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是湖南的南大門,自古稱為楚粵孔道、南北通衢,具有重要的戰略交通樞紐地位。“十一五”以來,全市交通運輸系統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戰勝2008年特大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克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超額完成了規劃投資任務,交通成為“十一五”郴州綜合實力提升最顯著的標志,成為老百姓得實惠最多的行業。
高速公路跨越式發展。五年新開工廈蓉、衡武、宜鳳、岳汝4條高速公路470.76公里,全市通車和在建高速公路里程達572.76公里,全市將實現縣縣通高速公路或半小時內上高速公路,形成了半小時和1小時交通經濟圈。以高速公路為標志,我市交通已全面開啟高速時代。
農村交通發展成為突出亮點。五年新改建農村公路10126公里,其中縣到鄉鎮公路1099.382公里,建制村通暢、通達工程分別7180.485公里、1846.3公里。新增通水泥(瀝青)路鄉鎮55個、建制村1833個。全市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10684.028公里,其中縣道2291.828公里,鄉道3222.771公里,村道5064.094公里,專用公路105.335公里。實現了所有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公路,100%的鄉鎮和90.86%的建制村通水泥(瀝青)路,100%的鄉鎮、85.9%的建制村通客班車。農村交通成為農民群眾最歡迎、最滿意、最受惠的“民心工程”,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標志性工程。
路網改造取得歷史性突破。五年干線公路建成里程330公里,相當于“十五”的3倍;在建里程328.492公里。到2010年底,全市公路總里程11773.93公里,五年新增公路里程4925公里,等級公路比例較“十五”末增加277%;公路密度從“十五”末的3572公里/百平方公里上升到61公里/百平方公里,路網結構明顯改善。
運輸保障水平明顯提升。五年建成二級以上汽車客運站2個、農村客運站44個。車船運力快速增長,2010年底全市營運汽車、運輸船舶達4.88萬輛、1.99萬總噸,比“十五”末分別增長185%、10%。五年新增道路客運班線1837條。公路旅客周轉量、貨物周轉量五年年均增長0.2%、12.5%,水路旅客周轉量、貨物周轉量年均增長30.37%和16.5%。城市公共交通基本滿足城鄉居民出行需求。交通運輸應急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經受了2006年和2007年先后兩次特大洪災、2008年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等特大自然災害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