成平庸之輩。
倪明選指出,“最恰當的研究方法應該是精選一定量的好論文,邊閱讀邊思考,這會給自己很多啟發。”很多年輕的學者都會認為,選課題前別人的論文讀得越多越好,實際上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只會給自己“洗腦”,喪失自己的想法、他告訴在場的博士生,自己曾經有不少特別優秀的學生,就因為過度閱讀他人的論文而變得平庸。
怎樣做好研究?怎樣選出好的研究課題寫出好的論文?倪明選認為,首先要確信自己已經為開展科學研究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即已經精通基本技巧、具備進一步學習的能力;其次則要有開放的思維,這樣才能有新奇的想法;再次,要有批判的思想,這樣才能對事物有更深刻認識。
倪明選告訴廣大博士生,“選課題是研究的開始,是做好研究很重要的一個部分”。根據自己的經驗,他指出,“興趣是動力的源泉,找課題一定要根據自己個人的興趣來;同時還要兼顧所選課題是不是符合自己的水平,這樣才有利于自己的研究。”
課題選好了,那么在課題研究中好的想法從何而來?倪明選提出了4個觀點:喝喝啤酒,放松一下,在放松中更容易找到靈感;靈感從天而降,就像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一樣,知識越多,我們就越善于獲得從天而降的靈感;懂得目前的工作情況,在工作中慢慢積累;對自己的研究課題一定要有深層次的認識,同時擁有廣博的知識面。
“要有好的想法并不難。”倪教授這樣告訴在場博士生,“只要注意到上面幾點,同時注意一下研究的方法,就很容易想到好的主意了。”
倪明選還通過對英文“研究”的巧妙解構,詮釋了他眼中的研究。
“研究的英文拼寫research=re+search。”創新、創造、合作,加上反復地探索,這就是研究的態度,“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我們都能做出成果。”
針對目前在部分研究生與導師之間存在的“代際關系緊張”問題,倪明選認為,這樣很不利于自己的研究。因為在學習階段,很多東西還是需要導師輔導的。要處理好與導師的關系,也不是唯導師之命是從,有自己的觀點一定要敢于提出。
對此,他講到自己經歷的一件事情:有一個學生曾經向自己提出過一個很新的觀點,當時自己也沒有很在意,認為沒有什么研究價值,但是這個學生沒有放棄,最終他在這個方面做出了很重要的研究成果。
Chapter6
Reference
讀外文文獻的幾點個人體會
本人英語基礎不好,沒過六級,所以在碩士的時候基本上看的外文文獻很少,現在想想很后悔,2年的時間少學了很多東西。上了博士,自己給自己的定位也高一些了,開始打算硬著頭皮咬著牙很不情愿的也要多看些外文文獻,一開始看比較慢,有些很難理解,到現在大約仔細閱讀了100篇外文文獻,泛讀了100篇外文文章,受益匪淺,現在基本不怎么看中文的了,確實也覺得外文的質量就是高(也有湊數的爛文章),現在自己寫外文的也很順手了。談幾點自己的體會。我是材料專業的。
1、先找5篇跟自己論文最相關的外文文章,花一個月的時間認認真真的看,反復看,要求全部讀懂,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同學和老師交流一下。一個月以后你已經上路了。
2、如何讀標題:不要忽視一篇論文的標題,看完標題以后想想要是讓你寫你怎么用一句話來表達這個標題,根據標題推測一下作者論文可能是什么內容。有時候一句比較長的標題讓你寫,你可能還不會表達。下次你寫的時候就可以借鑒了
3、如何讀摘要:快速瀏覽一遍,這里主要介紹這篇文章做了些什么。也許初看起來不好理解,看不懂,這時候不要氣餒,不管它往下看,等你看完這篇文章的時候也許你都明白了。因為摘要寫的很簡潔,省略了很多前提和條件,在你第一眼看到摘要而不明白作者意圖的時候看不懂是正常的。
4、如何讀引言(前言):當你了解了你的研究領域的一些情況,看引言應該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了,都是介紹性的東西,寫的應該都差不多,所以看文獻多了以后看這部分的內容就很快了,一掃而過。有些老外寫得很經典得句子要記下了,下次你寫就可以用了。
5、如何讀材料及試驗:當你文獻看多了以后,這部分內容也很簡單了,無非就是介紹試驗方法,自己怎么做試驗的。很快就能把它看完了吧
6、如何看試驗結果:看結果這部分一定要結合結果中的圖和表看,這樣看的快。主要看懂試驗的結果,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例如作者用不同的句子結構描述一些數字的結果)。有時看完以后再想想:就這么一點結果,別人居然可以大篇幅的寫這么多,要是我可能半頁就說完了?
7、如何看分析與討論:這是一篇文章的重點,也是最花時間的。我一般把前面部分看完以后不急于看分析討論。我會想要是我做出來這些結果我會怎么來寫這部分分析與討論呢?然后慢慢看作者的分析與討論,仔細體會作者觀點,為我所用。當然有時候別人的觀點比較新,分析比較深刻,偶爾看不懂也是情理之中。當你看的多了,你肯定會看的越來越懂,自己的idea越來越多
8、如何看結論:這個時候看結論就一目了然了,作后再反過去看看摘要,其實差不多
9、把下載的論文打印出來,根據與自己課題的相關性分三類,一類要精讀,二類要泛讀,三類要選擇性的讀。分別裝訂在一起
10、看完的文獻千萬不要丟在一邊不管,3-4個月一定要溫習一遍,可以根據需要,對比自己的試驗結果來看
11、學會記筆記,重要的結論,經典的句子,精巧的試驗方案一定要記下來,供參考和學習
12、有些試驗方法相同,結論不同的文獻,可以批判性的閱讀。我想要是你自己做試驗多的話,你應該有這個能力判斷誰的更對一點。出現試驗方法相同,結論不同的原因有下:試驗方法描述不詳細,可能方法有差別;試驗條件不一樣;某些作者夸大結果,瞎編數據
13、有時間還是多看點文獻吧,最好定個目標:在學術上超過自己的老板。因為老板一般不看文獻,他們都是憑經驗做事,很多新東西他們都不知道,慢慢的你老板會覺得你很厲害。
反正我覺得多讀了,讀起來就快了,而且也會慢慢喜歡上看外文文獻,收獲自然也就多了。
可能寫得有點亂,湊合看吧,謝謝小木蟲論壇給我帶來的快樂。向偉大的研究生同學們致敬,我們一起奮斗!!!
談談我是在研一發表一遍EI收錄的文章的感受
今年五月份,我的第一篇論文見報了。我非常高興。這是EI收錄的核心。以前我也不知道EI核心有什么特點,后來師兄告訴我才知道。我的另外篇文章正在另外一個核心期刊中審稿。其實我也不是什么出色的。我只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科研心得,盼望對大家有幫助。
1)我是以積極的心態對待研究生教育的,我們有的同學說只是來求個學位,但是我認為認認真真學一些東西還是比較好的。
2)我很早就到實驗室了,有時來了實驗室的大門都沒有開。常常我把上午該做的實驗做了一大半,其他人才來。
3)積極問師兄一些遇到的問題,這是學習的捷徑。因為許多東西看課本不好理解,現場指導一下會豁然開朗。師兄師姐愿意告訴自己的前提就是平時對為他們做一些事情,年輕人,累一點沒關系的。
4)善于總結做過的實驗,即使整理發表。就像IE中國全權代表鐘似璇所說的那樣,發表的文章才是我們可以工作的表現。
優秀科技論文的五要素
編者注:為了讓同學們圓滿完成自己的論文或課題,我們編輯這期專題,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幫助。本專題資料來源于水木清華。
★優秀科技論文的五要素之一:創新性★
在科學與技術的發展處于轉折、發現和革命的時期,像本世紀之初量子論誕生那種充滿重大發現的年代;像四十年代未至五十年代初發明晶體管的年代,像五十年代發現DNA雙螺旋結構從而開創分于生物學的激動人心的時期,創新是一種科學發現,它必將開創一個新的學科領域,對人類的認識在哲學的高度上產生深遠的影響,對于這些科學革命時期的創新,學術界很容易理解和體會它的含義,這不屬于本文論述的重點;本文所關心的是處于科學技術平穩的發展時期,由一般科技人員撰寫的論文,它的創新性究竟是指什么,請先看一下《Nature》與《Science》的說明。
《Nature》認為創新是科研成果新穎,引人注意(出入意料或令人吃驚),而且該項研究看來在該領域之外具有廣泛的意義,無論是報道一項突出的發現,還是某一重要問題的實質性進展的第一手報告,均應使其他領域的科學家感興趣。《Science》則認為,創新是指,對自然或理論提出新見解,而不是對已有研究結論的再次論證,內容激動人心并富有啟發性,具有廣泛的科學興趣。具體而言,就是說在已沉寂的研究領域提出創新思想,在十分活躍的研究領域取得重大進展或者是將原先彼此分離的研究領域融合在一起。
讀者不難看出,上述要求并不是容易達到的,即使是在這兩種刊物上己發表的論文,也并不是都能達到這個要求,如果有10%的論文能達到這個要求也就相當不錯了,顯然這種要求是辦刊人員的奮斗目標和期刊的最高標準,為了比較,再來看一看《科學通報》、《中國科學》和《自然科學進展》這三種全國性綜合期刊對創新性的要求,它們的要求是共同的。即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方面具有創造性的。高水平和有重要意義的最新研究成果。讀者可能己注意到這里對創新性的要求與《Nature》、《Science》的要求不同之處在于沒有特別強調論文的內容應能引起科技界廣泛的興趣,用現在流行的話來說,就是大家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作為國際科學期刊,《Nature》與《Science》強調這一點是應當的,也是可以實現的,他們可以從眾多的來稿中篩選出符合這一要求的論文;而國內期刊需要根據本國科研的實際需要和整個背景情況來慎重地對待這個要求,其實,隨著國家科學基金個人申請項目的逐年增多,申清人就可以既根據個人的專長,又根據當前國內外自己所熟悉的科學前沿進展確立科研選題,那么假以時日,這個要求也就不難達到了。
但是,需要特別指出的,像《Nature》與《Science》這樣著名的國際科學周刊,在全世界也只此兩家,我們沒有可能。也沒有必要完全照搬那些不符合國情的東西,畢竟,意義重大的論文或研究成果一定會引起相關領域科技人員的關注。
筆者認為,一篇淪文或一項研究課規模不一定很大,但研究一定要深入,結果一定要深刻,要能反應研究者獨到的見解。這樣的論文列入高水平論文想必不會有疑問了。
★優秀科技論文的五要素之二:可讀性★
一篇科學論文的可讀性是至關重要的,應當引起作者的高度重視。可讀性是由如下因素決定的:
1、研究工作是否取得了實質件進展,所得結論是否可靠,結果是否深刻和有啟發性,如果是階段性成果,它對后續的研究有什么指導意義,是否是重要發現的前奏。如果研究工作沒有獲得階段性或最終的結果,就不應動手寫論文,靠一個平淡的研究工作無論如何是寫不出一篇好文章來的,因而也不可能是一篇具有可讀性的文章。
2、作者要對論文進行完整的構思,體現嚴密的邏輯思維,一項研究課題經過長期努力工作而得到結果時,就應當像藝術家構思一幅作品那樣,一絲不茍。精雕細刻,對論文的論述方式,內容的取材,學術思想的解釋,研究背景的介紹等等需要反復推敲,仔細斟的,以期作到論文的結論嚴謹,內容充實。論述完整。邏輯性強。如果作不到這一點,那么論文就很難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了。
3、在論述方式上,要作到深入淺出,表達清楚、簡練。專業術語準確,前后一致,語言要規范、生動。
4、文字與插圖恰當的配合。國內相當多的論文在利用圖、表來生動地闡述學術內容方向還顯不足,隨著計算機三維可視化方法的普及,論文中采用彩圖、立體圖的趨勢將會增加,這可以避免過多的文字說明,而且效果也比較好。
5、論文的體例格式。雖然每一期刊都制定了能反映他們自己的風格和特點的體例要求,但大體上,學術期刊有一個共同的體例要求,讀者對此并不陌生,不過真正認真照著去作的卻不多,作者可能很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學術期刊為什么要提出體例要求?須知這不是可以隨意對待的事。體例不僅保證了論文形式上的規范,也保證了內容上的可讀性,恰恰就是這一點被許多作者所忽視了,其中,論文的標題。摘要和關鍵詞這三者基本上決定了論文能否被期刊所采納和能否引起讀者的興趣。進入《科學文獻索引》的優秀期刊《ChinesephysicsLetters》(中國物理快報)一再申明:本刊特別注重文章的標題。摘要的編寫。目的在于提高文章的引用率。標題應該清晰地描述文章的內容,又能反映與其他文獻的區別。關于摘要,首先要求是對文章時主題及其所屬的領域和研究對象給予簡短的敘述,更重要、更嚴格的要求是對文章的理論或實驗結果、結論以及其他一些有意義的觀點給出情晰,明確、較具體的簡要的敘述。可見這三者對一篇論文是能產生畫龍點睛的效果的。國內有些論文的一個通病是喜歡包羅萬象的,大而空的標題,接著又是言過其實,空洞無物的掖要。例如說一次觀測就得出一個變化規律;一個算法就解決了一個NP問題,等等,羅列的關鍵詞不能反映論文的中心議題,也不便于檢索,這樣就使得讀者沒有興趣再讀下去了,出現這樣的結果,何談淪文的可讀性?
請看一下《Nature》在投稿指南第二條上對可讀性是如何解釋的:來稿應寫得清楚、簡練,以便讓其他領域的讀者和母語為非英語的讀者能能夠讀懂。基本的但又屬于專業的術語應作簡明解釋,但不要說教式的。在投稿之前請從事其他學科研究的同事對最終文稿在清楚易懂方面提供意見往往很有用。《Nature》雜志的編輯常常建議修改并重寫論文的摘要和正文的第一段(即引言),…,并保證文章和圖片對非該領域的讀者明確。能讀懂。這再清楚不過地說明了論文的可讀性是何等重要,《Nature》雜志一再申明,論文是否利用最終決定權屬于編輯部,凡不符合他們要求的稿件,毋需深人閱讀即行退稿,道理很簡單,在大量來稿的情形下,編輯不可能花太大多的精力和時間去處理一篇可讀性很差的稿件。
談到可讀性,使筆者回想起在數學界流傳很廣的一件恢事。在本世紀之初,Hilbert由于提出23個數學論題而名聲大振,有人間他何謂一3個好的數學選題,Hilbert毫不猶豫地回答:清晨與你漫步時,能向你遇到的第一位行人用10分鐘時問解釋消楚的數學選題。可見簡明,清楚、易懂是一篇論文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
當然,《Nature》與《Science》不是專業雜志,他們特別重視論文可讀性是可以理解的,那么,專業期刊是否就不必這樣認真對待可讀性問題呢,事實上,可讀性是指讀者在讀過你的文章之后,能夠明了你要說的什么問題,是怎樣著手解決的,并不需要讀者非得全面理解你的論文的全部內容,因此,專業期刊同樣要求論文具有可讀性,如果一篇論文由于可讀性差而失去很多讀者,對于期刊本身而言,負面影響將是嚴重的。
★優秀科技論文的五要素之三:信息量★
信息量是源于通信領域而逐漸普及成為大眾與媒體頻繁使用的一個詞,將它與一篇科技論文聯系起來,是指在篇幅有限的情況下,論文本身能向讀者提供多少有關該論題的信息。筆者在《ChinesephysicsLetters》的投稿規范上看到,它是指“要盡可能多地給出有關研究的信息,盡可能少地運用investigate(調查),study(研究),disuss(討論)等詞,并舉例作了進一步解釋,如“Thecrosssectionis(6、25±0、02)就比“Thecrosssectionismeasured”包含更多的信息量。通俗地講,讀之前或許不知道,或者模糊不消或不確切的知識在讀過該文之后不僅獲得新知識,還消除了模糊不清或不確切之處,就說明這篇文章包含較多的信息量。簡言之,當你讀完一篇文章后獲得的新知識越多,說明它的信息量就越大。顯然,“多點測量”的信息量要比“6點測量”少得多,前者給出的是模糊的、不確切的信息,而后者則是清楚的。確切的信息。
現在,國內外一些著名期刊對論文的篇幅作了嚴格限制,這樣作的意義何許呢,顯然新的學術思想,新的實驗,新的發現……等等創新結果是決定論文信息量的關鍵,但是不可否認,篇幅的嚴格限制會促使作者想方設法刪除那些與文章主題關系不大的或次要的內容,作者面對篇幅的限制,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重新構思論文的框架,選擇最重要的素材,采納最恰當的表述方式并對文字的敘述仔細推敲,這樣作的結果,一般來說論文的內容充實了,信息量上增加了,主題鮮明了,論文的質量也相應地提高了。著名的國際學術期刊《PhysicalReviewLetter》的編輯首先對來稿從標題、圖表、數學公式直到參考文獻逐一計算所占的行數,總行數絕對個能超過46O行,否則即退回作者重新修改,精練內容到符合要求為止。
篇幅雖少但內容不充實,論文包含的信息量太少則很難被編輯、審稿人認為是篇好文章,退稿是預料之中的事。
從上可知,限制論文篇幅隱含著對信息量的要求,只要作者認真對待,反復修攻,精練自己的敘述方式,就能夠改善論文的質量,尤其是增加信息量。
在這方面值大家借鑒的是,Watson與Crick發現DNA雙螺旋結構的論文發表在《Nature》上,只有約500字和一幅DNA的雙螺旋圖,就是Penzias和Wilsoh發現字宙大爆炸的3K背景輻射的技術觀測論文也只有一頁篇幅,而這兩篇論文則使作者分別獲得了諾貝爾生物醫學獎與物理學獎。
★優秀科技論文的五要素之四:參考文獻★
將參考文獻列為評價一篇論文質量的標準之一,可能會使讀者和作再感到驚奇,甚至產生異議,這并不奇怪。因為筆者認為,參考文獻在一篇論文中的地位,以往是被大大忽視了。現在有了《科學文獻索引》,就不難理解參考文獻在論文中的重要作用了,由美國賓州的科學信息研究所(InstituteforScientificinformation,ISI)倡導的按論文被引用的次數來評價研究成果的思想就產生了SCI,它除了收錄論文的作者、題目、源期刊、摘要、關鍵詞之外,還特意將論文所列的參考文獻全部收錄下來,這樣就能把一篇論文同其他論文之間有學術意義的聯系勾畫出來,從而溝通了不同作者群體之間的學術聯系,并進一步統計出期刊的影響因子(ImpactFactor),即某一期刊在連續兩年內發表的論文總數為A,第三年它被引用的次數為B,影響因子IFB/A,意指該刊兩年內所發表的論文在第三年彼引用的平均次數。它反映了該期刊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在不同刊物上發表文章其難易程度相差可能很大。可見參考文獻對計算影響因子和評價論文水平所引起的巨大作用。
當然,有一些非常優秀的論文并不一定刊登在影響因子很高的期刊上,例如Lorenz的“確定性非周期流”;Feigenbaum的“非線性變換的普適測度特性”以及Shannon的“通訊的數學理論”,等等,用IF作為唯一衡量標準顯然是不公允的,偏頗的。
對于作者來說,一項研究工作從選題開始就離不開閱讀文獻資料,在撰寫論文時,一定要將你產生新的學術思想之前最重要的文獻列舉出來,說明當時的研究所達到的水平;在研究工作開展中,受哪些文獻資料的啟發,從哪些論文中獲得了教益,促進了研究進度,屬于這類的文獻均應列出,寫論文時應對論文涉及的學科內容進行檢索,看看是否遺漏了重要的相關文獻,有一個感人至深的事例,就是孟德爾(MendelJ、Gr)的豌豆雜交實驗,他把從兩年實驗中總結出的雜交組合法則發表在“自然研究協會”的雜志上,幾乎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他去世16年以后,三位有名的生物學家彼此獨立地再次發現了他得出的組合法則,他們是荷蘭人deVries、奧地利人Tschermak-Seysengg和德國人Correns,他們同在1900年遞交了自己的論文,為慎重起見,又不約而同地各自查找了有關豌豆雜交實驗的全部資料和論文,恰巧同時發現孟德爾早于他們30多年就發現了雜交遺傳的規律,為了表示對前人的敬仰和尊敬,他們各自在論文中將該規律稱作孟德爾定律,如果他們三人輕視論文中的參考文獻,那么其后果將會多么今后世人遺憾啊!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總之,一篇論文所代表的研究只能起到承前啟后孔作用,除了自己獨立而創新的那一部分內容外,在論文中不必也不可能對涉及到的相關問題逐個詳細論述,這時給出有關的參考文獻,以說明結論、觀點、數據的來源,讀者如想深入了解這個問題就可查閱文獻,這樣一來,文獻就成了自己論文的補充和完善,編輯和審稿人將根據論文中開列的文獻消單初步判斷該論文的水平以及作者對有關學科的背景知識水平,自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判斷作者的科學道德,如果不是受文獻檢索條件的限制,你未能在論文中列出與你的研究密切相關的主要文獻,讀者、編輯和審稿人可能會看作是一種不良學風,這對你的事業可能會產生嚴重的損害。
參考文獻的選擇是一項極為嚴肅的事,它關系到論文的可信度和作者的聲譽,論文的作者對所開列的主要文獻均應認真閱讀過,并向讀者保證論文中某處引用的參考文獻的確與該處的內容有關,文獻發表的刊物、年代、卷號、標題、頁碼同樣應核實無誤,期刊的編輯人員花在這方面的時間和精力是很多的,但許多作者對此卻了解甚少,采取了輕慢的態度。
國內學術論文在引用參考文獻上存在以下問題1、為了省事,轉引二手文獻,既不核對,自己也沒有看過或瀏覽過,引用是否恰當、準確,一般則很少考慮。
2、只引自己的論文,這既是自負又是無知的表現,讀者、編輯和審稿人認為只引作者自己的論文,說明作者的研究課題沒有引起同行的關注,不屬于熱點課題,也不屬于前沿課題,同時還認為作者對當前該領域各相關學科的進展不了解,起碼很長時間沒有查閱文獻資料或閱讀學術期刊了。對于這類論文國內編輯部一般采取十分寬容的作法,就是退請作者作補充,因為出現這類現象的作者有些還是學術界資深的研究員;國外這類現象很少見,遇上了自然是作退稿處理。
3、閱讀的是中文文獻,引用的是外文文獻。以D、Marr的《Vision》一書為例,該書由于創立了視覺的計算理論而在國際上久負盛名,國內很及時翻譯出版了中文本,成為從事生物視覺。計算機圖像處理,機器人視覺研究的必讀之書,遺憾的是,不少作者在中文期刊論文中卻引了該書的英文原著,實際情況是,英國原著在全國沒有幾本,就是中國科學院圖書館也沒有,那么許多讀者是從哪里得到原版著作閱讀呢,中文版是幾位專家歷經干辛萬苦完成的一本語言流暢、表達準確、可讀件很高的譯著,當你從中學得了有用的知識后,為什么只引用英文原著,而不引用中文譯著呢?
4、引用文獻中近三年之內的比例少,這自然和國內外文期刊少,同內讀者獲得外文期有較大時間滯后有關,隨著Inlernet的發展,這種情況會得到改善。筆者將參考文獻作為判斷一篇論文質量的標準之一,相信會被越來越多的作者、讀者、編輯同仁以及審稿專家理解和認同。
★優秀科技論文的五要素之五:署名與致謝★
科技論文的署名是一件極其嚴肅的事,應按研究工作實際貢獻的大小確定署名,論文中的每一位作者均應對其論點,數據和實驗結果進行對比,其中責任作者還應當對讀者的質疑有答辯的能力與義務。不恰當的署名既可能失去獲得科學獎勵的機會,又可能嚴重損害論文與作者的聲譽。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Baltimore于1986年在他本人并不熟悉的、不知道有偽造實驗數據的論文上署名,造成了惡劣影響,受到科學界嚴厲的譴責,論文被宣布撤回,他本人引咎辭職,因此,優秀科技論文的署名反映了作者的科學道德,應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一篇科技論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在很多情況下是由一個研究小組完成的,至少包含了課題組的貢獻,也包含了作者與同事、同行的學術交流與討論,甚至向其他專家學者當面的或書面的請教。也包括經費的支持和工作條件的保障,等等,在這種情況下,作者通過論文對自己的學術思想,研究進展提供過幫助的主要人員表示致謝是完全應當的,特別是在學術上、科學問題方面對自己的研究提供過幫助或得到過啟發的人員,一定要向他們致謝。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科學界出現了一次極不公平的諾貝爾獎事件,當時著名的女物理學家萊絲•梅特娜(LiseMeitner)對核裂變作出了重大貢獻,由于出身猶太民族受到迫害離開德國后,她曾通過大量書信促進(實際上也指導了)奧托•哈恩(OttoHahm)進行實驗工作,遺憾的是哈恩為了獨得當年諾貝爾獎,未能向評委會提供這些內情,既未在論文中署上梅特娜的名字,也未向她致謝,終于將梅特娜排斥于諾貝爾獎之外,使科學界感到極大的震動,哈恩的品行將永遠受到譴責。
論文的作者千萬不要輕視致謝這件事,把它看成是可有可無的事,自已論文公開發表后,就用書面形式記載了你的和科研成果,同時也記下了你的科研道德,像哈思那樣的事,無論它的檔次多高,還是不出現為好。
以上五個要素,是一篇優秀科技論文必須具備的,至少是應當努力去實現的目標。編輯、審稿人實際上是與作者一起為實現這一目標在不懈地工作著,關鍵當然還是作者自己。
如何閱讀文獻
一、1、由點到面。選工作實踐中的疑點,熱點,由一個小枝節,檢索較全的文獻,一般近期的20篇左右已經相當多了。之所以不必在意3年以前的,是因為知識更新非常快,且網上能查到的多為近幾年的全文。學習別人是怎么發現解決問題的。知道目前對這個問題的共同看法,和分歧。然后,擴展開,根據興趣和研究的目的,知道,在研究的領域:誰的文章被引用的次數多,誰的文章最多最新最有啟發性。去圖書館找他的文章看全文。逐步擴展自己的視野,構建個人的專業知識結構和看法。
2、由雜到精。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以后,對于繁雜的文獻,要有個人的判斷。追蹤某個專題、某個專家的研究進展,比較對于同一專題的論點的發展,掌握其新的方法或新結論,或注意作者觀點的改變,探究其原因。培養個人的學術修養。對于高質量高水平的期刊,定期瀏覽,從面上了解學術進展和熱點,根據個人的興趣和工作進展,逐篇仔細閱讀新作、
3、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無論是工作中的點滴發現,思想火花,都應該寫下來。我和王忠誠院士、顧玉東院士的接觸中,發現他們都有記卡片的習慣。病例隨訪、文獻觀點,等等。到寫作文章時,都是現成的材料。現在有了電腦,但是寫文獻綜述是一個完善知識結構的好方法。隨時記下論點,個人心得,會有事半功倍的成績。無論寫在紙上,還是記載在電腦內,都應該有一個記事簿,并且經常整理。
4、對于下載的文獻,要以其內容建立以專題雜志按時間先后的專門分類。哪些需要仔細閱讀并保存,哪些用處不大,待刪除,哪些需要閱讀卻尚未閱讀。以后想到時,還能及時找到。
5、天天學習。文獻天天有。如果只作為一個收藏家,就失去了研究的意義。下載的目的是學習。通過閱讀,掌握專業領域的方法和知識。只要堅持學習,就會積累起自己的知識架構。水到渠成,游刃有余。
二、對于初次進入一個領域的新手,必須閱讀大量的文獻,才能把握本領域的動態和方向。
記得一個留洋的研究生說,起初導師讓他讀大量的文獻,而且每天都規定了數量,好像是100篇吧?由于剛剛接觸這一領域,對許多問題還沒有什么概念,讀起來十分吃力,許多內容也讀不懂。請教導師,卻被告知只要每天把數量讀夠就行了。后來隨著閱讀量的增加,終于最后融匯貫通,也理解了導師的方法。
所以,我覺得對新手而言,應當重視閱讀文獻的數量,積累多了,自然就由量變發展為質變了。而且,每個作者的研究方法多少有所區別,讀得多了,漸漸就會比較出研究方法的優點和缺點,對自己今后的研究大有裨益。
其實,由于現在科技進步很快,即使是自己從事的領域,也有很多新技術、新觀點不停的出現,所以,即使是個“老手”,如果懶于更新自己的知識,也會很快落后。
寫英文論文必須要注意的--FiguresandTables
Positionfiguresandtablesatthetopsandbottomsofcolumns、Avoidplacingtheminthemiddleofcolumns、Largefiguresandtablesmayspanacrossbothcolumns、Figurecaptionsshouldbebelowthefigures;tablecaptionsshouldbeabovethetables、Avoidplacingfiguresandtablesbeforetheirfirstmentioninthetext、Usetheabbreviation“Fig、
怎樣讀外文文獻
(1)如果平時幾乎沒看過英文原文,讀不懂怎么辦?
找一本中文經典的書籍,僅看某一節與你專業相關的內容,然后先找一兩篇英文的綜述(review)認真閱讀一下,不會的單詞查一查,也許你讀第一篇文章需要花兩天,你過兩天再讀第2遍時,也許只要一天了;然后你再讀第2篇時也許你只要半天!
不懂的可向周圍的人請教。一般醫學和生物學文獻專用名詞很有特點,易于記憶,重現性高,一般讀兩遍后便記住了,不要擔心不會讀的問題。
讀綜述后,再讀英文文摘,pubmed是無窮無盡的寶庫,免費使用。
當很熟練后,再讀研究性的文章!
當你需要重點研究時,一般先通覽一下近期研究的文獻的摘要,有選擇的讀幾篇好文。
(2)如果平時讀得多了,自然會有感覺,找更高級別雜志的文章讀。國外著名的科學家一般都有一個習慣,即每周都認真讀1-2篇Science,Nature,Cell等高級別文章。這個習慣希望每個人都能保持!而且Science對中國人是免費的!Nature中也有許多內容是免費的,即使沒有密碼之類,也能得到大量有用的信息呀。臨床的同志一定要讀讀Thelancet和新英格蘭雜志!這兩本簡直太經典了!
總之,我向大家發出倡議:多讀英文文獻!
另外:
(1)中文的數據可靠性嚴重不足,很多實驗不可信。
(2)還有外文文獻內容豐富,論文的邏輯性特強,實驗十分具有說服力,很能培養人的科學思維能力。
(3)許多人怕專業詞匯,其實英語的專業詞匯都有規律的,幾篇文章下來,一個月工夫,英語詞匯能長一千,而且你絕對耳目一新!
Chapter7
ReadingNotes
一本科研好書--MaketheRightMoves:APracticalGuidetoScientificManagement
在做博士后其間,閱讀了美國化學會C&EnNews推薦的,網上免費下載的MakingtheRightMoves:APracticalGuidetoScientificManagement,感到受益匪淺,值得一讀。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科研管理,包括怎樣申請教授職位,怎樣理解大學的結構,怎樣在實驗室進行管理,怎樣招人,怎樣做導師,怎樣進行時間管理,怎樣進行項目管理,怎樣發表文章提高知名度,怎樣和別人合作。該書是一本培訓教材,讀者對象是博士后和年輕教授,但是其中的一些道理和理念,科研管理方法,對博士生也有幫助。此書下載地址為:http://www.hhmi.org/resources/labmanagement/mtrmoves_download、html
現在,我摘要一些有啟發意義的話語,并進行簡單注解。
第三章“Chapter3:LaboratoryLeadershipinScience”講了導師在科研實驗室發揮出領導才能。這里面有些重要思想就是:做科研強調的不是幾點來,幾點走,每周工作多少時間,而在于取得什么效果。還有個思想就是不要在雞蛋還沒有孵出來之前就想著雞生蛋,蛋生雞了。這個思想很重要。有的時候老板拿出前面人的效果不大好東西叫我重新做,并且說清楚我是第一作者。我當時就對他說:“當你說我第一作者的前提是有可以發表的結果,但是如果實驗結果不好,也能發文章嗎?”再有時候,實驗還沒有完全做完就排了名字,恰巧要做進一步補充實驗怎么辦?別人做了補充實驗,安插第幾作者啊?如果做補充實驗的人得不到“想要的結果”,導致最后數據沒有放上去,那還有沒有名字了?這些問題,必然要再協商的。
p、64、“Workhours、SomePIsfeeltheyshouldstipulateaspecificnumberofhoursperweekthattheyexpectgraduatestudentsorpostdocstowork、Butthatstrategydoesnotnecessarilyworkwellandcangenerateresentment、Focusingonproductivitywillprovemoresuccessfulthanfocusingonthenumberofhoursonthespecifichoursanindividualworks、”
p、65、“Authorshipofpapers、Itisunwisetomakeupfrontpromiseaboutauthorship、Youmaychoosetomakeitapolicyinyourlabtowaituntilyouknowhowmucheachpersonhasactuallycontributedbeforeauthorshipisassigned、”
第四章“Chapter4:StaffingYourLaboratory”講解了怎樣招人,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博士后,技術員。里面講到一種現象就是一個年輕的導師如果打響品牌,他培養的研究生質量高,出路好,他對研究生好,自然會有很多人來投奔。反之,如果他對研究生不好,那么很多人都會知道,生意的牌子也咂掉了。
p、80、“Thoughtfulmentoringofgraduatestudentsearlyinyourcareerwillhelpyoudevelopapositivereputationandwillincreaseyourabilitytoattractothergraduatestudents、Ontheotherhand,ifyourfirstgraduateshavenegativeexperiencesinyourlab,theywillquicklysharethiswiththeirpeers,andyourabilitytorecruitstudentswillsuffergreatly、”
第五章“Chapter5:MentoringandBeingMentored”講了很多育人之道。其中,它講了導師應該傳授學生科學知識技能,給他們講科學的政治學,比如發表文章對付審稿人之道,給他們提供機會參加學術交流,但是導師卻應該避免介入學生的私生活。另外一個要點就是,當學生或者博士后離開以前的導師后,應該保持聯系。
p、99、“Generallyspeaking,amentorprovideswhateverisneededtofurtheratrainee’sprofessionaldevelopmentbutisnotnecessarilyafriend、Youshouldoffertoteachtechnicalskills,giveadviceaboutthepoliticalaspectsofscience,andsuggestnetworkingopportunities,butyoushouldnotofferadviceonpersonalmatter、Often,emotionalissuesarerelevanttoone’swork,andyoucanoffermoralsupport,butagoodmentortreadscarefully、”
p、106、“Don’tletgoofyouroldmentors、Stayinclosetouchwithyourgraduateandpostdocadvisors、Althoughtheymaynotbefamiliarwithyournewenvironment,theirdistancefromit,combinedwiththeirgeneralunderstandingoftheworldofscience,canhelpyouputyourcurrentenvironmentinperspective、Also,youneverknowwhenyouwillneedtoaskthemforareferenceorotherprofessionalhelp、Evenaquicke-mailtoletthemknowthatyoupublishedapaperorreceivedaresearchgrantoranawardwillhelpthemsupportyourcareer、”
第六章“Chapter6:TimeManagement”講了很多時間管理知識。其中最欣賞的就是我常說的“公私兼顧,混合打法”。象我,周六周日經常到實驗室里面來,用業余時間干些稍微輕松的活,干些只要把東西放到儀器上去,就可以剝削儀器讓它自動測試的活。但是上班時間我當然也看和自己科研課題無關的文獻,上網交信用卡,發e-mail,去醫院看病.這么做,我覺得效果非常好.
p、116、“Bringsomeofyourhometoworkaswellassomeofyourworktohome、Youliveinbothworlds;lookforwaystobringthemtogether(e、g、,ifyouhavealongcommute,leaveearlytobeatthetrafficandsavebreakfastandthenewspaperforyouroffice)、Seektointegrateyourprofessionalandpersonalactivitieswhereappropriateaswellastoseparateworkandplaywhereappropriate;doingsocanmaximizeyoureffectivenessandsatisfactioninbothareas、”
第十章“Chapter10:GettingPublishedandIncreasingYourVisibility”講了發表文章之道。里面講的很多觀點都能解釋我心中的疑惑。比如說這里面提到,作為年輕的研究者,重要的不是發表多少篇兩頁快報,重要的是有多少長文章。另外,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歡把手頭的文章把價格乘以幾倍賣掉。但是作者認為應該客觀知道自己文章究竟應該投什么雜志。作者還介紹了被邀請審稿子的好處,說了自己文章發表后提高知名度的方法:在自己博客上介紹!
p、176、“Asabeginninginvestigator,youwillneedtoconcentrateongettingyourresearchpublishedaspeer-reviewed,full-lengtharticles、Thesearebyfarthepriorityofbothtenurecommitteesandthestudysectionsofgrantingagencies、Technicalcommentsandletterstotheeditorcountforverylittleinmostfields、”
p、178、“Thetop-tierjournalsreceivefarmoresubmissionsthantheycanpublish、Berealisticaboutyourchances、Youwillloseprecioustimebysubmittingyourpapertothewrongjournal、”
p、182、“Asyourrelationshipswithjournaleditorsdevelop,youmaybeaskedtoreviewmanuscriptssubmittedbyotherscientists、Takethistaskseriously、Dothereviewthoroughlyandpromptly、Ifyoudon’thavetimeordon’tthinkyouhavetherightexperience,lettheeditorknowrightaway、Theywillnotholdthisagainstyou、Alaterorweakreview,however,couldhurtyourreputationwiththeeditors、Thebenefitsofservingasareviewerarepotentiallygreat、Notonlywillyoulearnothers’research,youwillimproveyourowncriticalskillandconfirmyourstandingasaknowledgeablescientistintheeyesiftheeditors、Yourownfuturepaperswillbetakenmoreseriouslyifyoudogoodreviews、”
p、183、“Yourpatienceandpersistencehavepaidoff,andyourarticlehasbeenacceptedbyagoodjournal、Nowyoucanuseyournewlymintedpublicationasatoolinlegitimateeffortatself-promotion、Youwanttobeknowntoyourscientificcolleaguesnationwide、Herearesomethingyoucando:AnnouncethepublicationonyourpersonalWebsiteandine-mailcorrespondencewithyourfriends、ConsidermakingitavailableinPDFformat…”
第十二章“Chapter12:SettingupCollaborations”講了于人合作之道。就是合作之前就要講清楚雙方的目的,期望,分工,和時間期限是什么。誰出錢?要克服的困難是什么?誰寫文章?誰是主要作者?
好比說說到合作吧,我來舉個例子。有時候上級領導叫某人送親手合成出來的樣品給別人去做實驗,但是卻沒有說清楚這是合作,還是免費勞動。結果某人翹首以盼,焦急等待第二作者稱號大半年,還是屁都沒有的。很簡單:如果當初makeitclear只是免費勞動的話,那么提供樣品的人也不會有被愚弄的感覺了。而做實驗的人,也不行動寫文章,因為沒有makeitclear究竟誰寫文章。結果拖拉扯皮,什么屁都沒有的。這就是生活中常見的情況!小結:makeitclearyourexpetationsbeforecollaboration!說清楚什么?分工,分贓,和時間期限!說清楚合作的目的是什么,是為了別人寫項目申請,你來給他當免費鋪路石,還是為了共同出文章服務的?
在這里,有時候我和別人合作采用1+1>2的混合打法,合作非常愉快。比如有的人擅長做實驗,我擅長寫文章,這樣強強聯手。我不會做電子顯微鏡,但是別人會,于是做叫別人幫我做實驗,讓別人加入我。目的非常明確,線條非常清楚,效率也非常高。
總的看這本書,我覺得最有幫助的是第三章:實驗室管理學和第十二章:如何于人合作。這本書的優點是簡潔明快,說到點子上去,條條框框,便于記憶。和AttheHelm一書相比,這本書少了些哲學思辯,少了些思考,但是多了些實用性的東西。英語也非常好。
Onbeingascientist:responsibleconductinresearch(secondedition)
以前早就讀過美國科學院編寫的Onbeingascientist:responsibleconductinresearch(secondedition),網上也有下載的。現在花了五塊美金買了一本,再次閱讀。這本書的特點是語言正宗,里面講的道理具有普遍性,更有參考價值,而不是純粹講小道新聞。讀這本20多頁的小冊子,仿佛是在讀一篇綜述,很快就讀完了。這本小冊子主要講的是科學倫理道德,它分別介紹了很多科學中的術語。這本書的缺點是相對比較短,很多東西沒有展開講,適合做小組討論會的提綱,每次討論針對某一個專題。本書提綱如下:
1、引言
2、科學的社會基礎
3、實驗技術和數據處理
4、科學的價值
5、興趣/利益的沖突
6、發表和開放性
7、功勞的分配
8、確定誰能是作者的實踐
9、科學中的錯誤和失誤
10、科學中的不端行為
11、怎么對待科學中的不倫理行為
12、社會中的科學家
其中引言部分的前面四段寫了科研的歡樂和痛苦,寫得很好:"ThegeneticistBarbaraMcClintockoncesaidofherresearch,'IwasjustsointerestedinwhatIwasdoingIcouldhardlywaittogetupinthemorningandgetatit、Oneofmyfriends,ageneticist,saidIwasachild,becauseonlychildrencan'twaittogetupinthemorningtogetatwhattheywanttodo、'
AnyonewhohasexperiencedthechildlikewonderevokedbyobservingorunderstandingsomethingthatnoonehaseverobservedorunderstoodbeforewillrecognizeMcClintock'senthusiasm、Thepursuitofthatexperienceisoneoftheforcesthatkeepresearchersrootedtotheirlaboratorybenches,climbingthroughtheundergrowthofaswelteringjungle,orfollowingthethreadsofadifficulttheoreticalproblem、Tosucceedinresearchisapersonaltriumphthatearnsanddeservesindividualrecognition、Butitisalsoacommunalachievement,forinlearningsomethingnewthediscovererbothdrawsonandcontributestothebodyofknowledgeheldincommonbyallscientists、
Scientificresearchoffersmanyothersatisfactionsinadditiontotheexhilarationofdiscovery、Researchershavetheopportunitytoassociatewithcolleagueswhohavemadeimportantcontributionstohumanknowledge,withpeerswhothinkdeeplyandcarepassionatelyaboutsubjectsofcommoninterest,andwithstudentswhocanbecountedontochallengeassumptions、Withmanyimportantdevelopmentsoccurringinareaswheredisciplinesoverlap,scientistshavemanyopportunitiestoworkwithdifferentpeople,explorenewfields,andbroadentheirexpertise、Researchersoftenhaveconsiderablefreedombothinchoosingwhattoinvestigateandindecidinghowtoorganizetheirprofessionalandpersonallives、Theyarepartofacommunitybasedonidealsoftrustandfreedom,wherehardworkandachievementarerecognizedasdeservingthehighestrewards、Andtheirworkcanhaveadirectandimmediateimpactonsociety,whichensuresthatthepublicwillhaveaninterestinthefindingsandimplicationsofresearch、
Researchcanentailfrustrationsanddisappointmentsaswellassatisfactions、Anexperimentmayfailbecauseofpoordesign,technicalcomplications,orthesheerintractabilityofnature、Afavoredhypothesismayturnouttobeincorrectafterconsumingmonthsofeffort、Colleaguesmaydisagreeoverthevalidityofexperimentaldata,theinterpretationofresults,orcreditforworkdone、Difficultiessuchasthesearevirtuallyimpossibletoavoidinscience、Theycanstrainthecomposureofthebeginningandseniorscientistalike、Yetstrugglingwiththemcanalsobeaspurtoimportantprogress、"
這本書里面有很多發人深思的東西。(1)比如里面介紹了發表文章和公開性。科學本來應該是最終公開的,即發表成文的,但是有的人把未發表的結果與人分享,造成別人發表了類似的東西。說得太好了!我的觀點就是沒有發表的東西最好不要告訴別人,最怕別人拿了我未發表的數據當做他自己的數據去到處宣傳。(2)這里面講了作者名單確定的事情。它出了一個思考題:一個老師帶兩個學生做類似實驗,老師總希望把兩篇文章合在一起寫,發篇驚天動地的文章,但是兩個學生希望分開寫,這篇你第一作者,那篇我第一作者,于是就陷入困境之中。(3)里面說到了科學的價值:科學家的價值觀決定了怎么解釋數據,決定了要研究什么問題,決定了什么時候結束實驗,決定了用什么方式和別人合作并交換信息。說的太好了!有時侯我的價值觀決定了我認為這個東西沒用,老板的價值觀認為這個點子有用,這就是科學價值觀的區別。(4)說了興趣、利益的沖突。好比一個教授又當教授,又當自己公司的老板,生產一種新藥。但是他在大學里的研究發現這種新藥有致癌作用,那么,他應該不應該發表自己的科研論文指出自己公司生產的新藥沒用甚至有害呢?再比如,一個科學家審稿,發現同行搶先研究了和自己課題類似的東西,得到類似結果,那么他是否能公平地審稿呢?再比如,好比說我發明了一種新型催化劑,尚未發表結果,但是實驗室有人把我正在研制中的催化劑拿去做表征,作為另外一篇文章發表。我雖然在自己的文章和別人的文章里都有署名,但是區別在于一篇是第一作者,一篇是后面作者,那么,我愿不愿意讓別人首先發表他的表征結果而掩蓋了是我首先發明催化劑的事實?(5)這里面說到分享已經發表的研究材料的問題。就是說,當你確定了某種物質的單晶結構,發表了文章以后,別人發信要求提供原始數據和樣品,你應該提供。但是這完全是灰色地帶,沒有人能強迫你提供,尤其是有的時候儀器非常笨重,或者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來合成這種物質。憑什么給你提供樣品?現在有這種情況:提供了樣品,可以掛名字的。但是我個人并不欣賞這種,因為當然要主要做好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拳頭產品,而不是靠到處化緣。首先要問自己:我在這篇文章里面起到什么作用?有什么智力貢獻?僅僅是提供了個簡單的樣品還是怎么的?名字掛在后面的文章最好還是不要發,當作學雷峰把樣品送給別人好了。
其實,我在讀研究生的時候早就讀過這本書了。在讀了這本書幾遍以后,我摘錄一些教條。
p、10、"Manyscientistsaregenerousindiscussingtheirpreliminarytheoriesorresultswithcolleagues,andsomeevenprovidecopiesofrawdatatootherspriortopublicdisclosuretofacilitaterelatedwork、Butscientistsarenotexpectedtomaketheirdataandthinkingavailabletoothersatalltimes、Duringtheinitialstagesofresearch,ascientistdeservesaperiodofprivacyinwhichdataarenotsubjecttodisclosure、Thisprivacyallowsindividualstoadvancetheirworktothepointatwhichtheyhaveconfidencebothinitsaccuracyanditsmeaning、"寫得好!這段話的意思說,你有什么點子,得到什么好結果,不必向周圍的人炫耀。做科研的人需要靜靜地做科研,確保數據的準確性。而如果你一炫耀,周圍的人也許就會象鯊魚聞到血的味道似地給你出下一步點子,要求掛名,雖然這些點子你自己也知道的。或許周圍人主動給你洗燒杯,要求你給他掛個名,雖然你不要任何人給給你洗燒杯。所以說,做科研的人要耐得寂寞。有時候得到結果非常“驚人”,其實并不是如此。得自己有點"privacy",好好靜下來想一想,不要急著告訴別人。
p、13、"Frankandopendiscussionofthedivisionofcreditwithinresearchgroups-asearlyintheresearchprocessaspossibleandpreferablyattheverybeginning,especiallyforresearchleadingtoapublishedpaper-canpreventlaterdifficulties、Thebestpracticeisforauthorshipcriteriatobeexplicitamongallcollaborators、Inaddition,collaboratorsshouldbefamiliarwiththeconventionsinaparticularfieldtounderstandtheirrightsandobligations、Groupmeetingsprovideanoccusiontodiscussethicalandpolicyissuesinresearch、"說的好!這段話的意思說,在開公司前就要分清楚誰是董事會成員,各自的職權是什么,利益怎么分割;在做實驗之前就要說清楚利益怎么瓜分,誰是第一作者,誰是第二作者。如果事先不說清楚,到寫文章的時候就會出現麻煩。如果只是一個人做實驗的,利益分割是非常簡單、直接的;如果是兩個人合作的,必然要事先分清楚是A幫助B還是B幫助A?誰主導實驗的進程?是A寫文章還是B寫文章?什么時候寫文章?此外,好比說本來是A和B合作,但是后來C,D,E也要加入實驗,那么給他們安排第幾作者啊?結論:這本美國科學院發布的Onbeingascientist給大家出了很多有價值的思考題,非常有啟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