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垣縣位于湘黔渝三省(市)接壤處的湖南西部邊陲,自古以來有西南門戶之稱。境內層巒疊翠,溪流縱橫,風光迷人。湘西五大古鎮之一的邊城茶洞,古樸清秀,因沈從文筆下的《邊城》而弛名中外,邊城漂流可令您流連忘返;花垣“八景”文筆峰,直逼蒼穹,倒寫藍天一張紙;石欄桿,石林競秀,百態千姿;大小龍洞,絕壁掛瀑,飛珠噴玉;祝融洞、羋山洞,內藏錦秀,幽深神秘。大自然在這里營造了一處處美麗誘人的游覽佳境。
我縣縣城始建于清嘉慶三年(1798年),縣城輻射規劃控制范圍38平方公里,其中城市中心區14.5平方公里,現城區面積僅4.5平方公里,總人口約6萬人。由于城建歷史不長,基礎設施底子薄弱,盡管建國以來,通過多方努力,終因地理、歷史和投入不足原因,老街路幅狹窄,街面破爛,下水道經常坍塌受阻,新大街建設路系209、319過境路段,人行道、下水道參差不足,街面污水污染為患,加之以路為市、人車混行,堵車現象時有發生,不良的城市環境,緩慢的城市發展速度已成為制約我縣經濟發展的“瓶頸”。此外,7個建制鎮集鎮區共有公共道路僅16.8公里,集貿市場7個,城鎮建筑面積不足2萬平方米, 在很大程度上與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農村經濟的發展不相適應。
近年來,我們按照“小縣建大市”的發展思路,通過采取“政府引導、部門實施、市場運作、全民參與”的城建工作運行機制,城鎮建設取得了喜人的局面。城南城北開發勢頭迅猛;城南開發一期工程“五程一橋”將于年內掃尾,王二橋路、洞溪坪路毛坯已出,鐘佛山路面改造正在抓緊規劃實施,“四大家”新院正抓緊施工,紫竹園安居工程準備工作就緒,城北開發工程總投資7500萬元,已落實資金1700萬元,涼烽路和花烽路正抓緊施工。房地產業勃蓬興起;新建了邊貿、商業、物質、集貿等綜合性大市場4個,商品房16棟,商鋪門面250間,攤位600個。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提高了人行道路3400米,整修興修高標準水泥路面108000平方米,新安裝不銹鋼防護欄3300米,新立豪華型商用廣告屏29塊,不銹鋼果皮箱30個,各式路燈125桿。
小城鎮建設來勢喜人;茶洞、民樂、龍潭等7 個建制鎮的建設在逐步形成了富有各自特色的經濟開發小區的同時,鎮中心區的基礎設施也大有改善。由于城建工作的不斷進步帶動了全縣經濟的迅速發展,至2001年6月底止, 全縣實現農林牧漁總產值8823萬元,完成工業總產值50754萬元, 全縣民營企業發展到118戶,注冊資金12104 萬元, 個體工商戶發展到13842戶,從業人員27617人,注冊資金8810萬元,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納稅1357萬元,占全縣同期財政及基金收入40.36%。
總之,在看到成績的同時, 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當今社會,經濟全球化的潮流勢不可擋,任何一個國家,一個城市都將不同程度地融入開放發展的國際大環境中,而作為城市自身運作能力比較脆弱,基礎設施不完善,服務功能不全,且與當地經濟發展不太適應的花垣縣來說,我們更應該解放思想,高度重視城市的規劃、建設與管理。
這里人文景觀獨特,民風純樸厚重。苗族民居飛樓吊腳,別有情趣,民族文化,厚實精深,造就了一個歌的海洋,一個舞蹈的王國。苗族的傳統節日“四月八”、“趕秋”“櫻桃會”,濃縮了湘西苗族的風俗民情;猴兒鼓舞、接龍舞、盾牌舞、司刀綹巾舞、椎牛、儺戲、上刀山、下火海等苗族傳統文化活動與絕技藝術,向人們展示了苗家人多姿多彩的絢麗生活。
花垣境內資源豐富,已探明礦產20余種,其中錳礦、鉛鋅礦儲量分別居全國第二位、第三位,有“東方錳都”、“有色金屬之鄉”的美稱。水能資源豐富,土地肥沃,農林牧特產久負盛名,是一塊極具發展潛力的厚土。
改革開放以來,花垣經濟快速發展,電解錳生產規模雄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礎產業長足發展,209、319國道在縣城交匯,北臨張家界機場,南靠枝柳鐵路,程控電話聯通世界各地,民族團結,社會安定,各項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
世紀之交,改革開放的花垣需要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了解花垣。純樸、熱情、好客的花垣人民正敞開博大的胸懷,笑迎八方來客,笑迎一個更加美好燦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