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特產的辣椒尤為出名,而攸縣種植的辣椒始于清初,據考證是由徒居攸縣東鄉的粵閩移民從沿海帶入。其品種有牛角椒、朝天椒、燈籠椒、甜椒等,以牛角椒居多。攸縣辣椒種植面積之大,產量之高,質量之好,歷來均為全省之首。民國時期,《湖南土特產》書中稱:“辣椒全省均產,但以衡山、攸縣、邵陽出產較多”。據1965年湖南農學院椒干生產調查報告記載:“椒干生產省內各地皆有分布,以邵陽專區面積最大,湘潭專區的醴陵”。攸縣所產最佳,單產最高,其中攸縣的面積、產量又均超過醴陵。民國時期,攸縣辣椒種植面積8000畝左右,新中國建立以后,辣椒生產不斷發展,到1985年,種植面積達到17200畝,總產量46900擔。攸縣為湖南省五個出口辣椒基地縣之一。1952~1956年,共出口干椒511噸,占全省干椒出口量的五分之一。1985年出口干椒872噸,年創外匯80萬美元,創匯率僅次于牲豬,成為縣內經濟作物的拳頭產品。
攸縣辣椒主產于皇圖嶺、坪陽廟、丫江橋、大橋、賈山、網嶺、湖南坳、高枧、市上坪、石羊塘等9個鄉鎮,其中尤以皇圖嶺、坪陽廟辣椒名氣更大,聲譽更高。皇圖嶺被稱為“辣椒之鄉”。該地辣椒成熟后肉質肥厚,籽粒較少,色呈棗紅,曬干后通明透光。有“玻璃干椒”之美稱。早在民國初年,皇圖嶺干椒就被醴陵商人收購出口,遠銷美國、日本、泰國等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由于最初包裝上都寇以“醴陵皇圖嶺”字樣,久而久之,外商極以為皇圖嶺屬醴陵管轄,以至后來在干椒包裝上改為“攸縣皇圖嶺”,而造成辣椒滯銷。無奈之下,只得將錯就錯,在包裝上繼續寇以“醴陵皇圖嶺”,一直沿用至今。皇圖嶺農民一直注重辣椒優良品種的培育。1979年,農民自發成立辣椒研究所。經過幾年努力,技術人員培育出“皇椒一號”,該品種比傳統品種提早采摘期7~10天,產量增加40%,株型緊湊,座盤低,耐寒耐旱,具有一定的抗蟲抗病能力,單產椒干在350公斤以上。以皇圖嶺辣椒為原料的“世紀紅”辣椒系列產品,已進入大中城市的超市,受到廣大顧客的青睞。
專家認為,在飲食中長期攝取紅辣椒,能強化個人對抗老化的能力。這是由于紅辣椒營養非常豐富,它除了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外,一根紅辣椒還大約含有5000個國際單位的維他命A,為每天需求量的百分之百,此外也含有超過100毫克的維他命C。這些豐富的抗氧化劑,能中和體內的有害氧分子自由基,借以保護身體。此外,紅辣椒也有淡化血液的功效,德國研究人員發現,辣椒會借著增加血液凝結的時間來阻止血塊的形成。換言之,能預防導致心臟病發作和中風